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善冷冷的盯着他,轻轻启开嘴唇道:“不自量力的东西,你真以为本王会和你做这等谋逆之事?你早就该死了。”
  说罢代善运力将刀拔出。
  豪格就像被松了气的羊皮筏子,整个人一摇三晃最终跌倒在地。
  他艰难的挣扎想要爬起来,可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他现在身子虚弱不堪,每当想要用力时胸口那股剧痛便让他一阵痉挛。
  “豪格,你没有听说过嘛,多行不义必自毙。本王本来想留你一命,可是你自己作死,那就怪不得本王了。”
  多尔衮走到豪格的身边,牛皮靴子狠狠踩在了豪格的右手上。
  他碾了一碾,痛的豪格龇牙咧嘴。
  “谋逆者诛杀全族,剥夺封号,家产全部充缴。”
  多尔衮说完之后蹲了下来在豪格的耳旁低语道:“你败了,你最终还是败了。”
  豪格虽然自知局面无法挽回,可还是拼尽最后一丝气力纵身一扑,然后狠狠的咬住多尔衮的右耳。
  他将多尔衮恨之入骨,这一扑端是拼尽全力。
  多尔衮显然没有任何准备,一个趔趄便被扑倒在地。
  豪格狠狠的一咬直接将多尔衮的右耳咬了下来。
  一阵剧痛传来,多尔衮捂着鲜血淋漓的伤口艰难的爬起来,望着大笑的豪格叱骂道:“狗一样的东西,真是疯狗一条。来人啊,把他给我拖下去!”
  尽管多尔衮一直捂着伤口,可还是流血不止。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混乱。
  终于有人意识到这个大朝会是开不下去了,便上前谏言道:“还请摄政王先去医治伤处吧。”
  此话甚合多尔衮的心意,他连忙忍着疼痛下令道:“今日朝会到此结束,你们都退下吧。”
  如果用精彩来形容这次大朝会恐怕都不太合适。
  对大部分文武官员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都看不到这样的一幕。
  堂堂大清摄政王和肃亲王打作一团,礼亲王从背后捅了肃亲王刀子,肃亲王则拼尽全力咬下了摄政王的耳朵……
  这哪里还像是大朝会,分明就是村头斗殴嘛。
  大清的脸面都被这几位王爷丢尽了。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受益者的话,那一定就是顺治皇帝了。
  小皇帝虽然年幼,但并非完全不通事理。
  实际上,在孝庄皇太后的教导下,小皇帝还是能够对如今的局势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的。
  今日之后豪格这个隐患被彻底消除,多尔衮也威望大减,就连代善的贤王形象也荡然无存。
  反倒是一直不问政事的小皇帝成了群臣幻想拯救大清的希望。
  当然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肯定也知道此刻不是夺权的好时机,便先由着多尔衮作威作福,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剪除此贼。
  ……
  ……
  多尔衮被人扶去偏殿躺下,太医早已急匆匆的提着药箱赶来。
  见到多尔衮的伤口,便是经验丰富的太医也吓了一跳。
  什么人如此胆大,竟然将摄政王的耳朵咬了下来。
  当然,此时他顾不得思考这些,连忙上前替多尔衮包扎。
  多尔衮失血过多,此刻身子十分虚弱,他合上双眼强忍着剧痛说道:“快一些……”
  那太医一边包扎一边道:“奴才遵命,快完了,就快完了。”
  要处理这么严重的伤口并不容易,还好那太医技艺精湛,用了不多时的工夫便包扎好了伤口止住了血。
  “王爷还请好好休息。奴才给您开一些补血养气的方子,您按照方子按时吃药,用不了多久伤口就会痊愈的。”
  “下去吧。”
  多尔衮无奈的摆了摆手。
  今日之事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谁曾想豪格却会在最后关头咬他一口。
  这一口虽然并不致命,可却让多尔衮颜面扫地,威严尽失。
  至此之后多尔衮便只有一只耳朵,大清的文武官员在人前对他毕恭毕敬,可在私底下肯定后偷偷的嘲笑他吧?
