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刘良佐看来,事实一定是这样。
  至于首级还不好弄?
  杀良冒功不是大明将领们最擅长的事情吗?至少刘良佐非常擅长此事。
  虽然他和清军交手的机会几乎没有,但剿贼的次数却是不少。
  刘良佐虽是堂堂总兵,麾下却没有多少精兵,面对李自成等强大的农民军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但朝廷那边还得交代,刘良佐便命手下洗掠一两个村庄,把村中百姓全部屠杀,人头斩下送到京师邀功。
  贼寇的首级虽然不如东虏的值钱,但好歹也能换点银子。刘良佐既可以蒙混过关又可以获得朝廷的奖赏,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北京城中的崇祯皇帝,还不是底下的人报啥信啥?
  皇帝算个屁啊!
  该骗你的时候就骗你,根本不商量。
  欺上瞒下,可是在官场混需要掌握的重要本领啊。
  所以这个秦拱明多半也是个同道中人。
  捷报写的天花乱坠,把南京城中的小皇帝骗的团团转,还以为明军真的能够打赢清军。
  呸,自打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对清军打十仗有九仗九都输了,还是输的彻彻底底。
  秦家虽然在四川有些威望,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土司,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这小皇帝也是个愚笨至极的蠢物,竟然想着守什么山东。
  山东有险可守吗?守得住吗?
  若山东守的住,刘泽清那厮当初为何要仓皇从山东跑到南直隶?
  要知道那厮可是正印山东总兵!
  老老实实守江淮还能多苟活几日,派兵去山东送死,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吗?
  刘良佐虽然书读的少,但也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
  东虏又不傻,看到明军占据了山东,肯定迟早会派大军来打的。
  到时孔有德等重兵一至,红衣大炮往那儿一摆,德州城还有守住的可能?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良佐自然不愿意给残明小朝廷陪葬。
  何况那小皇帝待他着实不怎么样,凭啥左良玉、郑芝龙、高杰、黄德功等人都封官进爵,就他和刘泽清没有?
  就冲这点老子反你就没商量!
  看看降清的那些前辈吧,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被分别封为恭顺王、智顺王、怀顺王。沈志祥那厮降清后也被封为续顺公。
  佟家、祖家哪个不是吃香喝辣?
  即便是刚刚降清的吴三桂,不也是被封为了平西王吗?
  当然,吴三桂献出山海关这个功劳确实是大。
  这也给刘良佐提了个醒,降清的时候一定得送上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越大越好,因为获得的封赏多寡与之直接相关。
  刘良佐认为光是带去两三万士兵还不足以体现诚意,是以他准备拿下山东,作为给清廷摄政王的见面礼。
  如今高杰北伐,整个山东是神策军在驻守。
  这是一支天子刚刚编练不久的军队,战斗力肯定十分有限。
  刘良佐认为只要他率军杀至,便能大破神策军,拿下山东诸城。
  至于秦拱明部,就放在最后收拾。
  一旦拿下德州,山东的北大门就控制在手中。
  刘良佐便可以派人去北京请求清廷接管山东。
  想必清廷摄政王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大为欣喜吧?
  为求稳妥起见,刘良佐决定和刘泽清一同出兵。
  二人都受到了明朝小皇帝的冷落,自然是一拍即合。
  刘泽清原本就是山东总兵,神京沦陷后一路逃到了南直隶,对山东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
  他建议绕过徐州直扑济宁州。
  这也正合刘良佐之意。
  四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徐州,吓得李本深缩在城中不敢出门。
  刘良佐、刘泽清率军绕过沛县,沿着南阳湖一路北上,一路过湖陵城、谷亭镇、塌场口,直至济宁州城下。
  刘泽清建议以增援山东的名义骗开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这座重镇。
  刘良佐欣然同意。
  他派人前去叫门,无果后又写了书子绑在箭上射入城内。
  谁知那济宁州的守将却是个谨慎的,说什么也不肯打开城门,反而调兵遣将在城头布防。
  刘良佐见状大怒。
  他可以不打徐州却不能不打济宁州。道理很简单,徐州虽然兵力空虚但李本深也算是个名将,强行攻城肯定会有损失。而手下士兵就是刘良佐降清的本钱,本钱少了封赏自然也就少了。
  再说他的目的是取山东,济宁州又是运河沿线重镇,南控徐、沛,北接汶、泗,乃咽喉之地。
  打下了济宁州便可控制大运河山东段的最南端,将来利用运河运送粮秣辎重也更方便。
  虽然江淮的物资无法输入了,但山东境内的物资却可以运转啊。
  等到清廷接管山东,肯定也希望看到一个完完整整的山东吧?
