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文道不由得皱眉。
影响军务四字可谓是十分精髓。
毕竟吴文道是不可能管到军务上的事情的。
曹凤年说这些书生闹事影响了军务,吴文道便没了插手的机会和理由。
严格的说曹凤年说的话没错。
毕竟总兵府乃是重地,这么多府学生员前来将其围了,严重影响曹凤年的心情。
总兵的心情不好了,对军队的部署自然会出现偏差。
所以这些生员是难辞其咎了。
可是吴文道不甘心就这样认怂。
他继续努力道:“要不然这样吧,曹军门把这些闹事的府学生员交给我,本官将其带回衙门审理,一定严加惩治给曹军门一个交代。”
曹凤年心中冷笑,心道你是骗三岁小孩呢吧?
谁不知道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不能动刑。再加上吴文道是郧阳府的父母官,肯定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要让吴文道把这些生员领了回去,这件事肯定会不了了之。
“本将说了这件事不劳你费心了。”
曹凤年的态度十分强硬,丝毫不给吴文道说话的机会。
“本军门还有军务要事,便不陪吴府台在这里寒暄了。来人呐,送客!”
吴文道闻言脸色登时就拉了下来。
这曹凤年也太张狂了,竟然明目张胆的下了逐客令。
当真以为他这个郧阳知府是阿猫阿狗吗。
“哼!”
吴文道冷哼一声,起身怫然而去。
曹凤年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呸了一声。
……
……
回到知府衙门后衙,吴文道一连摔了七八件瓷器。
饶是如此他还是觉得心中的那口恶气难出。
这个曹凤年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啊。
若是就这么让他惩治了一众府学生员,自己还不得被士林的唾沫星子活活淹死?
毕竟大明朝的文官对上武将可都是完胜,几乎没有落于下风的时候。自己不仅是给读书人丢脸,还是给整个文官集团丢脸。
可吴文道吃了一次闭门羹知道曹凤年不会轻易松口,总不能领着衙役前去抢人吧?
再说抢也抢不过啊。
这些衙役欺负一般的百姓或许还行,但要真对上了士兵那真是耗子遇到猫没有一点脾气。
吴文道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感到十分颓然。
这件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要向湖广巡抚堵应锡反应,请他老人家为郧阳府的众生员做主。
思定之后吴文道便叫人准备了笔墨纸砚亲自提笔来写。
他思忖了一番措辞然后挥毫疾书开来。
他将心中的愠怒全部倾注到笔尖,下笔如有神。
一盏茶的工夫吴文道将弹劾的文章写好,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满意后他吹干纸上的墨迹然后将其叠好封入信封。
“来人呐,把这封信快马加鞭送去巡抚大人府上,记住要快!一定要亲自交到巡抚大人手中!”
吴文道心中冷笑,一个丘八也敢在郧阳府耀武扬威,这次便让你尝尝厉害。
……
……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东南乱起
文武失和历来是官场大忌,尤其是在大敌当前之时。
吴文道和曹凤年之间的裂痕已然形成,要想修补如出是不可能的。
只是吴文道不想在这个关头彻底和曹凤年翻脸,所以还维持着面上的最基本关系。
当然,背后小报告该打还是要打的。
他弹劾曹凤年跋扈、为所欲为的亲笔信已经派人送去了巡抚衙门。相信不日堵巡抚就会看到这封信。
届时巡抚大人必定雷霆暴怒。
他曹凤年便是再牛能牛的过巡抚大人吗?
堵巡抚可是连左良玉都能诛杀的狠人,会怕区区一个郧阳总兵?
