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朝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豪格。
  这两年豪格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暗地里却没少搞小动作。
  据多尔衮的线人来报,豪格一直在暗中拉拢亲王贝勒。其中便以代善居首。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他无法对德高望重的代善下手。
  至于其他亲王、贝勒、贝子也或多或少和豪格有瓜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很有危急感的。一旦豪格借机发难他该如何应对?
  满洲勇士只崇拜强者,弱者是不会获得怜悯和同情的。
  当初皇太极登位,乃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模式。
  皇太极倍感掣肘,便想着逐渐弱化四大贝勒的作用。
  但要做到这点必须有足够的威望。
  于是乎皇太极提出了抢西边的策略。
  所谓抢西边就是到大明劫掠。
  银子不够花?去抢啊。
  粮食不够吃?去抢啊。
  女人不够睡?去抢啊。
  奴才不够用?去抢啊。
  满洲人抢西边是举族式的。除了老人、女人,所有丁壮全部以牛录的方式集结,然后浩浩荡荡的杀往边关。
  长城总会有破损的地段,从那里破口侵入便可随意抢掠,日子过得简直如同神仙一般。
  八旗勇士每抢一次西边,他们就赚的盆满钵满,皇太极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知不觉间皇太极的威望已经高于代善等人一头,是以能够从容不迫的改革牛录制度,完成集权。
  可以说皇太极的地位是随着一次次的获胜而提高的。
  而现在多尔衮恰恰相反。
  他现在不但不能更进一步,窥视大宝,就连保住摄政王之位都变得有些困难。
  豪格那个狗东西,一定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多尔衮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避过此劫。
  “来人呐,去叫范文程来见我。”
  多尔衮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范文程的主意多。这种时候还是得用汉人啊。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约摸一盏茶的工夫,范文程匆匆赶来。
  他来到多尔衮的床榻前跪倒在地纳头便拜。
  “奴才范文程给摄政王请安。”
  “范先生快快起来吧。”
  多尔衮虚弱无力的抬了抬右手,惨然笑道:“吴三桂打了败仗,如今正在河南休整。本王寻思着朝中会有人借机闹事,特请范先生来商议对策。”
  范文程如何不知多尔衮指的人是谁。
  这清廷之中皆知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矛盾。
  二人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势如水火。
  虽然最终双方妥协拥护顺治登位,表面上关系缓和。但暗地里双方却把对方当做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多尔衮提防豪格,豪格又何尝不是在提防多尔衮呢?
  其实对范文程来说谁坐那把椅子并不重要,只要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就行。
  问题的关键是多尔衮不这么看。
  豪格一日不除多尔衮一日就不能安心。大清内部就永远处于内耗之中。
  被幽禁的这段时间,范文程也把问题想明白了。
  要想助大清鼎定天下,则必须坚决拥护一人。
  最终范文程选择了多尔衮。
  一来多尔衮是当权派,手中有兵有话语权。
  二来多尔衮也比豪格更适合这个位置。
  毕竟多尔衮还是有些城府的,虽然比皇太极差了不少,但比豪格还是要高出一筹的。
  为了大清千秋万世的基业,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也只能牺牲豪格了。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下一狠道:“王爷不必忧心。豪格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他此番不出头则已,若是出头奴才准保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多尔衮听得一怔。
  范文程竟然直接说出了豪格的名字。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公开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心头升起了一股暖意,欣然笑道:“范先生能这么想,本王甚是欣慰。”
  “王爷,奴才有一计可以引蛇出洞。”
  范文程幽幽说道。
  “哦?范先生不妨说说看。”
  多尔衮也是来了兴致,和声问道。
  “王爷,如此……”
  他低声细语了一阵,多尔衮听得眼前一亮。
  “这个法子真的不错。还是范先生主意多。”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若能一举铲除豪格,本王定会整合八旗精锐,助大清鼎定天下。”
  多尔衮说这话时气势十足。
  若真能因为此事因祸得福,吴三桂的这几场败仗便是有价值的。
  ……
  ……


第四百六十章 豪格出手
  多尔衮在忙着给豪格设套,豪格也没闲着。
  清军接连的惨败让豪格意识到推翻多尔衮的时候到了。
  他纠结了一帮人手在府中密议,商讨如何对多尔衮发难。
  “王爷,如今要想让多尔衮让出摄政王之位只有以连续的败仗为切入点,一通穷追猛打,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这个本王自然知道,只是该如何发难,由谁去发难你们可想好了?”
