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民主德国的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曾在去年表了讲话,提出今后的民主德国将致力推动和西方国家外交的正常化,重中之重是争取通过十到十五年的时间,达到两德关系的日常化、普通化,实现东、西德双方人员、物资、商品的自由流通”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梁远说道。

    在八八年,柏林墙上荷枪实弹的民主德国士兵依然警惕的注视着墙内墙外,不过高层却已经有了缓和的迹象,华约集团内部千疮百孔的经济已经不足支撑整个集团继续和北约对峙下去,在华约集团国内改革的声浪此起彼伏,人民对经济僵化导致的日用品短缺情况越的不满。

    由于民主德国地处与北约相接的欧洲前线,这种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促使民主德国的执政党,必须奉行同苏联结盟,紧跟苏联的政策,民主德国的宪法曾明文规定,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永远地,坚定不移地同苏联结成联盟”。

    因此当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在2ooo年左右全面销毁核武器,解散华约、北约两大军事体系和防止太空军事化之后(注1),埃里希?昂纳克也紧跟着提出两德关系正常化。

    “不管能不能真正做到,埃里希?昂纳克总书记的讲话可是上了民主德国党报的。”梁远翻开茶几上的《法兰克福评论报》指着一大片德文字母说道:“这些都是联邦德国的转载。”

    “现在东、西德已经就修建横贯整个柏林的交通系统问题展开了接触,这个消息我已经在安吉丽娜那边得到了证实。”

    实际上,梁远若是不插手,修建横贯整个柏林交通系统的事情根本谈不出任何成果,民主德国方面三心二意的接触扯皮,直到几年后民主德国解体,双方都没达成过任何有意义的协议。

    “看起来应该是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刘文岳看着报纸上那五节列车编组说道。

    “不过这条线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小远打算承建修筑有轨电车线路的业务”梁海平问道。

    “小叔,修路那玩意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的,有关的是这几节列车,这个东西才是我说的大动静。”梁远指着报纸上那几节极具流线型的车体说道。

    注1:实在忍不住想吐槽下,戈秃子真不是一般的彪。

 第98章 常导磁悬浮列车

    梁海平又重新拿起报纸看了看,说道:“小远打算引进有轨电车?不过看起来又挺像地铁的,若是将来能改成地铁、电轨两用也不错。”

    梁远嘿嘿一笑说道:“小叔这回可猜错了,联邦德国压根就没想把这条线路修建成有轨电车。”

    “小叔注意看,这几节列车上方可是没有有轨电车上常见的受电弓的。”梁远边说边指着那五节流线型的列车编组。

    梁海平又拿起报纸看了看,果然觉这几节列车和常见有轨电车或是铁路系统不同,虽说报纸上的图片分辨率不高,但梁远平还是注意到,列车编组所在的高架桥居然是t型的,仔细看了几眼运行中的列车编组图片,梁海平猛地觉这几节列车居然是抱在t型轨道上运行的,这是什么列车?梁海平心中疑问大起。

    “果然和一般列车不一样,小远不说我还没有注意,这几节编组居然是抱着轨道运行的,我还真没见过呢,小远,报纸上介绍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型号的列车没有?”梁海平问道。

    梁远把报纸递给了同样疑惑的刘文岳,然后说道:“小叔,这东西叫做磁悬浮列车,是联邦德国新开出来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

    “磁悬浮?”梁海平有些疑惑的重复了一遍。

    虽说梁海平近两年来在铁路运输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不过终归是半路出家,对一些比较前沿或是生僻的技术了解不多。

    “这车听起来挺神秘的。其实原理很简单的,磁铁对钢铁类物质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小叔肯定是知道的。”

    看着梁海平点了点头。梁远继续说道:“联邦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了磁铁的这种特性,现先在“t”字形路轨底部安装钢板。”

