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是个可能的突破口!
  他自觉的递过去三百块钱,“这个我也查。”
  有佳便利店里,郑勇拿着一瓶矿泉水,和一条绿箭,在收银台结账,很自然的笑着问那个小姑娘,“你们集团昨天办的演唱会,你看了吗?”
  “昨天客人太多,我们没去现场。”
  “我看了,真不错。”郑勇夸了一句。
  “对,大家都说不错,这是您的找零,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郑勇接过袋子和零钱,装作好奇的问了一句,“对了,你们冯总又要上学,又要忙公司的事,学习成绩不太好吧!”
  “怎么会?”小姑娘不知道郑勇的用心,很认真的说,“不说大学的成绩,我们冯总,可是去年我们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呵呵,得来全不费工夫,有这句就好,郑勇当下一句话也不说,马上朝教育局跑,当天下午的时候,他就赶到了市一中,一了解,哎呀我去,原来这家伙98年的时候,就和张大师搭上了线。
  虽然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那部电影票房一般,可是,作为金牌娱记,他记得很清楚,凭这部电影,张大师去年在威尼斯,捧回了一座金狮奖,还有国内的金鸡奖,以及其它好几项国际大奖,可以说是好好的在国际上刷了一下声望,也进步一步夯实了他“第五代导演”领头人的座椅。
  至于冯一平把买电影版权,所得来的稿费5万块,全部捐给了之前的初中学校,这样对冯一平的个人形象锦上添花的事,郑勇选择性的无视了,金牌记者,哪怕是娱记,也是有脾气的!
  这一次采访,是这几天他最满意的,结束的时候,学校还送了他一本冯一平的《那些年》,这本在国内开创了一个流派的书,他以前也有耳闻,据说加起来销售了过百万册,不过,看到封面上的笔名,他就有些心不在焉,深海?咋这么眼熟呢?好像以前就不知一次见过这个笔名。
  然后,想着心事的他,就心不在焉的答应了学校,一定会在报道里好好提一提一中的大名,还没出校园,他就拨通了上司的电话,“头,我这边挖出了大新闻,包你满意,明天一定把版面给我留出来。”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马上找了一辆出租车,“师傅,带我去市里最大的音像店。”
  ……
  在郑勇忙着挖掘和拼凑冯一平过去经历的时候,冯老板终于能消停的带着黄静萍,和爸妈好好说说话。
  爸妈从村里带来的,不仅有野猪肉,还有村里林场的秋梨,冯振昌亲自给他削了一个,“尝尝,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味?”
  这是冯一平印象中最好吃的梨子,他咬了一口,酸甘生津,“比原来的还好吃!”他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比以前的好吃,这是好的,不是以前那些摔坏的。”梅秋萍说。
  老家那一带,夏天的时候,都有去火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会去村里林场里,提一麻袋梨子回来。
  只不过,就几毛一斤的梨子,对那时的他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冯振昌专门挑那些丛树上打下来的时候,摔坏了的梨子,因为那样的便宜。
  用菜刀把坏了的那些削掉,再吃那些没坏没烂的,就这样的梨子,冯一平和妈妈,以前连那些酸酸的核都吃掉了,只舍得把中间的籽吐掉。
  黄静萍听了这些,轻轻的在冯一平手上按了一下,冯一平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过往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并不觉得苦。
  “妈,野猪肉还有多少?”
  “多的是,东正送给我们的那一半,净重九十多斤,外公家分了一点,静萍家也分了点,我们这次带来了四十多斤,给蔡虹娘家送去十斤,剩下的,至少还有二十多斤吧。”
  “爸,给我切点呗,我让金翎给她爸带点回去。”
  “应该的,我们也说来着,只是不知道她家在哪里,你跟她说,山上以后肯定还能打到野猪。”冯振昌说。
  冯一平笑着给金翎打电话,“金姐,在哪里?”
  金翎没好气的说,“还能在哪里,办公室。”
  “辛苦了,告诉你,我今天见到了你一个近亲,你要不要过来看一眼?”