  豪格扫了堂内众人一眼,见无人发声不由得冷笑道:“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都往后退了?”
  也难怪豪格质问。
  毕竟宫廷争斗这种事情向来是你死我活的。
  越是事关重大,争斗双方越是谨慎。
  每一步棋该如何落子,整体该如何布局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
  退一步讲,一开始跳出来弹劾多尔衮的人绝对不能是豪格派系的,至少不能那么明显。
  不然便给了多尔衮转移话题随意编排的理由。
  所以这个出头鸟必须看起来是个中立派。
  这样的人并不好找,豪格扫视了堂内众人一遍还是没有发现合适的。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他有瓜葛。要说一点关联都没有的还真是少。
  “王爷,奴才突然想起了一人,应该合适。”
  “哦?说说看。”
  豪格不疾不徐的说道。
  “此人便是礼亲王。”
  听到礼亲王三个字豪格直接愣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
  代善在清廷内部地位尊崇。当初皇太极去世,豪格和多尔衮争位他就保持中立。直到双方斗出个胜负他也没有说什么。
  要说中立代善肯定是绝对的中立。可是这样一个人指望他明着帮助豪格可能吗?
  他要是肯帮当初不就早帮了吗?
  “礼亲王那里怕是不好说服吧。”
  就连豪格自己都显得底气不足。
  “若是寻常时候礼亲王肯定不会轻易表态。可现在非比往日,眼瞅着大清就要丢掉中原,礼亲王德高望重怎可不出来主持大局?”
  “你的意思是?”
  “王爷可以主动去找礼亲王,向他承诺事成之后恢复四大贝勒议政。”
  “嘶!”
  豪格闻言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的父皇皇太极刚刚登位的时候还是四大贝勒议政模式。
  后来为了中央集权,皇太极进行改革削弱几大贝勒的实力,将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四大贝勒议政便名存实亡。
  现在让他提出恢复四大贝勒议政,确实对代善很有吸引力。
  不过……
  豪格推翻多尔衮就是为了取而代之。
  如果他届时恢复四大贝勒议政,与其他几位亲王共同分享权力,却是有些不甘心啊。
  “王爷,奴才听说汉人有一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假如王爷志在大位,必要的妥协是应该做的。”
  “且让我再想想。”
  豪格一边揉着额角一边闭上眼睛思忖利弊得失。
  代善这个人是不具备做皇帝的野心的。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一些权力倒也无不可。
  倒是多尔衮野心极大,一日不除对豪格都是巨大的威胁。
  他权衡一番后沉声道:“罢了。本王便答应和礼亲王合作。不过……”
  他顿了顿继而道:“这件事绝不能让旁人知道。”
  ……
  ……
  提督操江,江西总督袁继咸接到圣旨之后立刻准备出征事宜。
  如今他手头的兵虽然不如文安之、堵胤锡多,却也有十几万人马。
  圣上把平剿桂王之乱的重任交给了他,他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只是大军出征绝不是随口说说就行的。
  十几万人中除了留下几万人驻守,就算调集十万人出征,每日光是人吃马嚼就耗费甚巨。
  这些粮秣朝廷只会提供一部分,其余的让袁继咸自行筹措。
  江西虽是鱼米之乡,可也不可能凭空变出些粮食来。
  思前想后袁继咸只能动用米仓中的储备粮食了。
  这些粮食原本是准备将来北伐鞑虏时所用,想不到现在竟然要用在平剿桂王叛乱上,真的有些可惜啊。
  江西并不缺船,也不缺水师。
  所以袁继咸准备出动水师配合陆上的大军对桂王叛军进行合围。
  桂王叛乱是集合了广东、广西以及福建三省兵力。
  他们若是北上势必会攻打江西。
  袁继咸却准备先下手为强,提前调集军队去往边界要津,以逸待劳。
  对于他亲自训练出的这支军队袁继咸是很有信心的。