  至少从临清州到济宁州的运河沿线必须得在手中。
  是以,刘良佐绝不会留下济宁州这个隐患。
  杀向山东第一仗不但要打,还要打的漂漂亮亮!
  ……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力求速战
  济宁州隶属于兖州府,南临会通河,西有马肠湖,东南有鲁桥镇巡检司。
  其下辖三县,分为嘉祥、钜野、郓城。
  嘉祥县在济宁州城以东,而钜野、郓城两县都位于济宁州城西北的方向。
  济宁州城是一座典型的四方城,洪武年间包砖。
  四面城墙长度都在三里上下,墙高十二米,有垛口七百个,炮台二十一座,女墙三千六百处。
  济宁州城设城门四座。
  其中南门名曰宣阜,北门名曰宗翰,东门名曰绥华,西门名曰萃城。四门外各有一瓮城。
  城外掘有护城河,四门外各设吊桥以供通行。
  南门桥名曰飞虹,北门桥名曰朝天,东门桥名曰通泗,西门桥名曰通津。
  另在东门南侧还建有一处水门,与一条东南方向流来的小河相通。
  可以说济宁州是一座规模不亚于兖州府城,防御完备的坚城。
  攻取山东给清廷献礼是刘良佐的主意,沿运河北上的行军线路也是他制定的。如今碰上了硬茬,刘泽清自然不会抢着发声,而是等着刘良佐先站出来。
  果然,见刘泽清默不作声,刘良佐咬牙道:“泽清老弟,要不我带兵打东门,北门。你带兵打南门、西门。你看如何?”
  刘泽清嘿嘿一笑道:“事已至此,老哥哥怎么说咱便怎么办。只不过某提醒老哥哥一句,必须速战速决。”
  刘泽清毕竟曾经做过山东总兵,对于济宁州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
  济宁州紧邻运河,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城中百姓逾十万,可供动员的青壮就有上万人。虽然刘泽清、刘良佐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如果不能迅速破城,给城中神策军以喘息之机让他们发动青壮协助守城,将会非常被动。
  刘良佐微微颔首,握着马鞭朝城头点了一点道:“泽清老弟说的不错,必须速克此城。”
  说罢他一勒马缰行到一处小土岗上指挥作战,刘泽清见状亦催骑跟上。
  小土岗上的视野很好,可以清晰的看到战场情况。
  刘良佐眯着双眼,像一只虾米般弓着身子静静立在马背上。
  金鼓齐鸣,战旗招展。他麾下的士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朝东门绥华门方向移动,一部分朝北门宗翰门靠近。
  刘良佐的部众比刘泽清稍多,故而攻打每处城门的人数分别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而刘泽清攻打南门、西门的军队则只有各一万人。
  当然,这不包括他们裹挟来的百姓。
  这些百姓是被二刘强行抓壮丁从凤阳府一路驱赶来的。他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填壕上。
  济宁州城是大城,城外的护城河很宽很深,若是不填平了,士兵是不可能向城头发动攻势的。
  围城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但对刘泽清、刘良佐如今的处境来说好很不适合。
  迟则生变,拖下去北面的明军很可能反应过来赶往济宁州增援。
  速战,二刘只有这一个选择。
  从凤阳府到济宁州的路上,抓来的壮丁已经死了两成。剩下的在得知他们必须去填壕时,纷纷嚎啕大哭起来。有的人甚至跪倒在地,大声求情。
  但刘良佐麾下的士兵却没有丝毫的同情。
  他娘的,这些壮丁不去填壕谁去填?
