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得的天祚帝帅旗,原本就已经有得八九成胜算,复见得耶律大石的将旗,那胜算便增加到了十分。
  对方主帅既为天祚帝,将领又为文官,如此岂有不胜之理?
  虽然麾下兵马已疲,而辽人经过一夜休憩刚刚上路,正为生力军,完颜照立也悍然领兵扑来。
  果然如同自己所料,大军这才稍稍出动,前面辽人军中已然逃出得一骑,紧接着又有数十骑出列前去护卫,想也不想自然是天祚帝这货又一次弃众先逃了。
  完颜照例心下大喜,按照老套路,辽人大军即便不溃也必然逃跑,必无返身抵抗的道理。
  如此一来,自己便可以如同狩猎一般,但引军尾随其后以弓箭射之。待到辽军阵型已乱,再引大军冲杀得一番,便可将此大功揽入怀中。
  待见得对方将旗一摆,大队人马加速南转,完颜照立不由得一惊,今日辽人不按套路出牌了?
  虽则如此,完颜照立犹自未惧,辽人嘛!鸡犬而已!
  当下完颜照立便引兵死咬着辽人的队尾而来,此时两军距离尚远,便各个执得弓箭在手,引而不发。
  如今一队朝南兜一个半圆回身,一队咬尾追来。
  若是单人匹马,只需得几丈空间便能调过头来,人马越多调头半径便越大,过小容易撞车。一般说来,三千人马的调头半径便得上百丈,若是上万人马那距离更是几何倍增。这也是轻骑兵一旦过得万人便不会轻易缠斗的原因,实在是半径过大,双方过得半天才能照一次面,太耗马力。
  论到掉头半径,其实这也是对士卒骑术的一个重要考验。同样的人马下,谁掉头半径小,谁就能更容易咬住对方尾巴。
  唯有金人攻击之时,辽人兵马尚在远处,倒也不至于便为金人咬上,尚且能调头反咬过来。
  当下两队人马便于空地上绕其圈来,一旦某处进得射程,双方都不用吩咐便会引箭朝对方射去。这些中箭得士卒翻身落下马去,只转眼间又为后队践踏而死。
  羽箭攻击之中,又以攻击对方队首为上,为得便是迟滞对方大队马速。
  以轻骑兵缠斗而言,谁的速度更快,谁的骑术更好谁便能占据上风。
  速度快,便能轻松咬上对方尾巴,尚且能通过甩尾将自己大队的尾巴藏起来。
  为了咬住对方尾巴,为了防止自己尾巴不为对方所咬住,双方都需要不少机动动作,急速折头、急速甩尾、S形变阵等等,这些都需要士卒有良好的骑术。
  若说轻骑兵对冲拼得是运气,那么缠斗依仗得便全是技术、马匹。
  却说两队人马兜得一圈,双方各是尽力以弓箭攒射得对方队头,各有不少死伤,却也未曾迟滞得对方马速。
  双方人数差不多,弓箭差不多,这一个照面下来,自然死伤也差不多。
  然则这不过是前奏,胜负手还在后面。这些死伤不过是铺垫而已,为得便是尽早咬住对方尾巴。
  所谓咬尾,便是自己的队头能冲近得对方队尾数十丈内,如此一来,便可以随意发箭射杀,被咬尾的一方又能如何?
  回身射箭?且不说回身射箭诸多不便,又何况对方人多,自己人少?
