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便可使数名士卒于持盾前行,对方即便再多羽箭,短时间内必然射不透如此大盾。
  只要士卒近得宋人身前,便可弃盾同其肉搏。自己麾下颇为彪悍,只需要数十名乃至十数名士卒能冲入宋人队中,便大事已定。
  如今粮草少,能省一点便是一点。到得第二日,完颜斡鲁也不肯再领大军前来,只使得千余精锐持盾前往,至于其余人马,且躺下来休息吧,不动弹便能节省体力,从而节省粮草。
  却说这千余金人有得大盾为备,倒是信心满满,当下便持盾前来。
  好在此处正为拐角,当初修路之人便特意不计成本地将此处驿道修宽了一些,勉强能容下五人并排前行。
  当下金人便以五人一组,各合力持得一面大盾,也不管对方弓箭不弓箭,便直接往前冲来。
  初时对面宋人照样以羽箭相射。
  但见得箭矢如同雨点一般飞来,只叮叮叮之声便纷纷落在大盾之上,持续不断的冲击力倒是推得众金人稍稍后退。
  虽则如此,箭矢却不能将大盾射透,躲在后面的金人未有折损。
  见得盾牌之计奏效,众金人赶紧合力将盾阵往前推进。
  待前进得上百步,眼看着便要同敌人短兵相接,金人自是大喜。
  谁料得就在此时,便听得对面阵中传来一声暴喝:“落!”
  众金人听得此语,顿时便被吓得魂飞天外!
  古时军中各种动作皆有相应口令,所谓违令者斩,并不单指上官军令,也包括军中统一的口令。
  实在是不如此严峻的话,士卒不会下死力去记这些口令,两军交战之时容易乱阵。
  便以口令而言,倘若两军对阵,见得对方弓箭射来,旁边便会有将领下口令:“御!”
  听得将领此口令,不管你有没有看见对方羽箭,不管羽箭是不是冲着你来,你都得将盾牌斜举。(倘若你手中并无盾牌,只能希冀同僚的盾牌能遮护到你,乱动者斩!)
  有得众人一齐将盾牌斜举,不仅能替自己,尚且能替身边众人遮蔽得羽箭。
  再例如说同样是远程攻击,射箭的口令同投石机的口令便完全不同。
  将领吐出的口令倘若是“射”字,众箭手自然得赶紧将手中弓箭射出。倘若旁边有投石机也相跟着投石,那便是死罪!
  于投石机而言,发动的口令却正是“落”字。
  既然如此,众金兵听闻得一个“落”字,自然被吓得魂飞天外。
  这些大盾能遮挡羽箭,却万万抵挡不住投石机攻击。
  反正也是死,当下便有大胆金兵于盾牌后探出头来,便见得对方身后赫然有得十数架小型投石机,如今悬索已然蹦紧。
  亲眼证实得如此凶器在,金兵正要开口大叫。
  却听得“唝”地数声响起,众投石机一齐发动,便有数十颗饭碗大小的石头一起朝自己飞来。
  众金兵尚且来不及叫出声来,便感觉得盾牌上一股大力传来,手中盾牌被炸为碎片,众金兵也纷纷被石弹砸得飞起,便于空中划出一条弧线,掉落于山下溪流之中。
  既然对方尚且有投石机为备,大盾自是无用。
  领头的金人将领也只能灰溜溜地撤兵而回。
  完颜斡鲁听得此状,心中自是忧愁不已。
  军中粮草将尽,南京道粮草已尽,大军却又被困于此地,又当何去何从?
  宋人既然填塞得居庸关同紫荆关,完颜斡鲁若想领军回金,便只剩下经榆关(山海关)往东京道一途。
  然则此路长达千里,又无驿道相通(此时辽东尚且未曾开发,榆关到东京道全为荒野小路),经由此路回金只怕得耗时近月。
  要命的事还是粮草!
  谁能一个月不食,若如此行事,只怕大军尚且未到得东京道便已经悉数饿死!
  金人大军于居庸关内迟疑得数日,看看粮草已尽,既然居庸关不能出,完颜斡鲁也息了出关的心思,只得领兵重又返回析津府。
  如今不管南京道哪个州府都无力支应这二万余兵马的粮草,完颜斡鲁也只能行下下之策,便将麾下兵马拆分为数十支,使之各择一州府就食,如此或能多支撑得几日。


第379章 原来坑的是金人(二)
  耶律大石兵马何以便塞得居庸关?
