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
第三十七章林羽之初识诸生
岳麓书院的生员是全国各地的学子,但凡已过府试,取得秀才功名者,皆可由所在县州府举荐来书院读书,书院现有约400左右学子。学院上午由讲师授课,下午多为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
岳麓书院信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儒家最讲究“忠孝节义”,最推崇“三纲五常”,这也是现在这个世界最高统治者给读书人贯彻的主流思想。
本朝也是以科举八股制义取才:题目必须由“四书五经”中摘取,写作严格遵题,依照程朱等人的传注,要入口气代圣贤立言,遵照一定的格式作题:先破题、承题,再入口气起讲,然后进入正文一层层阐发题旨。这个过程中,即是统治阶级以儒家伦理道德观逐渐浸染学子的灵魂,以此控制读书人的行为标准。
林羽之自方讲师处离开,出讲师院门时,林羽之看到一个清秀佳人迎面向自己走来,对自己叫到“林师兄今日刚回书院吗?已见过父亲了?”,又盯着林羽之上下左右的看了一遍,眉眼间有一股淡淡的情意流出,语气温柔中带着些忧伤的道“师兄不该救她的,不该救的,不该让自己身处险境。我很担心你!”
林羽之感觉这事有点狗血,这妹子都表现的这么明显了,原身这情商得有多低才会一无所觉啊!况且林羽之根据上次见过的那位师兄谭宗可以知道,那兄弟大概还对这妹子有点想法!且这妹子的父亲还让自己这段时间每晚来补课,林羽之有一种深深地不祥的预感!
林羽之边向外走边道“我很好,师妹不必费心了!”,隐约算是落慌而逃了!
林羽之从方讲师处逃出来后,又取了礼物一一送予同窗好友。有师兄谭宗,17岁,西宁侯府五少爷;于承志,18岁,祖父原是太医院御医;贺禀,16岁,礼部主事贺章之子;何琪,21岁,顺天府推官何琢之子;吴太奇,17岁,京卫指挥司知事吴正泰之子;另有几位好友是下面县府推荐的生员,汝州郑子秋、安庆府穆其平、延平县许少舟、台州路勇等人。
大家自然提出要为林羽之庆贺平安而归,并立即有人差小厮去“福泰酒楼”订席,林羽之无法只得依他们,只是提前言道“师长已明令我自今日起每天晚上饭后,去师长院子读书一个时辰,如此此次我们只能简单宴饮,待休沐时弟再陪兄弟们痛饮,大家以为如何?”
谭宗等人自是应好,大家七嘴八舌的出书院前往“福泰酒楼”。
诸人到达酒楼包间,上菜上酒,大家皆贺林羽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今科秋试必能高中等等,林羽之一一谢过,也跟著略饮了两杯,所幸这个时代酒的度数并不高,自是无碍。大家边吃喝饮酒,边高谈阔论,学习心得、精妙文句、制义文章。另有少年风流的,还叫了雅妓从旁侍候,不一而足,皆十分尽兴。
看着时辰差不多时,林羽之提出先回书院,因头一日去老师处读书,晚了自是不妥,又是和诸位道别后出来,结帐用25两银子后才离开。
第三十八章林羽之初写八股文
林羽之自酒楼回书院后,先回居所略做梳洗后拿了书本前往方讲师处。
见到老师已在书房读书,忙上前道“弟子来晚了,请老师责罚!”
方望看他态度诚恳,知他因同窗好友请吃酒而来晚,却并不借口推脱,点头道“恩,我先给你出一题,看看你现在的水平如何了,答的好了,可以免罚,答不好了,加重处罚!题目是:‘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马呙’,开始作罢!”
林羽之听着这个题目,乃是个全章题,出自《论语。微子》,全章只说了周有八个贤士,并记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生平事迹一点不知,只在注释中说他们是一母所生的四个双胞胎,且都是善人,是一世之高人、贤人,孔子是称赞这八个人的。这个题目,只这一点信息,要写出一篇八股文,难度还是很大的。
林羽之开始在心中细想怎样破题,并参考朱熹的《四书集注》注释,慢慢心中渐渐地有了想法,及至文章开始在心中成形。林羽之开始拿笔打草稿,这也就像现代考试一样,给出一个题,开始写自己的理解、论证自己的观点。林羽之的文章慢慢修改成型。
惟一代之运为甚隆,故群贤之生为甚异。
夫贤人之生不偶然也,而况一姓八士之皆贤,孰谓非关于周家气运之隆乎?