  停下来近身厮杀?想象一下,三千辆汽车以六十码的速度密密麻麻前行,然后旁边有人一声令下大家同时刹车,这里面一半的车不出车祸算你赢。
  到得此时,被咬尾的一方便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想办法摆脱被咬尾的局面,要么索性大军溃逃。
  如此两军兜得数圈,金人却渐渐落得下风,队头距离辽人队尾尚远,然则自己队尾却已然为辽人渐渐咬上。
  若论士卒勇武,金人自是远超辽人无疑;若论骑术,也属金人强上半分,唯有于马匹一道,金人劣势实在太大。
  此次完颜照立日夜兼程前来,人人皆是一人三马,且沿途每奔袭得两个时辰便会换过马匹,以免坐骑劳累过甚。虽则如此,即便是空着跑,这些马匹也一日一夜未曾得以休息,早已经疲惫不堪。
  反观辽人经过昨夜半夜歇息,马匹早已经养足了体力。
  如此一方马力已怯,一方马匹得力,随着一圈圈缠斗下去,胜负的天平已然渐渐向辽人倾斜。
  完颜照立见得此状,心下又惊又悔。
  惊得是辽人何时出了这么一支能战的兵马,悔得便是自己当初太过托大。
  当时自己发觉得辽人兵马,若肯谨慎行事,但以数骑暗中尾随跟上,自领大军休憩得两个时辰再行追击,今日之事不会如此。
  即便自己不领军休憩,只暗中领兵悄悄跟上,待到黄昏时刻辽人兵马也疲劳下来再行攻击,事情犹自不会如此。
  事已至此,夫复何言?既然已经被对方咬住了尾巴,自己大军马力已疲无法挣脱,若是再行缠斗下去,只恐必然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当断则断,完颜照立只得下令退兵。大队人马乘着调头的机会,不再绕圈前去咬尾,只加速往西面逃去。
  耶律大石见状自是大喜,赶紧咬尾追杀。
  比起这波金人来说,到底还是天祚帝这只猪仔更为重要,故此耶律大石追击得二十里便不肯再追,赶紧回兵追寻天祚帝而来。
  只今日这一战,两军缠斗之时各死伤得三百余人,咬尾追杀之时却射杀得金人千余人。


第325章 群英汇聚(四)
  金人已然败退,耶律大石追得二十里便不肯再追。
  此次虽然大胜,耶律大石心中却是清楚的很,并非金人势力不济,实在是此次金人将领过于轻敌。
  以金人的性子,虽有得此次之败,却也必定不肯罢手,自当继续前来袭扰。
  彼等既然有备而来,自然不会再轻易同自己交手,只需以兵马远远吊于身后,时不时做出突袭的势头来,便能轻易拖住自己的脚步,以待金人大军追上来。
  如今之道,便只能分兵为上。以部分兵力应对金人,自己则领着天祚帝这只猪仔前去贩卖。且喜如今距离居庸关不过三百余里,也就一二日的路程。
  当下耶律大石便朝耶律成叮嘱了一番,又命其领着二千士卒殿后,顺便剥去沿途金人死尸衣甲备用,自己则领着数百亲兵火速往东而来。
  当初金人来袭,天祚帝这货又一次弃众先逃。见得陛下已逃,耶律达鲁等天祚帝亲信自是相跟着逃出。耶律大石为了防止天祚帝这货脱出自己掌控,便也命了五十亲卫追上前来。名为护卫,却也有监视之意。
  众人这一出逃,转眼间便已逃得五十里开外。
  眼看着已经安全,这五十名亲卫一则有得耶律大石吩咐,二则也挂念战场胜负,便不肯再行,只跪请天祚帝驻跸此地。
  正在逃命呢,天祚帝又岂肯停下?大辽天下尚且比不过自己的安危,更何况区区一个耶律大石?
  见得耶律大石亲兵不肯奉命,天祚帝杀心大起。唯有如今自己麾下人马单薄,当下天祚帝便欲以封官许愿拉拢得众人,使众人为自己所用。
  众亲卫正为耶律大石心腹,自然不为所动。
  天祚帝乘其不备,乃使耶律达鲁领兵杀之,继续往南京道逃来。
  耶律大石一路赶来,沿途发觉得亲兵尸首,自然是满腔怒火。虽则如此,却也只能强行忍耐,便留下数人以为掩埋,自己领着剩下人马继续追来。
  这一追直追得到怀来,距离居庸关已不足二百里,眼看着天色已黑,众人这才堪堪追上得天祚帝。
  闻听得耶律大石回程,天祚帝或真或假也有几分欣喜,便命其赶紧入见。
  待到耶律大石入得帐来,天祚帝并无一言安抚,也不提及杀其亲兵之事,只开口道:“金人距离我等几何?”
  耶律大石强自忍下怨恨,便开口道:“托陛下之福,臣已然破得此波金兵!”
  天祚帝闻言先是一惊,自金人兴起以来,朝廷军队每战必败,谁料得今日竟然胜得一阵?只稍一沉吟,天祚帝又是大喜,如此说来,这耶律大石麾下果然多为精锐,怪不得能以二千残卒破得十万宋人。
  若果然能将其大军夺来,再有得萧干大军用命,想来复辽之事有望。
  就今日情形看来,耶律大石麾下亲兵宁死也不肯为自己所用。且如今此贼势大,自己势弱,若要尽夺其军,便不得不借助外力。
  当下天祚帝便开口问道:“只不知此战伤亡如何?”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臣折损得三百余人,杀得金人千三百余人。”
  竟然是如此高的杀伤比,天祚帝闻言又是一惊,心中却是不信,沉吟半晌这才开口道:“既是如此,朕当御驾亲临抚慰众勇士。”
  耶律达鲁既为天祚帝心腹,杀耶律大石以夺其军的心思天祚帝也未曾瞒得,这货闻听得天祚帝此言,便已知其意,赶紧于一旁问道:“敢问林牙,既是只折损得三百余人,何以归营之众未曾满千?”