  先按下完颜斡鲁不表,且回头看看耶律大石的情形。
  当日间将天祚帝交于宋人之后,王叶便孤身前往耶律大石军中。二人将南京道诸事安排妥当后,便引着这五百亲卫沿着太行山脉南下。
  一路上众人掩藏行迹,只暗中前行。虽则此地盗贼甚多,一则有得马扩这个盗贼头子在,二来众人盔甲齐备,倒也并无不开眼的盗贼敢来袭扰。
  过得数日,众人便到得易州附近。
  当下耶律大石便同王叶计议道:“如今金人已然入得居庸关,我等无法自居庸关而出。若要出紫荆关前往蔚州,奈何此地有得宋军为守,我等又无出关令牌,如此当如何是好?”
  王叶便笑道:“林牙休要忧心,学生早有计较在此。只需林牙一封书信前往涿州,出关令牌,唾手可得。”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我等潜藏行迹前来,便是唯恐童贯知晓。若童贯果然知道得我军至此,且出关不得,自当以出关令牌为要挟,诏令为兄前去听令。只恐为兄一旦入得宋营,便不得复出。”
  王叶继续笑道:“童贯身边若得赵良嗣在,有得此人献策,只恐林牙所言之事必定为真。林牙且休要忧心,学生早已定下调虎离山之计,如今赵良嗣此人必然不在涿州。”
  耶律大石便开口问道:“是何调虎离山之计?”
  王叶便开口道:“当日以童贯之意,原本便是欲要学生出关前去引动金人东来,却为学生婉辞拒绝。学生既然不去,环顾童贯麾下,便唯有赵良嗣一人可担此重任。且如今奚人正要攻打易、涿二州,童贯日夜盼望金人早早入关为援。引动金人入关又是何等大事,童贯自然不肯放心遣其他人士前去。”
  耶律大石听得此言,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众人只于易州歇息得数日,耶律大石乘此空档,亲拟书信一封,使人呈献童贯。
  信中只言自己已经擒拿得天祚帝,且将其付与刘延庆。如今南京道事了,自己尚且有得数万大军于西京道。便请示童贯,可需自己代为收复西京道?若童贯许可,自己自当代劳。若是童贯不肯,自己便欲出紫荆关前往蔚州,且招大军前来相投。
  除此之外,且求取紫荆关出关令牌。
  童贯原本便对耶律大石投诚之事深信无疑,且如今赵良嗣正出得紫荆关前去引动金人东来,既然身边没有这货进谗言,童贯又岂会怀疑?
  唯有当日间赵良嗣曾苦劝得童贯数次,只言如今耶律大石人马、粮草、军械不缺,只却立身的地盘。若果然让耶律大石攻取得西京道,便如龙游大海,自此海阔天空,不可复制。
  故此童贯便以出关令牌相赠,且作书回复,只言如今西京道归属尚且要同金人再行商议,便严令耶律大石不可擅自兴兵,不可攻打西京道,待取得兵马,早早来归。
  耶律大石得此令牌同书信,便示之于王叶眼前,二人皆是仰天大笑。
  此次之所以去信,无非便是求取出关令牌而已。至于给童贯的书信,已经童贯回复的书信,全然没有半点用途。
  如今情形下,不管童贯有没有此令,耶律大石都不会轻举妄动。
  待到宋金交战,不管童贯有没有此令,耶律大石都会乘机出兵。
  到得此时,便由不得童贯了。
  到得此时,童贯必然乐见其成。
  二人既得出关令牌,自是大喜,也不肯再行停留,便赶紧引兵出得紫荆关。
  当日耶律大石正将大军藏于蔚州,待入得蔚州,重新汇聚得兵马,耶律大石只一边继续于此地整顿兵马,却又暗中遣得细作隐藏于紫荆关附近,以探听南京道消息,等待宋金开战之时。
  紧接着便不断有消息传来,南京道中,第一折 好戏正在上演。
  宋人这一方面。
  刘延庆领兵护卫者天祚帝同耶律达鲁南下。
  先为马扩遣人劫取得耶律达鲁。
  复为耶律成领辽卒假扮金兵,便劫走得天祚帝。
  金人这一方面。
  为了注定得不到的天祚帝,金人便不惜同萧干麾下十三万奚兵火拼。
  只金人着实厉害,十余日便破得萧干十三万兵马,复占据得析津府。虽则如此,唯有金人搜寻天祚帝不得,便不得不引军北上,逐州逐县搜查。
