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是立即弃守汉中,率部退回关中。
  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把事情向阿济格言明。
  ……
  ……


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安之点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文安之还是被震惊到了。
  热气球队表现的太过完美,竟然一举将汉中清军的粮仓全部烧毁。
  如此一来清军将立即断粮,处境十分被动。
  当然这其中要记齐城一份功劳。
  这个商人借助为清军运粮的时机精准的记下了城中各个粮仓的位置,为热气球队的打击提供了重要支持。
  若是没有齐城的情报热气球队就相当于是无头苍蝇,只能到处乱飞撞运气。
  当然这只是明军北伐的第一步。
  断其粮,毁其士气。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依靠硬实力拿下汉中城。
  若是明军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夺回汉中城,那么也不要妄谈什么北伐中兴的大计了。
  文安之立即召集麾下将领商议军情。
  包括了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李定国、曾英等人。
  他先是开门见山的把清军粮仓被毁一事与众人说明,然后刻意顿了一顿等待众人的反应。
  一时间众将兴奋不已。
  袁宗第抱拳道:“恭喜抚台大人。鞑子粮仓被毁,正是我军大举攻伐的好时机。还请抚台大人下令,三军将士也好卖命杀鞑。”
  田见秀也道:“是啊,抚台大人。鞑子粮仓被毁实乃天意。这是大明中兴的征兆啊。”
  文安之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微微笑道:“说起鞑子粮仓被毁,这首功应该记在定国身上。”
  众人皆是一愣。
  李定国?为啥首功该给他?
  李定国面对如此夸耀脸上一红,连忙道:“这都是抚台大人运筹帷幄之功,末将不敢居功。”
  文安之呵呵一笑。
  “功劳是你的就是你的,本抚不会去抢。”
  在场众将皆是朝李定国望去,眼神中的意味不一而足。
  他们实在想不到文安之会如此重用一个刚刚归降的西军王子。毕竟汉中是川军北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文安之把重任交给李定国,说明其对李定国充分的信任。
  说起胸怀阔广,文巡抚真是没谁了。
  “本抚叫诸位来就是在一起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他扫了众人一眼,然后目光落在了李定国身上。
  “定国,你先来说一说吧。”
  “末将遵命。”
  李定国连忙抱拳道。
  “如今鞑子粮仓被毁,断粮在即。正是我军北上攻打的好时机。末将以为抚台大人应该立即率部北上攻打汉中。”
  文安之微微颔首道:“本抚也正有此意。不过汉中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要想攻打此地必须走不少山路。定国心中可有计较?”
  李定国遂接道:“启禀抚台大人,末将对汉中附近的地形地势还算熟悉。知道几条无人知晓的小道可以直接通往汉中城。末将觉得可以从这些小道输送兵员奇袭。”
  文安之一时心花怒放。
  这个李定国还真是总能给他惊喜啊。
  正像他之前所说的,汉中的地形十分险峻,很难像在平原那样大规模输送军队。清军只要卡住几处关键的口子,明军就很难进军。
  但是李定国偏偏知道几处小道,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甚好。”
  文安之称赞道:“本抚便命你为征虏先锋将军,负责这打头阵之事。”
  “末将遵命!”
  李定国心中是十分高兴的。
  文安之能够把这打头阵的重任交给他证明对他十分的信任。
  李定国当然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他和义父张献忠不一样,既然已经降明自然想要好好的待下去干下去,而不是首鼠两端,时刻想着复叛。
  何况现如今的形势也完全不同了。
  当时群雄并起,朝廷风雨飘摇。
  现如今李闯旧部先后归降,大西分崩离析。
  便是李定国有千般能耐也不可能翻云覆雨了。
  “曾英!”
  文安之又点了一个名字。
  “末将在!”
  曾英双手抱拳道。
  “本抚命你另领一支兵马从正面进攻汉中。”
  “末将遵命!”