  黄静萍听了,在旁边嘿嘿笑,梅秋萍笑着说,“你就不会好好说话?”
  金翎很熟悉他的套路,“有事就说,我还忙呢。”
  “那位长话短说,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在各级政府的戮力协同下,我们村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长远的进步……”
  “没事我挂了。”
  “别,简单说,就是山上现在有你家那啥,野猪近亲,我堂哥打到了一头,这样的好东西,当然不能忘了你和金叔叔,所以想孝敬你一点。”
  “那你给我送过来吧。”
  “好的,我让静萍给你送过去。”
  这个时候,他才不会傻到去领略金翎可能的野蛮冲撞呢!


第二十九章 花式上头条(下)
  爸妈在身边,冯一平总睡得安稳些,这应该是心理作用吧,虽然他早已经不用爸妈保护,但他打心里知道,这个世界上,爸妈是会毫不犹豫的豁出命来保护他的人,因此只要爸妈在身边,他都感觉特别安心。
  不但睡得好,也睡得早,十一点不到就睡了,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一摸身边,黄静萍不在,也是,爸妈在呢,她不好意思,也不好晚起。
  一看时间,已经九点多,外面很安静,他大叫起来,“妈,妈。”
  梅秋萍身上系着围裙笑着走进来,“这么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叫什么呢?还不起来,太阳都晒屁股了。”
  冯一平在热被窝里伸了个懒腰,“早饭还有吗?”
  “都还剩的有,快起来,我和静萍在准备午饭,还有,给他们两个打个电话,他们也真可怜,一男到头,吃不上几次妈妈做的饭。”
  是,他们是吃不上妈妈做的饭,但是,有女朋友做的饭就好。
  吃了一大碗粥,啃了妈妈自己包的两个大包子,在消灭糯米鸡的时候,姐姐跟着爸爸走了进来,看了冯一平一眼,对正在处理鱼和排骨的梅秋萍和黄静萍说,“呵呵,妈,静萍,你们先放一放,快来看,你们的大宝蛋现在成了名人!”
  “什么名人?”梅秋萍急匆匆的和同样还系着围裙的黄静萍从厨房走出来。
  “你看,”冯玉萱对着念了起来,“是学生、作家、词曲作家、还是企业家?”
  这正是郑勇写的那篇报道,开篇就很吸引人,“你知道刚刚落幕的那场星光璀璨,经典之作辈出的演唱会,背后的那个人吗?”
  要说郑勇他们栏目也真大胆,真敢拼,当其它的娱乐栏目都还在报道余热未退的那场演唱会的时候,他们却在头版刊出了这样的一篇报道,这一次,演唱会上的那些明星,那些注定会成为经典的新歌,都沦为配角。
  冯振昌手里拿着好几份同样的报纸,笑眯眯的对冯一平说,“要看吗?”
  这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冯一平放下刚啃了几口的糯米鸡,胡乱擦了擦手,接过一份,泥煤啊,这个郑勇,真的不当人子,你就不能迟报道几天吗?可惜我筹谋多年的完美形象啊,就这样毁于一旦!
  第一次上这样的大报,恰恰是自己最不想上的娱乐新闻,怕是从今之后,自己多半会被不少人打上一个娱乐圈中人的标签吧!
  “你怎么好像还不高兴?”冯玉萱看着他说,“清华大学二年级在读的学生,写小说,作词作曲,小说改编成电影,办公司,这些都没错啊?再说,现出名还不好啊。”
  冯一平现在不怕出名,其实也到了要养一养望的时候,只是,他真是不喜欢贴上这样的标签出名。
  “我是不太高兴,”他有些沮丧的说,“再过几天,应该会有财经类的报纸报道我,那时我的头上将会多一顶我喜欢的帽子。”
  你说,要是以一个“享誉国际的最年轻学者”身份,在全国人民面前闪亮登场,该是一件多么高大上和赏心悦目的事。
  “你就别不知足了,这可是全国性的报纸,你以前上过吗?”冯玉萱说,“再说,你怎么知道过几天会有财经类的报纸报道你?难道你买通了一些记者?”