  到得此时,王叶便命人入关传令,且令马扩命人将耶律达鲁献与金人。此事却是一石二鸟之计,金人既得耶律达鲁,自然会拷问天祚帝下落。以耶律达鲁的性子,自然不会隐瞒,必定会将天祚帝已为宋人所得之事说出。如此自然能引得完颜斡鲁同童贯交恶。
  且赵良嗣见得耶律达鲁已然为金人所得,为报血仇,万万不肯放仇人离开南京道,便不得不出手算计金人。王叶定下的计策,赵良嗣这货即便看破了也不会说破。
  只举重若轻的一招,王叶便将赵良嗣这个敌手变成了忠实的盟友。
  待到马扩命人将耶律达鲁献于金人,谁料得金人竟然也搜查到了郭药师这个倒霉鬼。
  有得郭药师同耶律达鲁为证,童贯同完颜斡鲁立马翻脸,南京道中,第二折 好戏又开始上演。
  童贯同完颜斡鲁之间为了天祚帝,便开始斗气起来。
  又有得赵良嗣暗中放水,两人之间仇恨一日深似一日。
  这才过得十几日,便有惊人消息传来,完颜斡鲁已领大军前来攻打童贯,且童贯正领人退往紫荆关。
  闻听得如此消息,耶律大石同王叶二人自是大喜,乃举杯相庆。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如今双方已坠计中,恭喜林牙,西京道可得,辽国可存!”
  耶律大石也是喜不自禁,只站起身来,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便朝王叶深深一揖,开口道:“若非贤弟相助,为兄安有得今日。”
  王叶之所以扶持耶律大石,首先当然是为了自己,其次才是宋国,最后才是耶律大石。虽则如此,这些日子来自己也算是殚精竭虑。
  见得耶律大石行此重礼,王叶也不回避,便生受了这一礼。接下来这才举手道:“林牙多礼了!”
  耶律大石便兴奋地搓手道:“如今大事已定,为兄这便按计行事,且遣三千兵马前去塞得居庸关,使完颜斡鲁不得出。复领大军北上,攻灭得云中府这二百金人之余,再死守杀虎口,使中京道金人援兵不得入。如此一来,西京道入吾手中,且稳如泰山。”
  王叶便摇头道:“林牙且休要心急!如今尚且未到同童贯翻脸之时。若未得童贯军令便行此大事,虽能得西京道,却必然惹怒童贯。”
  耶律大石稍一沉吟,便开口道:“为兄得意之下,倒是有几分忘形了!贤弟既有此语,自当另有妙计!”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此事却也甚易,林牙只需如此如此便可。”
  耶律大石闻言大喜!
  童贯引兵据紫荆关而守,这才过得数日,便接到耶律大石报急文书:“探听得中京道金人兵马大动,已然集结得数万之众,似有南下入援南京道金人之意!”
  童贯得书大惊!光完颜斡鲁麾下这三万金兵自己便吃不消了,何况还有金人大军来援?
  且金人若大举集结得南京道,必有南下侵宋之意。
  自己不过暗中偷取天祚帝归宋而已,何况还没有得手!
  自己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金人的粮草的而已,又不是不给!
  如此小事,竟然也能惹下弥天大祸。若果然因此事引得宋金交战,只怕自己封王之梦顿成泡影不说,即便逃回宋国也难逃一死!
  当下童贯赶紧作书回复,且使亲卫奉大量珠宝前来封赏耶律大石,书信之中只有两字:“拒之!”
  亲卫前脚这才离去,又有耶律大石报急文书前来:“探听得完颜斡鲁引大军欲出居庸关,似欲接应中京道援军之余,且可南下攻取飞狐,前后夹攻紫荆关。”
  得此书信,童贯又是大惊!
  且不说完颜斡鲁接应中京道援兵之事。
  只说完颜斡鲁若出得居庸关,南下攻取得飞狐,自己便是必死无疑。
  金人自东往西攻打紫荆关自己不怕,若是让完颜斡鲁绕到飞狐,前后夹击紫荆关的话,自己只怕难逃一死。
  前面的亲卫这才离去,童贯赶紧又命其他亲卫奉珠宝前来慰劳耶律大石,且作书回复:“拒之!”
  两波亲卫这才离去,谁料得耶律大石第三波报急文书又来到了童贯跟前:“探听得云中府金人留守兵马有所异动,似欲要接应完颜斡鲁出关。”
  有得前两封报急文书为铺垫,这回童贯想也不想,便只回复了两字:“屠之!”