  士兵纷纷拔刀出鞘,对壮丁们出言恐吓,威胁他们不去填壕就立刻以违抗军法为由杀掉他们。
  这下壮丁们不敢再哭嚎了,一个个缩着脖子怯怯的盯着士兵们。
  不耐烦的士兵便开始用刀背敲打壮丁的脊背,强行逼着他们去把沙袋搬到鸡公车上。
  攻取山东是二刘临时决定的,是以并没有让人打造冲车、攻城锤等攻城器械。
  至于可保护己方人员不受箭矢伤害的尖顶木驴填壕车自然更不会有。
  壮丁们只能推着毫无遮蔽效果的鸡公车,硬着头皮朝护城河冲去。
  他们身后站着一排手持单刀的凶恶士兵,动作稍有些慢的便被士兵砍翻在地。
  高压策略还是卓有成效的,大部分壮丁选择了驯顺服从。
  见黑压压的人群朝护城河移动,刘良佐的脸上浮出了一抹笑容。
  壮丁真是好东西,非但不用花银子养着,缺粮时还可以宰杀了煮肉熬汤。
  攻城的时候壮丁更是消耗品,不但可以填平壕沟,还可以消耗守军大量的箭矢。
  这些壮丁死多少刘良佐都不会心疼,大不了下次再抓一批。
  只要能够减少他麾下士兵的损失,刘良佐的目的便达到了。
  在乱世,手中有兵才是王道。这些兵都是刘良佐加官进爵的资本。
  投靠要趁早。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投靠的早,都已经封了王。
  刘良佐投靠的晚,是以只能献上更大的见面礼,表现的更卖力,以此来获得清廷的好感。
  杀吧,杀他一个血流成河,杀出一个锦绣富贵。
  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个名将之路不是用一具具枯骨铺就的。为了赢得清廷欢心,哪怕是叫刘良佐屠光济宁州中的每一口人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
  ……
  “放箭,快放箭!”
  东城城头上,神策军勇武营营总沈复急的满头大汗。
  虽然他已经料到二刘会对济宁州发起攻势,但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他还是有些慌乱和手足无措。
  沈复独领一营士兵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许多东西尚在摸索之中。这种情况下强敌来犯,心情直是有些崩溃。
  好在济宁州中的守城器械十分充足,不用担心用完的情况。
  沈复便命勇武营的士兵对冲到护城河附近的壮丁进行轮射,尽早的将危险扼杀掉。
  只要护城河不被填平,二刘便不可能对济宁州城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如蝗的羽箭飞射而出,好似一张巨大的渔网从天而降。
  冲在前面的壮丁哪里见过这等架势,一个个呆立在当场。
  神策军射出的箭矢虽然力道已经减去不少,但对身无寸甲的壮丁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一泼箭雨下来,一百多名壮丁便被射翻在地。有的还没死透,痛苦的在地上翻滚,发出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嚎。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抛尸毒计
  王富贵把这一切看入眼中,胃里直是翻江倒海一般。
  虽然他以前是个杀猪的屠夫,经常开膛破肚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但杀人和杀猪完全是两种感觉。
  眼瞅着这么多人被射成了刺猬,王富贵险些晕厥过去。
  这帮杀千刀的叛贼,就会逼壮丁填壕,自己却躲在后面缩着。
  王富贵对刘泽清、刘良佐二人本就没啥好感,现在更是恨得牙根发痒。
  对自己人耀武扬威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带着麾下兵卒去打鞑子啊!
  王富贵攥紧拳头,啐出一口浓痰来。
  神策军勇武营的兵力有限,摊在四面城墙上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沈复无奈之下只得在城中征集青壮协助守城。
  好在济宁州也算是大州,城中百姓逾十万,征集个几千青壮还是很容易的。
  这些青壮在骁果营士兵的催促下将大量的守城器械经由马道搬上城头。
  滚木、擂石、金汁、桐油以及大量的箭矢。
  沈复甚至命人将兵库中仅有的四张床弩搬上了城头。
  这玩意虽然不如大炮犀利,但对付密集攻城还是很有效果的。
  济宁州城中虽然没有红夷大炮这样的重炮,但三磅炮还是有几门的。
  沈复命人把这几门炮分到四面城头,给予火力支援。
  被驱赶填壕的壮丁哪里见过如此架势,纷纷丢掉手中的鸡公车抱头逃窜。
  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刚刚逃回阵中,便被刘良佐麾下的兵痞挥刀砍翻在地,剩下的人吓得面色惨白,被逼着又折返朝护城河跑去。
  三磅炮被引燃朝这些壮丁射去,实心炮子虽然不会发生爆炸,但可以在第一次着落后反复跳起造成二次、三次杀伤,也就是跳弹。床弩也被扳动,巨大的弩箭在密集的壮丁群中撕开了一道口子,造成了极大杀伤。
  小土岗上观察战局的刘良佐眉头紧锁。
  情况和他想的很不一样。
  他本以为神策军不过是和锦衣卫一样的花架子,面对这么多人围城攻城会直接自乱阵脚。谁曾想这些士兵却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和执行力,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进行防御。
  要想攻城必须要填平护城河。
  但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刘良佐军中又没有重炮,不可能轰开济宁州的城墙。
  事情便僵在了这里。
  刘泽清咳嗽了一声道:“老哥哥,不如我们换个玩法。”
  刘良佐扭过头来,疑声道:“泽清老弟有好法子?”