    “然后在车辆的两侧下部向路轨的内侧环抱。在车辆下部的内翻部分的顶面上装上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形成钢板在上,电磁铁在下的模样,车辆启动后有电流流经电磁铁,这时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吸引安装在t型路轨底部的钢板,车辆被向上抬举。”梁远指了指报纸上那段造型别致的t型路轨。

    “当吸引力与车辆重力平衡,车辆就可悬浮在导轨上方的一定高度上。通过改变电流。就能改变磁场强度的大小,使悬浮的高度得到调整。”

    刘文岳听梁远说完,看着报纸感叹的说道:“原来这个就是磁悬浮啊,刚过完年那会,岛内的报纸上介绍了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不过当时的报道都没有配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这种列车的优点。”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启岛内经济大展的国_民_党台湾当局,决定修建连接高雄和台北南、北两大经济中心的高交通干线,由于台湾的土地私有因此征地十分困难,所以台湾当局曾做过引进占地面积较小,采用了全线高架的磁悬浮列车计划。

    “哦。老刘,岛内当局也对磁悬浮列车感兴趣?”梁远有些好奇的问道。

    “恩,有消息说民国政府打算修建全新的高交通干线,磁悬浮列车应该是备选方案中的一种。”刘文岳说道。

    后世台湾高铁的鼎鼎大名梁远还是知道的,这个1998年才开始动工的高交通干线项目。最终在有着日本遗民称号的李_登_辉强烈干预下,选择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引进了新干线7oo系高列车,成就了日本新干线技术向海外输出的个案例。

    不过此时被誉为台湾民主开拓者的蒋_经_国总统刚刚离世,日后那个臭名昭著的李_登_辉大总统,还没露出一副我是日本后裔的恶心嘴脸,此时的民国政府更倾向于在欧洲德、法引进高交通干线技术。

    要是能早几年定下台湾高铁路的技术来源,台湾的高铁市场也不至于落到日本人手中,梁远有些感叹的想着。

    梁远哪里会知道台湾高铁久拖不决,纯属是国民党当局在购买磁悬浮列车或是高轮轨列车时附加了一项吭爹的政治条件,当时的国_民_党当局曾提出,如果购买德国磁悬浮列车技术,附加条件就是德国同意向台湾出售潜艇,如果购买法国技术,附加条件就是法国同意向台湾出售军用飞机。

    考虑到中国大6的影响,德、法政府拒绝了台湾的条件,结果李_登_辉领导台_独势力崛起之后,随手把这块肥肉扔进了日本人的嘴里。

    “小远,这种列车度有多快?”梁海平注意到了刘文岳所说的高干线几个字。

    “小叔,还记得去年我在东大和你说的,未来的列车时高达5oo—6oo公里的事情吧。”梁远笑吟吟的说道。

    “咝,居然这么快?”梁海平吸了一口冷气。

    “呵呵,眼前这个可没那么快的。”梁远说道。

    在后世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解密文件里,双方曾提及过这条横贯整个柏林的磁悬浮项目。

    当时的联邦德国并没有拿出在86年刚刚创造了4o6公里极,载人磁悬浮列车度记录的tr—o6型编组,而是拿出了七十年代末期,曾在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tr—o5号磁悬浮编组。

    tr—o5型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列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磁悬浮客运系统,当年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在持续3周的博览会期间,tr—o5号磁悬浮列车按照运输计划一共运送5万多名乘客,而另一家磁悬浮列车技术强国日本,直到1987年实验的m1uoo1型导磁悬浮列车上,才完成了装载五人的磁悬浮列车有人实验。

    “小叔。我和你的那个是采用了导技术的磁悬浮列车,而联邦德国研的磁悬浮列车是采用了常导技术推进悬浮的。极也就在每小时4oo—5oo公里之间。”

    “每小时4oo公里也够快的了,这么快的度都要赶上飞机了,用在柏林市区也太浪费了。”梁海平咂着嘴巴说道。

    “柏林那里能用上4oo公里极的,列车度达到4oo公里,光噪音就快赶上喷气式飞机起降了。”