想周盛时,有文武启之,丕显丕承于前;有成康继之,重熙累洽于后。道华洋溢,而人文宣朗;光岳气完,而贞元会合。
于是清淑间气,钟为俊英,而当时一乳有二子之异,四乳有八子之多。
。。。。。。
是八士也,其德必足以辅世表俗;
其才必足以修政建功。
虽曰:产于一姓,而实邦家之光也。
虽曰:萃于一门,而实天下之瑞也。
然生既有所自,而出必有所为,夫岂偶然哉!信乎,有关于气运之隆也。
林羽之又检查一遍后交给方讲师查阅。
方望接了林羽之作的八股文看,越看越是惊叹,此文奇思骏发,警句叠出,从高处远处着眼,将生八子与周王朝的兴隆相联系,又道八子皆贤的不同寻常,说明只有盛世才能有此奇异光景,将一个内容极窄的题目写得生动饱满,内容充实,并且法度严整,字句精工。极好!极好!方望大喜道“儒子文章进益非常,此文实乃佳作,羽之今科取中举人有望矣!极好!极好!”,又是一番勉励,并嘱咐不可松懈,须更加勤勉!以后每日晚上再来补课不提。
林羽之连连应下,这才退下回去。
林羽之精神是有些累的,做八股文是很费神的,好在原身文章功底还是很扎实的,加之林羽之又是每天苦读,前世上学作文又写了不老少,还是有些经验的,总算有了一些成效!自己心里也稍有了些底气!
看时辰也晚了,林羽之加紧步子往回走,却不想猛然从旁边走出个人来,吓的林羽之一激凌,连退了好几步。再一看不是方小姐还是谁?
第三十九章你这盆狗血我不要啊!
林羽之对方小姐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是有些惧怕的,他不想招惹这个娇娇的小师妹啊,更何况她还是谭师兄的心上人,君子不夺人所好,有所为有所不为啊,君子何患无妻!
“嗯嗯”,林羽之对方恬恬拱拱手道了句安,就要越过去走。
不想却被方恬恬拉住,只听那温柔的声音道“师兄,你怎么躲我,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我有文章不懂的问你,师兄都帮我细细讲的,你以前对我这么好,怎么现在不理我啊!”
林羽之无奈道“你有不懂的实不该问我,你应该请教老师才是!”,复又要走。
只见方恬恬又挡住道“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是不是因为她?你救了她,她就对你以身相许了?所以你才不理我?”
林羽之被这一盆狗血淋了个透心凉心飞扬!只想说妹子你的脑洞开的也太大了,敢问你爸妈知道吗!原身只是个感情真白痴,他对你真没想法啊!林羽之又怕她这话胡乱说出去,对自己和冯二小姐都不利,唉,还是好言相劝吧!劝道“我最近身体伤寒未愈,我怕过了病气给你,与别人有何相干,你不可误会于我!”,好歹先把现在的难关过了,待她再长大些或方讲师给她许下人家,自然就无事了!但是林羽之到底是低估了女人的执着啊!
方恬恬听到此话,立刻眉开眼笑起来,拉着林羽之的手道“师兄的心意我都懂”,然后转身走了,走了……
林羽之哭笑不得,你懂什么啊懂!你懂我不懂啊,回来啊!
林羽之又添了层无奈,回寝室休息,今天忙了这一天,是真累了!
次日林羽之开始了他正式的书院学习之路。
林羽之其想法是很简单直接的,学霸思维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学,学到了才是自己的学问,对于小说中一些上来就大杀四方,扬名立万,先抄一些经典诗文传的海内皆知的作法,林羽之并不是很认可的,须知如果基础打不好,真正做起文章来,差之千里如何救?难道还真能一直套用别人的文字不成。更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竖敌以广,并不是低起点时安身立命之法。而林羽之更喜欢隐匿,也可能是理工男宅属性值加成高的缘故,也未可知。
林羽之今早开始上课,就是这样,讲师上来就言“我有一题,大家作答: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家开始吧!”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这是一种中庸思想。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唉!所以说古代也是不好混的,还是要乖乖符合时宜的作学问吧!