  就连小皇帝现在也一定窃喜不已,暗自庆祝吧。
  多尔衮越想越觉得心烦意乱,索性闭目休息。
  “禀王爷,豫亲王求见。”
  就在这时一名近侍恭敬道。
  “叫他进来吧。”
  多尔衮无力的摆了摆手。
  过了片刻,多铎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他来到多尔衮身边禀报道:“哥,事情都办妥了。宫城里的叛军都被我带人诛杀,您可以放心了。”
  大朝会上的这一幕多铎是亲眼所见,他当时也没有反应过来。
  待反应过来多尔衮的耳朵已经被咬了下来。
  他能做的也只是把豪格的叛军尽数诛杀给多尔衮一个交代。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不解气,豪格这条疯狗真是见人就咬。不把他五马分尸凌迟处死,难解他心头之恨。
  “你做的很好,不过这件事还不算完。”
  多尔衮强忍着疼痛说道:“豪格在京师还有余党,这些人一定要全部找到剪除。绝不能放走一人。”
  多铎点头称是。
  斩草除根是一定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
  ……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多尔衮动摇
  多尔衮颁下令旨,在全城范围内搜查豪格余党。
  此次搜查从严从广,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
  许多只是与豪格有过一两次接触的人也被缉捕下狱,未经审讯便处死。
  一时间内北京城中血流成河,闹得人心惶惶。
  负责此次缉捕行动的是多铎。他本就生性凉薄,自然想着借着这次机会狠狠清除异己。许多不是豪格同党但与多尔衮兄弟政见不合的人也被缉捕。
  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一句话。
  代善默不作声,济尔哈朗默不作声。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自然也不发声。所有人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纵容多尔衮兄弟胡闹,一股白色恐怖弥漫在北京城的上方。
  八旗贵族对多尔衮兄弟越发不满,但碍于其权势却是敢怒不敢言。
  范文程对此忧心忡忡。
  他原本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
  可是若任由其发展不管,范文程真担心会使得满清内部离心离德。
  老汗和先皇在的时候八旗的凝聚力是最强的,到了多尔衮上位却是爆发出这么多的矛盾。说到底还是多尔衮的个人能力不够,不能压住众人。
  可是清廷总归需要一个领头人,矮子里面拔将军多尔衮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若是换做豪格,恐怕局面会更加失控吧?
  想到这里范文程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若是先皇皇太极还在,怕是大清已经一统天下了,哪会有现在这么多麻烦。
  正自惆怅间,忽然有下人禀报,说摄政王叫他去一趟王府。
  范文程不敢耽搁,连忙叫人准备好马车火速赶往摄政王府。
  到了摄政王府后范文程小心翼翼的跟着内侍进了仪门。
  如今摄政王的心情不是很好,故而范文程更是陪了十分小心。
  一路穿庭过院,范文程被领到多尔衮的寝殿前。
  内侍前去通报,范文程则静静的站在寝殿前,思忖着一会儿该如何劝劝多尔衮。
  片刻的工夫后内侍去而复返,叫范文程觐见。
  范文程振了振袍服,深吸了一口气迈开步子进了寝殿。
  一进殿中范文程便闻到一股浓重的汤药味。这味道甚是浓烈,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范文程皱了皱眉,却还是向内间走去。
  多尔衮如今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范文程见到多尔衮之后立即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奴才范文程给摄政王请安。”
  多尔衮睁开眼睛,抬了抬手有气无力的说道:“范先生请起吧。”
  范文程小心翼翼的站起身来,两手束立在侧等候多尔衮的问询。
  “范先生可知本王为何要召你来?”
  “奴才不知。”
  “郑芝龙那个废物败了。”
  多尔衮幽幽说道:“本王刚刚接到来报,郑芝龙在江西一战中惨败,主力已经退回福建。看他的样子似乎也守不住多久了,此人靠不住……”
  范文程心中一惊。
  郑芝龙竟然这么快就败了。
  多尔衮长叹一声道:“这真是流年不利啊。先是吴三桂,再是郑芝龙。二人一前一后先后败北,难道我大清真的无力南征了吗?”