  “这几天,我们学校就会开一个有中央领导参加的会。”
  “这和报道你有什么关系,就是你能参加,肯定也是报道上面的领导。”
  “这个会,会有好多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来参加。”
  “是啊,那就更没报道你的份,”冯玉萱有些恼火的盯着弟弟,“你这就是典型的有肉嫌肥。”
  “我写的一本书商业方面的书,很受那些来开会的老外们追捧,他们一定会提到我,你说到时那些财经报纸,会不会报道我?”
  冯一平真有些恨,恨国内的那些财经记者不敏感,不作为,也恨娱记出手太快,要是今天的这个报道能迟上一个星期,该有多完美!
  其实,这一点,他真的有些苛责国内的那些财经记者,他们不是没看到国外的报纸报刊,对冯一平那本书的热捧,只是,那么厚的英文专著,有几个记者能静下心来看一遍呢?
  哪有娱记报道这么容易,只要和明星相关,关注的人一定多。
  听黄静萍说了出书的事,冯振昌高兴的问,“真的?你真的在国外出了书?快拿一本给我看看。”
  “一本顶什么用,多拿几本来,我们好送人。”冯玉萱说。
  “全英文的,你打算送给谁?”
  “你不知道,全英文的,才显得我弟弟水平高嘛!”
  “也显得你档次高是吧,”梅秋萍摩挲着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封面,看了看封底,“怕是不便宜吧,能少送就少送,送了他们也看不懂,静萍不是说要出中文版的吗,到时再叫他们买,不,我们送也行。”
  她现在,真的大方了不少。
  回首都的火车硬座车厢里,武馨阳和小蔡两个靠在一起,伴随着列车低沉规律的“况且况”,迷迷糊糊的睡着,突然,中间的小桌板被人结实的拍了一巴掌,还有人大叫,“我说,难怪呢!”
  两个女孩子一下子被惊醒,对面的梁永高一脸无辜的朝坐外面的金宝示意。
  “金宝,你故意的是吧!”低头揉了揉眼睛,小蔡嚷嚷道。
  “真不是故意的,你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金宝笑着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她。
  小蔡狐疑的接过来,和武馨阳一起看那个标题,不明白,这和她们有什么关系?
  “继续往下看。”金宝对她们说。
  再一看,她们有点头绪,“这说的,是冯一平?”
  金宝点点头,“可不是吗?难怪他能请来这么多大腕,他把我们瞒的真紧。”
  武馨阳也叫了起来,“他写的小说,真的在98年就被张导演拍成了电影?”
  “应该不会错,这是他高中学校的领导说的。”
  “天啦,那么多歌都是他写的?”小蔡读着报纸上列举出来的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名,不敢相信。
  “还有他的那本小说,加上港澳台,已经卖了不止一百万本。”
  由不得他们不惊叹、感叹,这些事,等闲人一生只要做成了一件,就是很荣光的事,冯一平却同时做到了这么多。
  武馨阳玩味的看着“深海”那个笔名,“深海,深海,藏得还真深!”
  当初冯一平和高珩在教室里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冯一平示威或者炫耀的报出自己的那些成就,武馨阳多半有些看法,认为他是一个爱显摆的小男生,没想到,冯一平居然还埋下了这么多伏笔。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虽然这是冯一平第一次,被记者扒出来他瞒着的一些事,但有些事,郑勇这篇急着赶出来吸引眼球的报道,并没有写出来。
  不过,郑勇完美的达到了他的目的,他的这篇报道,破天荒的大败其它那些报道明星的新闻。
  因为这事符合大家的期望,以前大家都喜欢看穷书生中状元当大官尚公主的戏,现在的老百姓,对底层的普通人逆袭的事,兴趣同样浓厚的很。
  ……
  其实国内的财经记者,这时也有人在沮丧着,已经准备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正准备发表,没曾想,却被娱乐新闻先抢了些风头去。
  于是,等冯一平他们,5号中午到首都机场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中国经营报上,头版头条正是他一直所期望的那个标题,“神童和天才,蜚声国际的最年轻的专家学者。”


第三十章 上达天听
  黄静萍一看,知道这才是冯一平期待的报道,很豪气的把那二十多分全包了,一人分一份。
  冯一平拿过来一看,“从上个月开始,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受到国外各界精英的热捧,从政府高官到商业巨子,均给予了这本书非常高的评价,从‘开辟全新市场空间的指导’,到‘颠覆性的商业之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本书目前是在美国发行,但是,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已经专程从大洋彼岸买来了英文版本,据国内科技巨头联想的一名高管透露,联想高层,已经就这本书,举行了三次读书会。另据我们了解,国内多家银行,也就这本书中提出的理论,进行了深刻探讨。同样,我们报社,结合这本书,目前正在制定传统纸媒的蓝海市场战略。”
  “我们惊讶的得知,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清华大学经管院,一名二年级在读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让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广受好评的商业巨著呢?”