  “抛尸河中!”
  刘泽清不着丝毫感情的说道。
  济宁州附近水系纵横,但城中百姓的饮用水却是来自于从东南方向蜿蜒流入城中的一条小河。
  这条小河穿水门入城,水质清澈,直接可以取用。
  刘泽清的想法是把尸体抛在这条河里,污染水源。
  一旦这条河的上游被污染,流入城中的部分自然不会幸免。
  济宁州城中存粮也许很多,但存水却不可能有多少,都是现用现取的。
  若是平常时候他们也可以出城从大运河、府河取水。
  但如今济宁州城被团团围住,城中守军想要饮水只能从这条流入城中的小河取。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要么喝被尸体污染的水,要么忍着渴意。
  正常情况下人两三天不喝水就会变得虚弱,到时城中守军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再去填平护城河攻城就轻松的多了。
  刘良佐心中大喜,心道刘泽清真是个妙人。
  “此计甚妙,咱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渴死他们!”
  计谋已定,接下来便是执行了。
  死去壮丁的尸体遍地都是。二刘部士兵拖着这些尸体丢到通往水门的小河之中。
  有些壮丁还没死透,他们便狞笑着补上一刀。
  这一切都被沈复看在眼中。
  他紧紧攥着拳头,面容冷峻。
  “沈将军,这些个叛贼往河里抛尸,真是歹毒心肠啊!”
  王富贵见状倒抽了一口凉气。
  必须阻止他们!
  沈复在心中暗暗道。
  可该怎么做呢?
  ……
  ……
  “大帅,咱已经探清楚了。祖可法麾下的绿营兵统共只有三万,都是当初河南的官军。”
  睢州总兵府内,李成栋双手抱拳冲高杰禀奏道。
  高杰挑了挑眉道:“真的只有绿营兵吗?”
  “属下敢以项上人头担保!”
  李成栋毅然道。
  “好!”
  高杰大喜,上前一步吩咐道:“传令下去明日一早三更做饭,五更开拔,老子要生擒祖可法,把他一对卵子挖出来塞到腚沟子里。”
  既然河南北部的清军兵力真的这么少,高杰自然不会放过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
  “遵命!”
  李成栋毅然领命道。
  “河南久经战事,早已是千疮百孔。鞑子又倒行逆施,连颁圈地令、逃人法两道酷令,王师所到,沿途府县必定开城迎接大帅!”
  李成栋不但骁勇善战,拍马屁的本事也是一绝。
  短短几句话就把高杰吹捧的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高杰虽然面上没有表露出什么,但心里却是十分欢喜。
  “这次若能打下开封,报往南京的捷报里本帅一定重重褒奖你。”
  高杰一直很看好李成栋。在他看来,此人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敢作敢为。
  虽然他名义上的继承人是儿子高元照,但他也明白儿子生性软弱,很难把这副重担一肩挑起来。
  外甥李本深倒是有些手段,但是阴狠有余,气量不足。
  看来看去高杰还是觉得李成栋最合心意。
  虽然高杰如今正值壮年,但也不能完全不安排计划身后事。
  毕竟带兵打仗凶险无比,万一他哪天战死沙场,麾下的这四五万兵马可不能散了。
  思前想后高杰觉得认李成栋为义子是个不错的办法。武将认义子在明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