  虽然心中有些不爽,可曾英除了领命也没有别的选择。
  从正面进攻汉中是很难的,鞑子肯定准备的十分充分。
  曾英已经看出文安之的用意,那就是用他在正面战场上的进攻吸引鞑子的注意力,为李定国的奇袭拉扯空间和机会。
  如此一来注定了李定国会在此战中立下比他大的功劳。
  “田见秀、袁宗第。”
  文安之又点到两个名字。
  “末将到,末将在!”
  二人先后抱拳道。
  “本抚命你们率部攻打汉中周遭堡垒,务必要把其全部拔除,不许鞑子向关中方面通风报信求援。”
  文安之肃然说道。
  “末将遵命!”
  田见秀、袁宗第齐齐抱拳。
  虽然拔除汉中外围堡垒的任务比起直接攻打汉中城重要性低很多,但这个任务总归得有人去做。
  文安之肯用他们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了。他们自然也会投桃报李,使出浑身解数,完成好文安之交给他们的任务。
  “刘芳亮何在?”
  文安之随即问道。
  “末将在!”
  刘芳亮见文安之最后问到自己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恭敬听命。
  “本抚要你率部提前赶到鞑子退往关中的山路阻击。若是鞑子想要撤退,务必将其全部消灭。”
  文安之毅然说道。
  听到这里刘芳亮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十分重要。
  万一鞑子真的打不过想要逃跑,他便是阻击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末将领命!”
  该说的文安之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诸将都已经分配了具体的任务。接下来便看实际战斗中的发挥了。
  不过文安之还是决定在最后说上些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肃然道:“陛下英明神武,乃不世出之明君。陛下待我等如同国士,我等自当以国士礼报之。汉中是我们进军关中的阻碍。要想拿下关中则必先夺取汉中。本抚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举拿下汉中。今日终于迎来了时机,我们务必要抓住。诸位都是有心胸气魄的人,本抚望你们在此次汉中之战中拼尽全力,立下赫赫战功青史留名!”
  ……
  ……


第五百二十章 北伐第一战
  尚可喜还是决定坚守汉中。
  虽然这个决定做出的艰难无比,但他还是得这样做。
  因为他的妻儿都在西安,在阿济格手中攥着。
  一旦尚可喜率部逃跑,很可能引得阿济格震怒,从而迁怒于他的家人。
  尚可喜遂下达了两条命令。
  其一是以最急迫的口吻向关中方面求援,将汉中清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现状说与阿济格听。他相信阿济格还是会有分寸的。
  其二是将汉中周围堡垒中的存粮全部运往汉中解燃眉之急。
  毕竟,哪怕是阿济格接到尚可喜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大军运送粮食来汉中,也需要时间。
  而现在汉中清军可是到了断粮的地步,实在等不了了。
  汉中周围的堡垒有大大小小近百个。虽然每个堡垒中的存粮并不多,但凑在一起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汉中清军省着点吃半个月肯定是够吃的。尚可喜相信半个月后阿济格运送粮食的援军肯定赶到了。
  至于这些外围堡垒只能暂时放弃了。
  生死存亡关头丢车保帅是最好的办法。
  孰轻孰重尚可喜心中还是有分寸的。
  只是这些外围堡垒放弃之后,汉中就成为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城,丧失了于外围的一切联系。
  明军若是想要围点打援将会非常的轻松。
  不过这些不是尚可喜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汉中,不叫明军把他的部下一锅端。
  正当尚可喜坐镇城中,调遣兵马布置守城事宜时,突然有心腹来报说在汉中城外发现了大股明军。
  尚可喜不由得心中一沉。
  他料到明军会来却没有料到明军会来的如此之快。
  这是完全不给他准备应对的时间啊。
  不过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任何意义。
  尚可喜叹了一声,沉声道:“且随本将登上城头看看。”
  ……
  ……