  范文程见多尔衮这副样子,连忙安慰道:“摄政王莫急,胜败乃兵家常事。平西王和郑芝龙只是吃了场败仗,将来打回来便是。”
  多尔衮也知道范文程说这番话多半是在安慰他,他颓然一笑道:“若真能如此,本王也心安了。”
  范文程犹豫了片刻,还是咬牙道:“禀摄政王,有一事奴才不知当讲不当讲。”
  多尔衮神情冷峻的盯着范文程道:“范先生要说的可是和肃亲王豪格谋反一事有关?”
  范文程只得点头道:“摄政王英明。此事不宜牵连太多人。如今北京城中人心惶惶,都担心此事牵连到自己。长此以往,还有谁敢发声啊。”
  这番话范文程可谓是说的推心置腹,多尔衮却是摇了摇头。
  “范先生以为本王想这么做?可若是此事不从严处理,将来本王有何威望服众?”
  多尔衮顿了一顿,继而接道:“借着这个机会将豪格的余党一网打尽,以后本王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范文程自知多尔衮听不进劝告,便也不再勉强。
  “本王叫范先生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如今我大清该何去何从。”
  “王爷何出此言?”
  范文程有些疑惑的问道:“我大清得上天眷顾,必能一统天下,怎来何去何从的说法。”
  “有郑芝龙在本王还有些信心,毕竟可以经由海路运输粮食北上。可若是郑芝龙倒了,谁来给本王运送粮食?北边这几十万大军没有粮食吃还不都得饿死?”
  多尔衮十分无奈的说道:“若是退回关外去,会不会情况好一些?”
  听到这里范文程彻底被惊到了。
  摄政王竟然会有这种可怕的想法。
  “王爷,此举万万不可啊。”
  奋三世之余烈,满清八旗才好不容易入关,控制了陕西、山西、河南、北直隶等地。现在摄政王竟然想要舍弃得来的这一切,主动退回到关外去。这究竟是怎么想的?
  “本王也只是随口一问。”
  多尔衮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范文程莫要焦急。
  “范先生觉得,若是不撤回关外去,军粮一事该如何解决?”
  范文程也知道粮食问题是一大难题。不过他最近从清廷派往山东的细作那里了解到,明人似乎在山东种植了一种作物,产量极高。若能引种至北方,或许可以起到奇效。
  “禀王爷,奴才听说明人在山东种植了一种叫土豆的作物,产量是寻常麦子水稻的数倍,且极为耐寒耐旱,若能引种至北方便能解决几十万大军吃饭的问题。”
  多尔衮有些怀疑的问道:“土豆这玩意本王也听说了,可是真的有那么玄乎?何况本王听汉人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土豆会不会也是如此?”
  范文程叹了一声道:“这个奴才也不敢保证。不过若是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
  ……


第四百八十二章 叛军溃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袁继咸在江西战场取得大捷后立刻挥师南下攻打广东。
  桂王叛军退守广东后在南雄、惠州诸府布下重兵严防死守。
  可是朝廷军的推进速度十分惊人,相继攻克保昌、龙川、兴宁等地。
  经过这几仗桂王叛军已经是惊弓之鸟,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撒腿就跑。
  朝廷军则稳步推进,已经将阵线推到了广州府外围。
  丁魁楚心中无比清楚,如果广州失守他将再无落脚之地。所以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广州的屏障清远、增城。
  双方对这两地的争夺十分惨烈,付出了成百上千士兵的性命。
  相较而言袁继咸的心态更为平和。陛下并没有下旨命他限期攻克广州,故而他可以从容不迫的调兵遣将,不至于因急误事。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袁继咸是在关门打狗。
  丁魁楚和桂王除了出海一条路,再无别的选择。
  广州告破只是时间问题,袁继咸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生擒桂王,将其解拿进京,献俘阙下。
  至于福建的郑芝龙日子也不好过。
  败走赣州后黄德功步步紧追。
  双方先是在汀州府打了一仗,郑芝龙惨败。随即战火烧到了延平府。
  双方在永安激战,互有胜负。
  郑芝龙通过这一战勉强稳住了局势。
  可好景不长。郑芝龙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得知朝廷派神策军进攻仙霞关。
  仙霞关位于仙霞岭之上,为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之处。有“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的说法。