  天祚帝闻言便也看了过来。
  耶律大石便朝天祚帝开口道:“臣此次破得金人,又恐彼等不肯罢休,必然再度前来袭扰,以阻滞我军行程。故此臣于后方留得二千兵马应对。”
  天祚帝便赶紧开口道:“只汝今日带得许多人马回营?”
  耶律大石以实相对。
  天祚帝心中大喜,却不肯表露出来。天意如此,此贼合该当死!竟然敢将二千人马留于后方,自己便领得七百人马前来!
  如今自己麾下原本便有得五百精锐,待入得居庸关,即便萧干只遣得千余人马前来迎接亦足矣!凭借自己同萧干的千五百人马,亦足以诛杀此贼。
  只要杀得此贼,自己必定能尽夺其军!
  此贼原本忠于耶律定,闻听得耶律定已死,便不得不忠于自己。
  同样的道理,只要诛杀得此贼,自己再将此罪名推脱给萧干。此贼麾下大军无主,便也不得不忠于自己。
  当下天祚帝便开口道:“金人前锋既现,大队当相继而来。若要待得后队人马前来汇合,只恐必为金人所及。如今事不宜迟,明日只日夜兼程,必当入得居庸关方才好。”
  自从得王叶为谋主后,耶律大石只一味藏巧于拙,有时候甚至不惜装出无能的模样来。一则麾下既然有此等谋士,不用白不用;二来也是为了偷师。耶律大石越是装出无能的样子,越能引得王叶将应对之策掰开了细细说清楚。夜深人静之时,耶律大石再反复咀嚼揣摩,便能于其中学得不少谋略之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让王贤弟对自己掉以轻心。若果两人能善始善终,此事自然不用提起,若果将来二人有翻脸之日,尚且能猝不及防地算计对方一把。
  若说半年前耶律大石于谋略一道尚且是门外汉,有得这半年揣摩,如今至少已经是登堂入室。
  耶律大石原本便十分清楚天祚帝早有加害自己之心,如今天祚帝做得如此明显,耶律大石又如何不明白其心思?
  天祚帝故意要将自己同大队麾下隔开,用意何在?
  无非便是为了到时候容易下手而已。
  耶律大石闻言却是大喜,即便入得居庸关,还不知道谁对谁下手呢?
  当日王贤弟已经说的很明白,如今天祚帝正是奇货可居。若能擒拿得这货,不管送于宋人还是送于辽人,都是一桩重礼。
  萧干的心思,自己可是比其他人都清楚。
  天祚帝想借萧干之力对自己下手,自己和萧干又何尝不想对其下手?
  不同的是自己欲要将其送于宋人,却又要暗中夺回,从而引得宋金开战;而萧干这货的打算八成便是将其送于金人,以换取得金人高抬贵手,任由其割据南京道一地。
  反正这块地盘原本当为宋人所有,金人无非是慷他人之慨,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当下耶律大石便点头应下,紧接着告辞了出来。
  回得营帐,耶律大石赶紧拟定密书一封,便招来两名心腹,命其携密丸连夜赶往关内交予王贤弟。
  当日王贤弟临行之时同自己定计,如今事情有变,自当早早知会王贤弟。
  如今这种情形,耶律大石心中虽有盘算,却也不肯表露出来,且看看王贤弟当如何应对,顺便考校一下自己的水准。


第326章 群英汇聚(五)
  这边厢王叶、刘延庆、郭药师等人已经偷偷往居庸关而来,买家已至;那边厢耶律大石一边躲避着金人的追杀,一边忽悠着天祚帝往居庸关逃来,卖家眼看着也将上场。
  唯有双方交易的地点,却在别人的地盘上,这场交易成不成,尚且要看看居庸关主人…萧干的意思。
  却说萧干自弑杀得天赐帝,矫诏自号大辽摄政王后,便征发得十万奚兵为用,又以阿古哲之计将析津府文官屠戮一空,替换上忠于自己的文人。
  到得此时,南京道一地的军权、政权算是彻彻底底的落入了萧干掌中。
  有多大的权势便有多大的野心,何况萧干早就有了称帝之意。
  只这货心中也明白的很,如今尚未到称帝的时机。
  一则天祚帝犹在,同耶律大石一样,萧干也不肯背上背主自立的骂名。
  旧主已亡,江山遗落在先,自己再拾遗在后,那谁也说不得什么;旧主犹在,自己悍然伸手将江山夺过来,事情便做得有点过分了,必然引得无数卫道士的唾骂,即便南京道的民心也难以收复。
  二则金人仇视辽人甚盛,如今正于北面虎视眈眈,故此一日不求得金人首肯,萧干称帝也自无用。
  金人好不容易才攻破得天祚帝的辽国,自己再来新立一个辽国,岂不是给金人树活靶子?