  赵良嗣于一旁见得此事,明知其中有所破绽,却也不肯出声。
  在赵良嗣看来,云中府金人异动之事必定为假,中京道金人集结兵马南下也未必为真,唯有完颜斡鲁引兵欲出居庸关之事,则实打实必定是真事。
  若果然让完颜斡鲁出得居庸关,顿时便是海阔天空之局面。进则可以南下攻取飞狐,前后夹攻紫荆关,如此一来,自己同恩帅必定难逃一死。退也可以引兵撤回中京道,如此一来,耶律达鲁必定能逃得一命。
  这两种情形都不是赵良嗣所希望见到的。
  唯有恩帅麾下士卒稀少,守住紫荆关犹恐不足,又如何有能力取堵塞居庸关?便不得不依仗耶律大石出动兵马了!
  为了自己大仇,为了自己同恩帅性命,又何妨让耶律大石占据得西京道?权当为此事之谢罢了!
  故此赵良嗣明知此事有破绽,却不肯于童贯面前说破。
  耶律大石一日三次告急,便得许多赏赐不说,又得了自己最期盼的童贯军令。
  当下耶律大石便使赫鲁引三千精锐,携带强攻硬矢,又搬运得十数台小型投石机,便往八达岭而来,堵塞金人出关之路。
  自己便领大军北上,攻打云中府。
  云中府中只有得金人二百,又如何是耶律大石数万大军的对手。
  这才半个时辰不到,耶律大石终于将垂涎已久的云中府纳入囊中。
  带占据得此地,耶律大石便将萧后以及宗室权贵等非战斗人员悉数安排在此,且留得千余人马为用。自领其余人马火速往杀虎口而来。
  却说完颜斡鲁分兵就粮,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金人若要将大军聚集于一处,不管是顿兵顺州也好,析津府也好,当地粮草都无法满足大军需要。
  若要从外地驳运,且不说地方州县有多少粮食,听不听完颜斡鲁吩咐,光是运输一条便是大麻烦。
  故此完颜斡鲁便将大军拆分为数十支,分散前往各州各府就食。如此一来,南京道各州县只需要负担千余金人粮草,一时半会之间到也能勉强对付。
  不过此策到底也是下策,只能解燃眉之急。南京道粮食总共就那么一点,根本不够大军长久食用。若未得大批粮食运入,大军迟早死路一条。
  故此完颜斡鲁一面拆散兵马,一面遣信使赶往中京道求救。
  一则自然为了粮草之事。当日大军破得辽主青冢大营,曾缴获大批牛羊,唯有南京道并无草原,故此携带粮草不便,完颜斡鲁便不得不命麾下将之送去中京道。
  如今自己被困在此地,粮草将尽,自然是希望中京道尽快派出人马来援,且携粮草以为救急。
  二来也是为了攻破居庸关。
  童贯据紫荆关为守,唯有此地实在太过险要,由东而西无法攻取。故此完颜斡鲁便欲领军入得西京道,若能前后夹击得紫荆关,料来要破此关不难。
  谁料得宋人奸诈,竟然早早便以兵马填塞得居庸关。完颜斡鲁出居庸关不得,便被困于南京道。欲要破居庸关,其实也颇为简单。只需要中京道再来得一支人马,照样采用前后攻击的法子,自然能破得居庸关。
  前文便已经说过,南京道前往西京道只有两条路径,一条为紫荆关,一条为居庸关。
  其他路径还有没有?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当年战国时期,燕、赵诸国均于自己境内修筑得长城,到得秦始皇一统天下,便大发民夫,将这些零零碎碎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后来列朝列代又几经修缮,便有得如今的长城规模。
  南京道于西京道之间,只有得太行山脉为隔断;南京道于中京道之间,只有得燕山山脉为隔断。
  燕、赵也好,秦始皇也好,乃至于后来列朝列代也好,自然不可能于平地上修筑长城,只沿险峻的山脉而来,如此方能起到防御的效果。
  例如燕长城,其中一段就在燕山之上。赵长城,其中一段就在太行山上。
  如今居庸关、紫荆关既然以为宋人遣兵马堵塞,完颜斡鲁欲要朝中京道求援,便只能遣人潜入燕山之中,再翻越长城,如此方能前去求救。
  燕山虽然险峻,长城虽然巍峨,奈何并非处处有兵看守。金人只要舍得死伤,自然能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