第四十章树欲静而风不止
不少人将“中庸”解释为不温不火的平庸之道,和没棱没角的滑头哲学,是完全失实的。因为“中”的本义是“不偏不倚”,即没有发生偏差;“庸”指常道,即道理、原理。在这里,“中”代表静——在虚静之中,人心无私无欲,人性真实本源,人能充分体验自己的真实本性。“和”代表动——人行动起来后,做到和谐、有条不紊,其中包括个人身心的和谐以及个人与外界的和谐。把握好“中”、“和”,不仅会让人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而且也符合天地运行的法则、万物生长的原理,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林羽之开始思索怎样破题
破题:“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
承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
起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而后分而比之详述。
林羽之此破题观点也算是比较贴合本意,也算是一种理解的延伸。在林羽之看来,儒家的很多观点有所相通的,用辩证的观点去理解、论证,也是对圣人言论的进一步解析、延展,及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应用。现代作文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现在讲师是不会再对“四书五经”分门别类给学子们逐字逐句地讲解了,那基本上是算小初的课程了,现在基本上就等同于高中阶段,离秋闱也只有五个多月了,自然是属于题海战术了!多做题,讲题,分析实例,再加之对往届乡试、会试的题目的分析研究等等。
林羽之又通篇检查了一遍,看有差不多一半的学生都交了卷,才上前将答题交给讲师。
讲师根据交卷时间给学生们阅评,看到林羽之一卷,细读后点头不已,算是一份好卷,方讲师教徒有方。最后评定时师兄谭宗第一,林羽之排在第三,讲师又将做的比较好的文章读了一遍,对优劣一一作了阐述。林羽之这比以前的成绩是有提高的,大家没想到林羽之休沐十多天回来实力更强了,有很多人的目光投过来,羡慕者有,嫉妒者有,不屑者也有!林羽之泰然处之,只作“两耳不闻窗外事”状。
上午的课业结束,林羽之与潭宗等几位好友一同前往饭堂。快到饭堂时,听到后面有几个人调笑着道“哎吆,这不是林三少爷吗?听说你可是英雄救美的英雄人物,怎么?可抱得美人归了?”,只听旁边有一位精通学院人物消息的学子低声道“这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家蔡家的二公子,他姐姐和前次那个落水的冯小姐的姐姐齐名,有京城双姝之称。”,来饭堂吃饭的众学子,也开始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起来。
林羽之听到此话眉头轻皱了一下,这显然不再是单单的学子之间的矛盾打压了,有可能还会延伸到冯家小姐及林梦姝的选秀之事,乃至会否有朝堂党争的影子在里面,此事如果处理不好,终究会成为隐患,林羽之也谨慎起来。更何况若是因此影响林梦姝的入选,影响自己完成任务挣积分,那是林羽之绝不允许的!
第四十一章出口成章
只听旁边好友何琪道“你这是有辱斯文,圣人云:谨言慎行,你怎可胡言污人名声!”。
听一人道“圣人云:男女授受不亲,此不是有辱斯文?有辱圣人言是什么?”
林羽之再不能忍道“圣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汝家中无母亲姐妹乎?易地而处之,汝母亲、姐妹落水,汝当如何?可愿他人救之?异或视其性命如无物乎?则是你我君子所为?”
又道“圣人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汝知其难而上乎?汝知其难而退乎?如置之不理,岂不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圣人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林羽之掷地有声道“仁者无敌,吾何惧之!”,拂袖而入!
蔡冒欺身上前拉住林羽之道“你即恃有才,那你作一君子文,以正清白,众学子认为可,则我即服你,拜你为兄,再不为难于你!你可敢应?”
谭宗等人亦立即上前制止,劝林羽之不必理会,人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此无视人之性命者,不足为道亦!
林羽之见今日事如不应下恐不能善了,遂对蔡冒道“吾立身正,不惧之,但吾深恶此恶意之痴缠,便应下此事,汝可敢与吾击掌立誓否?”
蔡冒上前与林羽之击掌立誓!
林羽之背手慢慢踱步而行,林羽之承认今天自己必是要亲自打脸了,前言刚说要以自身之真才实学示人,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代有很多精品诗词缺失,也不知是何故。现只能以此时代所没有的《爱莲说》以应之!
林羽之边踱步,边慢言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闻听材羽之出口成章,现场立时一片沉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林羽之见全场俱静,索性已经这样了,就再给加深点印象,接着又道“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毕,林羽之看了周围一圈,慢慢道“诸君以为此两首诗词如何?”
第四十二章一言难尽的蔡冒
林羽之言毕,顷刻间人群中猛的人声鼎沸,七嘴八舌间听得这人言“好诗好诗!”,又有言“以草木喻人之品格,新颖别致!”,还有言“羽之小友出口成章,诗才了得!”,又有“此作我要抄录下来细品”。谭宗等林羽之好友也交口称赞,谓“此喻君子文佳作,可流芳也!羽之之才,我等楷模。”,各种称赞之声不止。
林羽之知此事今日已可完美落幕,便也不欲继续咄咄逼人,转头面向蔡冒,声音平淡道“蔡公子以为如何?”
蔡冒看着人群中央站着的林羽之,只觉得林羽之清俊非常,清澈明亮的双眼此时注视着自己,粉嫩色的薄唇微微抿着,整个五官恰到好处的俊俏。林羽之站在那里,神情是淡淡的,和周围的气氛很不合时宜,周身像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一样。蔡冒站在林羽之的对面,愣愣地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羽之又重复了一遍“蔡公子以为如何?”
蔡冒看着林羽之的嘴张合了一下,却根本没有听到他在说什么,只是看着那翕动的唇。
待林羽之第三遍问时,蔡冒才像被惊醒了一样,深深的看了林羽之一眼,转身从人群里挤了出去。
这时人群里才爆发了一声声哄笑,人群也渐渐的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