  尚可喜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他戎马半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关头。
  但他都挺过来了。
  丰富的经验告诉他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保持镇静。绝对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冷风吹过他的面颊,如同刀子割肉一般弄得他生痛。
  尚可喜望着城下那些招展的明军军旗一时有些怅然。
  曾几何时他也是明军的一员,励志杀鞑报国光复辽东。
  可是老天爷仿佛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他生生的逼向了清廷一方。
  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清军共存亡。
  他不知道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如何书写他,但他知道必须先使自己活下去。
  因为死人是无法开口替自己辩解的。
  尚可喜匆匆扫了一眼,据他估算明军的兵力应该在两三万人左右。
  这肯定不是攻城明军的全部数量。仅仅靠着两三万人就想拿下汉中简直是痴人说梦。
  哪怕是缺粮少粮的汉中。
  尚可喜估计这只是明军的先锋,是用来作试探的。
  真正的主力还在后面。
  不过尚可喜并没有丝毫惊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是拼刀子,谁拼赢了谁就是爷。
  “传我将令,从即日起全城戒严。城中所有丁壮需帮助守城,违者立即处死。”
  尚可喜的语调十分冰冷,就像一块没有任何情感的石头。
  来吧既然要战那就战个痛快,谁怂谁就是孙子。
  ……
  ……
  汉中城头之下,曾英面容冷峻似冰。
  直到现在他还是不明白巡抚大人为何会让他在正面强攻汉中,来给李定国那厮拉扯空间。
  李定国不过是一个西军余孽。即便他降了明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乱臣贼贼就是乱臣贼贼子,若不是他们大明怎么会让鞑子钻了空子夺了北方?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曾应本人对李定国这些西军余孽是恨之入骨的。
  但军令就是军令。
  哪怕是曾英对李定国再不待见,也得执行军令。
  那次文安之组织的议事结束之后,曾英便点齐人马朝汉中城驰去。
  既然是正面强攻自然是无法避开清军耳目的。
  且文安之要的效果就是把动静弄大,这样清军才不会注意从背后奇袭的李定国。
  曾英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大军保持最高的行军速度。
  山路很不好走,尤其是急行军的情况下。
  不过曾英还是克服了层层困难,带领着大军来到了汉中城外。
  接下来便该攻城了。
  为了把戏做足让清军信以为真,曾英甚至随军带了十来门小炮。
  这些小炮的重量并不算太重,可威力不可小觑。
  至少在野战中可以对敌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用在攻城战中虽然威力会有所下降,但至少可以壮壮声势。
  曾英也没指望靠着这些小炮就轰开汉中的城门。
  要真是这么容易,还要从背后奇袭的李定国作甚?
  有的人注定就是用来牺牲的。而曾英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汉中并不好攻打。其城坚墙厚,躲在城里的还有近十万清军。
  这些清军虽然断粮,可却因此爆发出了死战的念头。
  在这个时候贸然强攻是十分不明智的。
  所以曾英决定使用棺材炸城的战术。
  这个战术在高杰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屡试不爽。河南诸地包括北直隶的一些城池,城墙都被火药炸塌陷了一段。
  曾英虽然不想拾人牙慧,但眼下棺材炸城确实是最简单的办法。
  这个战术的先期准备工作并不复杂,曾英下令之后士兵们立即开动起来。
  而与此同时城头之上的尚可喜看出了端倪。
  事实上自从距离城墙不远的位置隆起高高的土丘他就意识到明军要干什么了。
  明军依靠着这个战术屡破河南诸城。
  后来洪承畴派人前去问询经历者并实地考察,最终证明明军并没有施展妖法,而是依靠火药炸塌陷了城墙。
  许多事情差的就是那层窗户纸。
  一开始清军对这个战术毫无办法,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可自从洪承畴破解此法之后清军上下对其都有了新的认识。