  他的训练方法完全参照天子训练神策军的方式。训练出的士兵战斗力极高,远不是寻常卫所兵、募兵可比。
  尤其是在水师的训练上袁继咸十分有心得。
  江战和海战完全不同。江战强调船只更为灵活,而海战则是谁的船坚炮利谁厉害。
  袁继咸编练的水师也许单个船体都不是很大,但十分轻巧灵活。
  像一些长舟、快蟹可以进入一些狭窄的水道,这是寻常福船、广船无法做到的。
  在此次出征之前袁继咸还准备再去水师驻地。一来是给水师官兵动员打气,二来也是检阅一番。
  这场仗是他兼任提督操江以来的第一大仗,一定要打出气势打出成绩来。
  至于桂王嘛就拿来做他的垫脚石好了。
  袁继咸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凡事说干就干。
  却说他带着一众亲兵立即前往水师营地。
  抵达之后立刻集合水师官兵在校场检阅。
  袁继咸慷慨激昂的说道:“诸位都是袁某人招募的士兵。诸位可还记的你们为何要当兵?”
  “北伐!”
  “把鞑子赶出关去!”
  “恢复神京!”
  袁继咸听到这些七七八八的答案满意的点了点头。
  “诸位说的不错,本官把你们的答案归为一点,那就是拿回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属于我们汉家儿郎的东西!”
  点将台下立刻群情激昂起来。
  “总督大人说的不错,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袁继咸双手向下压了压继而道:“可现在桂王谋逆要给朝廷添乱,圣上的北伐大业可能受到影响。诸位答不答应?”
  “不答应,绝不答应!”
  “诛桂王,诛桂王,诛桂王!”
  ……
  ……


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怀心思
  桂王朱由榔一身戎装,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单手挽缰眺望远方。
  他精心筹划了近一年,但当真的起兵时,心中的那份激动还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
  无数甲兵在他的身后,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充满了斗志。
  在他的前方是锦绣江山,是万千百姓。
  朱由榔只觉得自己的胸腔都要涨开了。
  想当年成祖起兵靖难时大概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只是当初成祖起兵时身边可堪用之人极少,而他朱由榔可是有着两广总兵,广西巡抚甚至是福建总兵的支持的。
  只要他一声钧令十万虎贲就能替他卖命。
  这种发号施令的感觉真的让人畅爽啊。
  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帝。那种君临天下,主宰世人命运的感觉实在是无与伦比。
  广西巡抚瞿式耜骑着一匹青骢马在朱由榔半个身位之后。
  他嘴唇轻启和声道:“殿下,再往前走就是两广交界了,丁魁楚会在那里迎接殿下。”
  朱由榔颔首点头道:“很好。咱们进驻广州后便可让郑芝龙也派兵出击。他可不能光说话不办事。”
  朱由榔的三个拥护者中肯定是瞿式耜最忠心可靠。
  此人是最早拥护朱由榔的,不论是丁魁楚还是郑芝龙都是瞿式耜牵线搭桥,朱由榔才得以接触。
  若没有瞿式耜,朱由榔根本不可能起兵。
  相较之下丁魁楚还算靠谱。
  毕竟丁魁楚已经同意朱由榔前往广州。
  藩王擅自离开封地可是视同谋反的大罪,更何况是和总督结交。
  丁魁楚这个态度就表明已经彻底站在朱由榔这边了。
  唯独郑芝龙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他明明愿意派属下扮作倭寇袭扰东南给朝廷制造麻烦,可就是不愿意直接出兵。
  不管怎样开弓没有回头箭,朱由榔十分清楚迈出这步意味着什么。
  他造谣当今天子并非烈皇血脉,想以此动摇蛊惑人心。
  若是失败,那就绝不仅仅是削除王爵了,一定会被抄家灭族。
  所以他不能失败。
  这场仗只能赢,不能输。
  “瞿先生觉得本王是待在广州为好还是随着将士们去前线好?”