  成化年间,仙霞关设巡检司戍守。
  到了郑芝龙主政福建期间,对仙霞关又增兵驻守。
  如今的仙霞关有上万守军。
  可是郑芝龙却是放心不下。
  西边黄德功已经穷追猛打到了延平府。
  若是仙霞关再失守,任由朝廷军南下建宁府,他便再也无险可守。
  福州、泉州虽然才是郑芝龙统治的核心地带,可这一代基本没有什么险要的关隘。郑芝龙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守住仙霞关。这样还能多撑一段时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很快传来消息,郑三虎惨败而归。
  号称无敌于天下的郑家水师在宁波水寨收获了一场惨败。
  郑三虎带着残兵败将侥幸逃回,来到泉州南安向郑芝龙哭诉。
  郑芝龙却是一口气吸不上来直接昏死了过去。
  过了良久郑芝龙才渐渐苏醒过来。
  他一想到郑氏水师折损大半便就觉得痛心疾首。
  那个不肖子,都是因为那个不肖子!
  被自己的儿子亲手打败,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原先郑芝龙还在想即便仙霞关失守,他还可以浮海出逃。
  只要手里有一支无敌水师,到哪儿都能东山再起。
  可现在这支无敌水师却是元气大伤,别说去小琉球和红夷干仗抢地盘了,便是控制澎湖都尚且不够。
  没有地盘没有落脚之地便是水师规模再大又有何用?
  难道他真的要重操旧业做那海寇吗?
  郑芝龙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那份心气。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但现在却是必须要考虑退路了。
  朝廷步步紧逼,桂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郑芝龙必须早作打算。
  他思前想后想出了三种方案。
  其一是率部攻打小琉球,把其作为落脚之地。其二是北上投清。
  其三是远渡日本。
  第一种方案尚且可以拥有自治之地。后两种却无疑是寄人篱下了。
  郑芝龙十分清楚这个决定会关乎到郑氏族人的兴亡,故而慎之又慎,迟迟无法决断。他其实也是在等,等清廷派人来和他交涉。
  可是他迟迟等不到。
  清廷似乎将其遗忘了一般,再没有派人与之沟通。
  郑芝龙心中那个恨啊。
  他恨跟错了人。
  多尔衮这个没有担当的狗杂种,完全是在利用他。
  现在觉得他没有了利用价值,便一脚踢开,就像一切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
  可是这真的能够当做没有发生过吗?
  当然不能。
  郑芝龙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看来北上投清的这条路算是封死了。
  剩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北上去日本,一条是攻打小琉球。
  一时间他难以取舍,痛苦的揉着头。
  虽说他和日本诸多大名关系不错,可那只是生意层面上的。
  若是郑芝龙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武装水师前去日本,难免会引起当地大名的猜忌。强龙不压地头蛇,郑芝龙若去日本怕是会过的很不如意。
  至于攻打小琉球嘛现在看来倒是最好的选择了。
  红毛鬼虽然海战犀利,但陆战却并不怎么强。
  郑芝龙坚信自己只要登陆,迟早能够拿下小琉球的控制权。
  在做如此重大的决策前郑芝龙往往会和族人商议,可现在他却是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若是四弟还在身边就好了。
  一想起郑鸿逵,郑芝龙的心中便是一阵刺痛。
  为什么,为什么他珍视、看重的亲人都会相继背叛他。
  先是他的儿子,再是他的弟弟。
  这究竟是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老天爷要这么惩罚他。
  郑芝龙一阵剧烈的咳嗽,端是要把肺都咳炸了。
  他好不容易止住咳嗽,提笔蘸墨开始写亲笔信。
  如今局势还没有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早作打算还有翻盘的机会。
  ……
  ……
  桂王朱由榔与两广总督丁魁楚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随着战场形势越来越差,二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峻。
  二人一度想要兵戎相见。
  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