  金翎和方颍芝,轮流读出了文中的一些段落,看着冯一平脸上郁郁寡欢的样子,金翎问,“昨天在全国性报纸上头条,今天又上头条,你怎么还满脸的不高兴?”
  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对了,昨天姐姐也问过类似的话题。
  “要是早一天就好咯!”冯一平叹道,中国经营报,是国内最早的,也相当权威的专业性财经报纸,目前发行量很高,是国内不少企业,必订的报纸。
  “什么意思?”金翎不解的问。
  黄静萍笑着小声把冯一平的想法说了,金翎嗤笑了一声,“切!你是处女座的吧!”
  “爷我是双鱼座的。”
  不过,客观的说,目前的结果也不坏,娱乐版,关于他的新闻,估计就只有那一期,而经营报的这篇报道,明显还有下文,同时,国内其它的报纸,接下来肯定也会跟进。
  虽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这个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商业精英,和行之有效的商业理论,但是现在,我们好多的商业理论,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的好多商业模式,也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复制过来的。
  这一点,你进书店一看就知道,那些经典的商业理论,管理方法,营销实务等,作者都是西方人。
  当然了,这一阵子,在国内,最畅销的不是这些经典。
  各书店在最显著的位置,摆上了一大堆封面上是个穿着红色西装的人,主色调也是红色的所谓“成功学”专著,后面多半还会摆台电视,里面放着他类似布道,又类似传销一样的演讲视频。
  姑且不说这门“学说”的实际效果,但是,不管是给自己贴金,还是怎么的,这位大师,其实是在美国长大,并且师从该领域的一位美国大师,后来“悟”出自己的一套。
  而冯一平,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连国门都没走出过。
  而且,他多年轻?还不到二十一周岁!
  广受欢迎的著作,加上这个年轻人在商业方面的作为,这是多么富有正能量——虽然现在还没有这个提法,多么励志,又是多么写实的新一代青年楷模,更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又非常契合目前的这个大时代。
  冯一平自己估计,将来国家的主流媒体说不定都会报道这本书,报道他。
  当然,后来的事实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想象力,真的太保守!
  “中文版也该出了吧,”金翎问,“这写可都是免费帮你预热,打广告。”
  “该出了,目前有多家出版社在联系,只是还没定下来。”冯一平说。
  让报道来得多一些吧,那他在谈判议价的时候,将有更大的主动权。
  方颍芝说,“到时你一定多给我几本有签名的,我一定好好收藏,你现在可是个名人。”
  “怎么,留着将来卖高价吗?”黄静萍笑着问。
  “就是,我总得给自己攒嫁妆啊。”
  听了方颍芝这话,冯一平看了金翎一眼,看看人家小姑娘,想的多周到,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朝这方面考虑。
  金翎知道冯一平的意思,非常不客气的给了他一个大号白眼。
  方颍芝和黄静萍说笑了一阵,说起了另一个话题,“今天机场上怎么那么多小飞机?看着真可爱!”
  她这话,说得真大气,也真可爱!
  反正冯一平看到那些小家伙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那就是一大坨可以飞上天的美元。
  金翎也觉得方颍芝这话好笑,“那是商务机,是跨国公司的那些高管们的专机,应该是来参加一平学院那个会的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