  瞿式耜沉默片刻,淡淡道:“王爷千金之尊岂可轻易犯险境,还是留在广州城居中调度为好。”
  朱由榔闻言大喜。
  他等的就是瞿式耜这句话。有些话他亲自说出来不好,但从臣子的嘴中说出来意味就完全不同了。
  他自然是想待在广州城中的。广州是东南中心之一,繁华程度远非梧州可比。
  朱由榔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是吃不了什么苦的。故而他当然不想长期住在军营之中,尤其是前线这种危险的地方。
  将士们替他卖命他很高兴,可让他为了鼓舞士气亲自住在军营里却是万万不可。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有哪支流矢伤到了他可如何是好?
  他去广东主要是处于两点考虑。
  其一是为了彻底把丁魁楚拉到身边。
  毕竟之前丁魁楚只是口头承诺拥护朱由榔,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而口头承诺这种东西无疑是最不靠谱的。
  为了逼着丁魁楚表态,朱由榔毅然决定前往广东。
  二来他是想让丁魁楚心安。
  毕竟如果朱由榔一直待在广西,等于是在瞿式耜的地盘。
  拥立之功这种东西本就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要是好处再捞不足岂不是亏死了。
  朱由榔当然不能让丁魁楚失望,所以他必须做出姿态来,表示他愿意在丁魁楚的地盘和他合作。
  既然是抱着这两点目的来广东的,朱由榔自然没有必要去前线,只用舒舒服服的待在广州城中就好。
  他是来享福的又不是去受罪的。
  这普天之下见过哪个王爷和大头兵同吃同住?
  瞿式耜见朱由榔面露喜色心中却是一沉。
  王爷还是少些担当啊。
  据说那位紫禁城中的天子曾经御驾亲征,在城头擂鼓。
  与之相比桂王的胆量小了不少。
  不过不能要求人人都像当今天子一般。毕竟这些都是天潢贵胄,性子非比常人。
  桂王性子是懦弱了一些,但也正因为此易于控制。
  这不正是瞿式耜当初选择桂王的原因吗?
  瞿式耜不甘心只做一个广西巡抚,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立有大功。
  功劳之大莫过于拥立。
  瞿式耜身为广西巡抚,要拥立的藩王自然得从广西选。
  若论广西的藩王,除了桂王就是靖江王了。
  但靖江王的身份显然不如桂王尊贵,最终瞿式耜选择了桂王。
  因此说朱由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不为过。
  既然已经下注自然不能反悔。
  瞿式耜除了把桂王推上皇位外没有别的选择。
  若是失败不仅是他就连他的家族也得跟着万劫不复。
  落子无悔,这盘棋便看看谁是赢家吧。
  ……
  ……
  郑芝龙轻叩着手指神情有些淡漠。
  他刚刚看完桂王送来的亲笔信。
  这厮真把自己当做皇帝了?通篇都是命令的口吻,让郑芝龙很不舒服。
  若不是多尔衮有令旨,郑芝龙是真的不打算和这个藩王继续合作。
  之前他派私兵扮作倭寇袭扰浙江就是为了给桂王创造空间。
  可看桂王的意思似乎已经不满意于此,他是想叫郑芝龙直接出兵。
  这两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扮作倭寇,那就可以把责任都推到倭寇的身上。
  但如果是以军队、水师的身份出兵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虽然郑芝龙早已投清,但在郑家内部这个消息是没有公布的。
  换句话说郑芝龙一直对降清的事情进行了隐瞒,就是害怕家族之中反对的人太多。
  此番如果公然对朝廷用兵,家族中人肯定会质问郑芝龙为何这么做。
  难道郑芝龙要实话实说,表示自己已经降清,要替清帝争夺江山?
  若是用桂王那个理由未免太牵强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那是桂王为了争夺皇位污蔑天子的瞎话,郑家族人会看不出?
  至于清君侧就更不靠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