  知道了它的原理再去应对便不是什么难事。
  至少尚可喜现在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第五百二十一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既然明军想要掘地道,用棺材来炸塌城墙。尚可喜要做的自然是阻止明军顺利的完成炸城前的准备工作。
  换句话说要是让明军把所有工作都做好了,还打什么仗。洗干净脖子等死好了。
  双方争夺的焦点就在地道。
  明军想要成功把地道挖成,而清军要千方百计阻止地道掘成。
  尚可喜深知此点是重中之重遂派出重兵攻打穴丘。
  曾英见鞑子来势汹汹,一时也有些紧张。
  不过他很快平复了心情,下令军队增援。
  早已候命的骑兵队一涌而出朝鞑子骑兵冲杀而去。
  两军相遇立刻厮杀在了一起。
  尚可喜派出的乃是本家兵,战斗力十分凶悍。
  曾英派出的则是亲兵,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决心更大便能占据场面的上风。
  只是战况十分胶着。一会清军占优,一会明军又占据了优势。
  而双方的统帅尚可喜和曾英皆是满面愁容。
  这一仗他们都输不起。输得一方势必将处于被动的位置。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尚可喜和曾英汉中城外激战之时,李定国已经率领兵马经由小道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了汉中城的身后。
  当初文安之下达命令时就是命李定国奇袭。
  故而他不需要考虑正面战场的事情。
  即便是曾英战败了也不需要他去救援。他只要率部出现在汉中后方即可。
  发动这种奇袭时机是最为关键的。
  眼下曾英应该已经和鞑子开战,这是李定国最适合发挥的时间点。若是错过了,便是前功尽弃。
  “传我将令,准备挖掘地道。”
  按照李定国的计划,他率领的这支军队会通过挖掘地道潜入汉中城中。
  但是与棺材炸城时所使用的地道不同,李定国需要的地道类似于传统地道,需要足够的宽度以用来输送兵员。
  这种地道挖掘起来时间便要长一些。
  好在李定国带来的士兵足够多,一起来挖能够快不少。
  现在李定国只希望曾英在正面能够把鞑子拖住了。
  他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他就能把带来的士兵全部输送入汉中城。届时要想夺得汉中便会轻而易举。
  ……
  ……
  阿济格收到了尚可喜的求援信。
  一开始他很是不以为然。
  寻思着一定是这个尚可喜夸大其词。
  这大冬天的明军是脑袋被门夹了才会攻打汉中吧?
  谁不知道汉中易守难攻何况是在冬天。除非明军统帅是个三岁小儿。
  可是接着往下看阿济格便坐不住了。
  尚可喜言辞恳切的声明汉中城的粮仓已经全部被焚毁了。
  如今汉中清军已经到了断粮的地步。
  阿济格不由得勃然大怒。
  好你个尚可喜。本王对你信任有家,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你。你倒好,不但没有替本王把守好汉中,反而让明军把粮仓给烧了。
  毫无疑问这是因为尚可喜玩忽职守。不然粮仓是建在汉中城中的怎么可能被烧了?难道明军会飞不成?
  “这个尚可喜真是个废物!”
  阿济格气的团团转,恨不得现在就把尚可喜抽上一顿鞭子。
  但他也明白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待冷静下来他便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汉中清军如今最大的问题是濒临断粮,那么向其输送粮草便是阿济格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押运粮草的人选是个大问题。
  阿济格身边的猛将虽然不少但多数都是满洲人。
  这些满洲将领心高气傲,肯定不甘心办这么一个差事。
  若是以前阿济格还可以寄希望于吴三桂。可现在吴三桂和阿济格闹的不欢而散,如今在河南过着逍遥日子,绝不可能指望的上了。
  思来想去阿济格发现他竟然手头无一可用之人。
  这就十分尴尬了。
  可如今形势如此紧急无论如何也要派人去送粮。
  阿济格硬着头皮定了一人。
  此人乃是阿济格的心腹,满洲镶白旗的巴图鲁硕额图。
  硕额图最早只是一个普通的旗兵,后来被阿济格看重一路提拔,如今已经是甲喇章京。
  硕额图能够有今天全是阿济格的恩典,故而阿济格相信他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