当然,吴文道也知道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不到万不得已堵巡抚也不会将曹凤年换掉。
只要杀一杀他的锐气,给吴文道挣回些面子他就满意了。
他相信同是文官出身的堵巡抚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
……
……
南京紫禁城。
朱慈烺在大朝会上正式宣布册立嫡长子朱和垣为皇太子,昭告天下。
他本来还想再等一等,等到垣儿满岁时再行册封礼。但一些臣子谏言天子应该早些立储以固国本以安民心,朱慈烺便也就坡下驴的应了。
皇太子的册封礼十分繁复,礼部的官员忙前忙后折腾了大半天才算礼毕。
不光是群臣便是朱慈烺本人也是累的够呛。
不过没有办法,皇家自有皇家的礼仪。
立储这种大事如果礼仪不繁复一些体现不出皇家的尊贵来。
大朝会结束之后朱慈烺便来到坤宁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皇后。
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是迟早的事,可桐棠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
那可是储君,是大明的皇太子,是下一任的圣天子啊!
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君临天下,成为一代明君。一定会的!
在抱过太子后朱慈烺把朱和垣交给了奶妈,和桐棠一起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
“陛下,上次您命人做出的飞梭织布机臣妾已经命人试过了,十分好用。不知陛下可否命工部多做一些,臣妾也好命宫人在宫中织布以贴补吃穿用度。”
桐棠的想法倒并非是无例可循。
朱慈烺的母后便曾在宫中领着宫女织布以减少后宫用度。
桐棠这么做也是想要替他分担。
“朕准了。便先叫工部做两百部飞梭织布机送到你宫中去。不过有一件事你得答应朕。”
朱慈烺和声道。
“陛下请讲。”
“这织布的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累着自己。不然朕就不准你再织布了。”
虽然是命令的口吻,可朱慈烺眼中满是浓情蜜意,桐棠不由得面上一红,微微颔首道:“臣妾遵旨。”
“好了,陪朕去御花园走一走吧。”
朱慈烺挽起桐棠的手柔声道。
……
……
“陛下,军情司急报!”
朱慈烺与桐棠正自在御花园中散布,韩赞周突然跑了过来跪倒在地将一封信高高举过头顶。
朱慈烺不由得皱眉。
这个时候来封急奏实在是煞风景。不过国事要紧,他也不能耽搁。
他接过急报拆开信封展开来看,只看了一会便暴怒道:“郑芝龙这厮,简直无耻!”
桐棠不由得紧张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郑芝龙派水师扮成倭寇的样子去东南沿海肆意劫掠。”
朱慈烺叹了一声,言语中满是无奈。
郑芝龙本就是海寇出身,他的部众原先也多是海贼。此番扮起倭寇来自然是轻车熟路没有任何的难度。
至于原因嘛也不难猜。
一来是两广的粮食有限,桂王给郑芝龙输送的粮食不够用了。郑芝龙为了不断粮只能去抢。
二来郑芝龙也想在东南制造混乱分散朝廷的注意力,给桂王起兵创造机会,赢取时间。
只是这手段也太无耻了。
“啊!”
桐棠大吃一惊。
郑芝龙最近的所作所为她多少也有些耳闻,却没想到这厮这么大胆竟然敢命人扮成倭寇劫掠东南。
“陛下,那您快去处理国事吧,臣妾这里不碍事的。”
朱慈烺点了点头。
桐棠还是很懂事的。
“韩伴伴,宣兵部尚书路振飞觐见吧。”
……
……
乾清宫暖阁之中,朱慈烺愁眉紧锁的盯着舆图。
他拿着炭笔在东南诸省点了又点圈了又圈,心情极为复杂。
“陛下,郑芝龙此举意在分散朝廷的兵力,陛下如果调集大军去东南镇守,北面的压力就大了。”
路振飞分析道:“不如派登莱水师去一趟。东南的问题在海上不在陆上啊。”
路振飞的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郑芝龙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水师。
他袭扰东南肯定也只是在沿海地区,不会深入。
朱慈烺便是派出虎贲大军前去平剿,郑芝龙也不会命人正面交锋。
到时郑芝龙的部众抢完钱粮上船走了,朝廷的大军只能干瞪眼。
而如果派登莱水师去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郑芝龙的船想跑,登莱水师可以去追。只要想追上总归能够追上的。
“本兵说的在理。只是该派谁统领水师呢?”