  一旦惹得金人火起,引动大军南下,南京道便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
  三则便是境内盗贼未除,南面宋人犹在,南京道尚且未得完全。
  故此萧干得知天祚帝出得夹阴山后,便赶紧遣人密报于完颜斡鲁,欲要借金人之手除去得天祚帝。当然为了自己的名声起见,萧干却也不敢将自己这个幕后黑手暴露出来。
  若是天祚帝果然为金人所杀,金人必不肯隐瞒此等消息,只会广播天下。
  自己便可以乘机收拾得天祚帝遗产,一步步自立起来。待到时机一到,便可前往金人处领取密报之功,再说以伐宋之利,如此帝位可保。
  若是让天祚帝逃得一命,萧干也自不惧,横竖都是自己占便宜。
  如今辽国五京之地已失其四,唯独剩下南京道一地,天祚帝即便逃得一命,又有何处可去?
  且正因为有得南京道,复辽似乎还有希望。路未穷,势未蹇,天祚帝这厮必然不肯轻言投夏亦或投宋,自然得往南京道而来。
  如此一来,萧干只需要暗中擒拿得天祚帝,献诸金人,照样能求得金人庇护。
  接下来自然便可以按照前面一样,再以伐宋之利说之,如此帝业可成,虽说是金人的儿皇帝,到底也是皇帝是不是?
  何况风水轮流转,金人亦未必能永远兴盛,若是天下有变,到时候自己同金人主仆易位也说不定。
  故此这一个月来,萧干只一面命王猛同乙室八斤各领重兵剿灭境内盗贼,一面又派出许多密探,前往西京道哨探金人攻伐天祚帝的进展。
  待到境内的盗贼基本已经清剿干净,王猛同乙室八斤便于各州紧要地界各留下三千精锐为守,以防盗贼死灰复燃,复领其余士卒回得析津府。
  除掉各地驻兵外,析津府内便有得八万人马,萧干正要领大军南下,一举击溃得宋人,夺回易、涿二州。此时西京道的消息也已传来,完颜斡鲁亲领三万大军入得西京道,已然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天祚帝又一次弃众先逃,如今不知所踪。
  萧干闻听此讯,心中半忧半喜。
  忧得是天祚帝这厮竟然又一次逃了?金人精锐大军前来,尚且未曾能将这厮擒拿;喜得是天祚帝既然逃得此厄,十之八九便会往南京道逃来,到时候自己暗中擒拿得天祚帝献与金人,此等功劳自然是远远超过告密之功。
  只此事只可暗中进行,不可公开议论。
  自萧严被杀,郭药师叛逃后,再加之萧干年龄已大,便越发的疑心起来。除了至亲亲人之外,轻易不肯相信他人,即便对谋主阿古哲亦是如此。
  当下萧干便召来诸将,商议南下攻打易、涿二州之事。
  如今萧干麾下已经有得十三万奚兵,光析津府内便有得八万,反观宋人,即便加上郭药师的常胜军亦不过六千人马。
  别说十三万了,即便是五万对六千,胜负也无悬念。
  所谓的商议其实也就几句话而已,当下萧干便命乙室八斤为帅,王猛为副,使二人领得五万人马前去攻打,自领三万精锐坐镇析津府。
  二人领命正要告退,阿古哲这货却又跳了出来,便对萧干开口道:“敢问大王,如今可有西京道消息传来?”
  当初萧干为了暗中行事,西京道的消息即便连阿古哲也未曾告知。
  唯有此次阿古哲当众问出,萧干便也不得不开口道:“据近日探子回报,金人已然破得青冢大营,陛下如今不知所踪。”
  阿古哲便赶紧开口道:“只不知耶律大石等人近况又如何?”
  萧干便开口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