    “联邦德国这次提出在整个柏林构建的全新交通系统,打算使用的磁悬浮技术,是以完成世界列磁悬浮客运运输任务的tr—o5型磁悬浮列车为蓝本开的。”

    梁远翻开眼前的报纸,指着一连串的数字说道:“tr—o5改型磁悬浮列车长28米。自重31。8吨,可以按照2+2的方式最多可以安装96个座位,列车悬浮系统采用电磁支撑、导向推进系统采用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设计最高度达到137公里/小时,预计25分钟可以横贯整个柏林市区。”

    “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小远,这东西可是一套全新的交通系统啊。就算能顺利引进技术,在国内如何生产,怎么营运,用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归哪个部门领导?”梁海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梁远听梁海平说完倒是暗自佩服,小叔前世能混成身家上千万的成功人士绝不是偶然。转眼间就看到了引进磁悬浮之后,在国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归谁领导?

    后世共和国京沪高铁的磁悬浮和轮轨之争可以说是闹得天下皆知,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战,轮轨派才艰难的把磁悬浮派打翻在地。落败的磁悬浮派虽说折戟沉沙京沪高铁,但也留下了在遥远的未来或许可以翻身的后手。

    在磁悬浮派的推动之下。共和国的经济中心吴淞浦东,不仅修了全世界条正式投入商业营运的磁悬浮线路,还留下了沪宁线磁悬浮这个大大的尾巴。

    暂时抛开是是非非的技术问题不谈,磁悬浮派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整条磁悬浮产业链都游移在共和国铁道部的掌控之外。

    当年推动京沪高铁上磁悬浮技术的共和国总理和吴淞市市长,都有意在长三角地区构建一个以磁悬浮技术为核心的,全新的大型产业集群,以此来提高共和国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不如意十有八九,大权在握的共和国总理也不例外,被动了奶酪的铁道部自然拼死反击。

    时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隧道中心主任、北方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副总工程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姚梦恕教授,曾代表共和国的轮轨派说出过两派之间最为核心的分歧。

    虽然通过谈判,共和国得到了磁悬浮列车的轨道修建技术,但磁悬浮列车车体等核心技术仍在德国,引进产品是引进不来技术的。

    共和国的轮轨铁路技术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专门从事机车设计、科研创新的产业大军,拥有数十年设计、制造、运营、维修配套的四十多万人的产业链。

    最后姚院士重点强调:磁悬浮技术掌握在少数专家、教授手中,是不具备应用条件的。

    抛开蒙在事情表面上的技术面纱,究其根本这是一场未来共和国铁路的领导权之争,磁悬浮若是胜利成为主导共和国未来高交通干线的主要技术,意味着铁道部内部的权力结构将会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起码无数靠着轮轨技术吃饭的技术人员在未来绝对是前途暗淡,无数在轮轨事业上努力一生的人们,转眼间就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梁海平这一问,绝对是问到了事情最为本质的核心。

 第99章 风云再起

    西谚里有句流传甚广的格言——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шщ

    把共和国高铁路展史看在眼底的梁远,怎么还会犯前世推广磁悬浮技术的专家们所犯的错误。

    当年主推磁悬浮技术的学术界专家们大部分都挂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而在这表面后边隐藏的,却是中科院是共和国最早开始研磁悬浮技术的国内研究机构,当时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学术权威。

    而铁道部内部搞过磁悬浮技术的,只有已经划归教育部管辖的西安交通大学,和中铁研究院下属的一个小组,划拉划拉大猫小猫三两只,估计在大批知名院士面前连倒水的份都没有,因此铁道部对磁悬浮技术排斥可想而知。

    对于梁远来说磁悬浮技术想在国内推广,和目前搞的燃气轮动力机车一样,必须在铁道部内部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山头,让铁道部认识到,不论谁赢了肉总是烂在锅里的。