朱慈烺淡淡道。
“臣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只是……”
朱慈烺见路振飞一脸犹豫,便清了清嗓子道:“本兵不必有顾虑,但说无妨。”
路振飞连忙拱手道:“臣遵旨。臣要推荐的人便是朱成功。”
朱成功自然就是郑成功。
朱慈烺曾经赐他姓朱。
传出郑芝龙暗通东虏的消息后郑成功一度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但他最终挺了过来,并在剿灭倭寇之战中表现优异,赢得了将士们的信任。
“陛下,此人虽然是郑芝龙的亲生子,但对朝廷的忠诚日月可鉴。且其擅长水战,是大明现如今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人选。只是他的身份有些敏感,臣担心陛下这里难做啊。”
朱慈烺知道路振飞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御史言官们的弹劾。
这帮言官本就看郑成功不顺眼,郑芝龙暗通东虏一事爆出后更是对郑成功穷追猛打,要不是朱慈烺一直力挺郑成功,没准郑成功真的会一蹶不振。
……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
“本兵不必有这些顾虑。该用什么人,该怎么用是朕说了算的,还轮不到那些御史言官聒噪。”
朱慈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自带上位者的威严,这是圣天子才有的气势。
“既然如此,臣但听陛下吩咐。”
路振飞顿了一顿道:“不过陛下准备从哪里入手呢?”
“既然郑芝龙袭扰浙江最甚,那便先从这里开始吧。”
“臣遵旨。”
……
……
宁波府,象山县。
这里因为盛产一种名为象山茶的茶叶而出名。可是最近,象山县的百姓没有什么心情种茶采茶了,因为海寇肆虐沿海,凡是沿海的民居一概焚毁,男丁杀死,女人奸淫。
一时间人心惶惶。
乔渊也是象山县的茶农。
近来他也被迫把茶园荒掉,逃到县城避难。
他寻思着倭寇便是再凶残,也不可能攻进县城吧?
要真是这样,那大明的官军还不都成了摆设?
乔渊暂且寄住在堂叔家中。
他的堂叔是衙门中的吏员,宅子虽然不算大却也宽敞,多住乔渊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妨碍。
却说这日乔渊正准备出门,却见堂叔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
他不由得大为吃惊。
要知道现在可是刚刚午时,按道理堂叔应该在衙门里公干的。
他这么急着赶回来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堂叔,您这是怎么了?为何这么急着赶回来?”
“渊儿,大事不好了。”
乔渊的堂叔乔雍清了清嗓子道:“我们进去说。”
说罢先跨过门槛,再将大门严严实实的合好。
“堂叔,究竟是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乔雍叹了一口气道:“是倭寇,倭寇给县尊下了通牒。要县尊在三日之内献出象山县城。否则……”
“否则怎样?”
乔渊追问道。
“否则,倭寇将攻破象山县,城中百姓一个不留!”
“嘶!”
乔渊闻言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倭寇竟然凶残至极。”
他顿了一顿,继而接道:“可这象山县城也很坚固。倭寇要想攻破谈何容易。”
“这就不知道了。只是县尊如今惶恐不已,连觉都睡不着了。我看呐,这象山县是躲不过这一劫了。”
乔雍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这次回来就是告诉你赶快出城去吧,先逃到绍兴府避一避。那里有朝廷的重兵,倭寇应该不敢挑衅。”
“啊,堂叔,那我们一起走吧。”
“不行,我是衙门公人,走不得的。我若是走了,到时饭碗也丢掉了。你先走吧。”
乔雍说罢从包裹里取来些碎银子,递到了乔渊的手中。
“这些给你做路上的盘缠。”
“堂叔!”
乔渊直是感动的无以复加。
堂叔待他如此好,他怎能舍弃堂叔独自逃命。
“堂叔,要走一起走,你不走我就不走了!”
乔渊的倔脾气上来便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乔雍一时愕然。
“你这孩子,哎,这是何苦呢。”
乔渊挺直胸脯道:“堂叔,你就答应我吧,让我留下来陪你。我还就不信了,区区倭寇能攻破我大明的城池。”
“好吧,既然你真的不想走,我也不勉强你。”
乔雍咽了口吐沫道:“不过有一句话我说在前面。县尊可能会在城中招募民壮协助守城。以你的年纪应该是逃不过去的。”
“不就是协助守城吗,我可以的。”
乔渊这句话说的底气不足。
若是他真的不怕倭寇,当初也不会逃进城来了。
可是叫他抛下堂叔独自逃命他真得做不到。既然留下来了自然不能再犹犹豫豫,而要把胆气竖起来。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乔雍微微颔首。
“好了,我还要回衙门去。刚刚不过是告了半个时辰的假,若是回去的晚了,难免惹得上官责怪。”
“堂叔,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这就好。”
……
……
乔雍一路风风火火的返回了象山县衙。
他是户房的书吏,自然是在户房办公。
他一进公署,见一众同僚愁眉紧锁,便试探着问道:“诸位,可是县尊又发怒了。”
“谁说不是呢,县尊大老爷他向知府老爷求援。请求知府老爷调拨一些兵丁出来协助守城,可是被知府老爷一句话就给搪塞过去了。县尊大老爷现在正在气头上呢,不知砸了多少瓷器。你可千万别赶在这个时候前去触霉头。”
“啊!”
乔雍不由得惊呼出声。
其实县尊大老爷前去向知府求援他一点也不奇怪。
照理说倭寇肆虐,理当由朝廷出面派兵围剿。
可是朝廷远在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朝廷的大军到了,没准象山县城已经被攻破了。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也是一个道理,布政司衙门、巡抚衙门驻地都在杭州。
等到杭州城的几位大佬得到消息,没准县尊的人头已经被倭寇砍下来了。
所以县尊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向知府求援。
可是知府显然不打算因为一个象山县把自己手中仅有的兵卒全部派出去。
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那岂不是他连一点自保的能力都没了?
只能说知府做出了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只是如此一来县尊就要感到绝望了。
象山县的知县姓陈名桓,山东清河人氏。
他是崇祯年间中举,进而进士登科。
这十几年来陈桓都是在各地外放任知县。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哀叹不已,认为前途渺茫。
可是陈桓不会。
陈桓最大的优点便是乐天知命。他很懂得知足。
七品县令虽然小,但再怎么说也是一方父母官,也得被百姓尊称一声百里侯。
多少人想要做县令却做不得呢。
他若是能够一辈子都做县令,那就知足了。
可是老天爷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好端端的东南竟然起了倭患。
宁波府是其中重灾区,象山县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守住县城,落得个失土的罪名。别说是保住乌纱帽了,怕是连他的项上人头都要不保。
这么一想,陈桓雷霆暴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
……
第四百四十三章 翘首以盼迎王师
陈县令雷霆暴怒,下面的差役小吏可是倒了霉。
平白挨训挨骂倒也罢了,关键是有的人还生生吃了一顿板子。
衙门的板子那可不是好挨的。县尊大老爷又正在气头上,打板子的差役不敢放水,受刑人端是被打的哭爹喊娘。
一些心思缜密的便尽量在人前不提起倭寇的事,免得惹了大老爷愤怒,平白挨打。
乔雍便是这类人。
只是有时你不想招惹事,事情却主动找上你。
陈县令突然命户房将库署之中的银子、钱粮清点出来以作募军之用。
乔雍是户房的书吏,这件事自然是逃不掉的。
看来还真如他之前所料,县尊大老爷要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士兵协助守城了。
自己那个倒霉堂侄不知能不能躲过此劫。
……
……
招募的布告已经张贴了出去,凡是应募者一律先给五两银子安家费,之后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军饷,包吃包住。
这个待遇绝对算的上优厚了。
许多之前畏军如虎的人也不禁生出了投军的想法。
当然真正前去投军的人数还是有限,一天下来只要寥寥几十人。
这和象山县数万青壮的人数相比简直就是讽刺。
陈县令再也忍不了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