    若不如此在未来的京沪高铁上,就算有自己这个穿越的家伙加入到磁悬浮阵营,被铁老大夹四十万民意打得落花流水的可能性依旧无限大。

    “小叔,你现在也算是铁道部的人了,有小叔在,这东西我还能把它挂到民航名下不成。”梁远不着调的说道。

    “东北机车厂有能力生产这个么?”梁海平惊讶无比的问道。

    “小远,那个燃气轮机车听起来就已经够玄乎的了。你又让小叔生产这个……”梁海平咂了咂嘴巴,把话说了半截。

    梁海平的性子向来是脚踏实地。认真细致,梁远搞得那个燃气轮机车,当年在美国、法国、加拿大都留下真正的实物,铁道部自身也研究了十多年,而且在国内好歹还有李远玲领导的燃机实验室在后边做技术支持,梁海平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

    可这个磁悬浮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这玩意别说在技术水准比较落后的共和国国内了,扔在全世界能玩得转的目前看一家都没有。否则自己也不会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以梁海平对梁远的了解,根本不可能相信梁远只是为了引进时137公里/小时的那套城际交通系统,将来肯定会在其基础上研时4oo——5oo公里/小时的磁悬浮列车的,这东西梁海平是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靠谱的。

    梁远嘿嘿一笑说道:“主要是这事在国内使劲划拉,除了小叔别人根本是干不了的,若是还有别的可能。我才不愿意和东北机车厂又掺和到一起去呢。”

    “你就忽悠小叔吧,我要是信你才怪呢。”梁海平大笑着说道。

    梁远无奈的靠在沙上,苦笑着叹了口气,难得自己说了句大实话还被小叔无视了。

    此次梁远决定引进磁悬浮列车其实和f14战斗机一样,都是在梁远计划外的事情,梁远敢开燃气轮机车。除了涡轴动机和涡扇动机关联度极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铁道部那边没有什么阻力,燃气轮机车对于铁道部来说,只是换了推进核心的特殊型号内燃机罢了,和东风系列没什么本质区别的。

    而磁悬浮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对于轮轨来说完全是颠覆性质的,别说路外人士了。就是路内人士想推广磁悬浮,部里那七家铁路设备供应商就是十分难过的坎,梁远哪有心思和这些根深蒂固的大型国企勾心斗角。

    在未来的高铁路上一边对抗国外财团,一边对付拆台的国内同行,怎么看都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因此磁悬浮列车向来不在梁远的计划之内的。

    不过这一切都被286那句“东北机车厂的梁海平很不错,值得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给彻底改变了。

    伟人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伟人,就是有着一句话改变历史的能力。在未来若不是共和国的铁腕总理做后盾,磁悬浮哪有同轮轨同台竞技的机会,就凭中科院的那些院士,怕是连浪花都翻不出来,会直接被铁道部一巴掌扇到外太空去的。

    在286当政前后,共和国树立了不少影响力巨大的标志性企业及人物,像联想、海尔、华西村、大邱庄、南德等等,这些人里有人功成身退,有人荣誉等身,有人锒铛入狱,有人失势而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时代的弄潮儿给当时的共和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以南德集团著名的牟其中为例,这位曾经的顶级企业家在锒铛入狱之前,甚至打算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以此引入印度洋的水汽,来解决共和国西部的干旱问题。

    先不去考虑这个计划在科学和工程上的可行性,在当时,这种惊世骇俗的计划若非是挂着无数光环的牟其中提起,怕是第一时间就会被打上精神病标签的。

    这种在后世看来恍若梦呓般的计划,当时的体制内外居然有无数人在认真考虑,中科院甚至就生态方面表过论证,风云人物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梁远看到了梁海平有成为改革风云人物的可能,才动起了引进磁悬浮的心思,磁悬浮列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比炸喜马拉雅山靠谱得多。

    推动梁海平和刘长河成为共和国铁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然后借力打力使磁悬浮在铁道部内部站稳脚跟,重生一世,总得给共和国留下点独特的东西不是,梁远暗自想着。

    看着梁海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