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之路-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于这些人,墨菲显得很平静,此次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聚焦》的目的对他来说已经达到了,无论是影片的造势和口碑,还是对天主教的冲击和负面影响,都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预期。
  这对《聚焦》冲击明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都非常有利。
  由于个人认知上的问题,奥斯卡小金人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然是远远高于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也正因为如此,墨菲在参加完开幕式后,就直接离开威尼斯,去了对北美电影市场更加重要的多伦多电影节,直到闭幕式当天才重新返回威尼斯。
  至于这边的一些宣传公关工作,自然是全部交给了二十世纪福克斯。
  所以,墨菲认为自己获奖的几率应该不会太高。
  之前所有的媒体,虽然对于《聚焦》一片称赞,但鉴于最近几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选择,也不怎么看好《聚焦》能够拿到金狮奖。
  而且今晚的闭幕式兼颁奖典礼进行到现在,《聚焦》也没有拿到任何一个奖项,似乎跟过去几年一样,无论电影本身质量如何,威尼斯电影节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都会忽视来自好莱坞的影片。
  但评委团主席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念出的名字却让全场瞬间寂静。
  “金狮奖得主是……”他简短的停顿了一下,说出了答案,“《聚焦》!”
  电影宫里异常沉寂,只有评委团主席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声音在四处飘荡。
  “《聚焦》?”很多欧洲电影人都有些发愣,“这怎么可能呢?”
  掌声最先在好莱坞电影人聚焦的地方响起,接着大部分人都开始鼓掌,只是相比于欧洲电影人获得奖项时,现在的掌声既不怎么响亮,还有些杂乱。
  “这样啊。”
  墨菲已经站了起来,毫不犹豫的走向颁奖台,跟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不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全部是颁发给导演的。
  他速度很快,同时脑袋转的也很快,来到舞台前面的时候,已经想到了一些为什么获奖的原因,《聚焦》的题材是关键!
  恐怕意大利的同行也受够了天主教的限制和压迫……
  走上舞台,把这些统统扔到脑后,墨菲从评委团主席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手中接过金狮,然后站在了麦克风前面。
  “谢谢,谢谢评委团。”墨菲并不准备发表长篇大论,尽量简短地说道,“谢谢斯坦顿工作室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谢谢《聚焦》剧组的每一个人!这个金狮奖对我意义非凡!”
  他想了下,接着说道,“借用电影里面的两句台词,教会是所机构,是由人组成的,它会犯错,它会消逝,而我们的信仰是永恒的。有时候,我们很爱忘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黑暗中磕磕绊绊,直到天亮!”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世界电影的至高奖项之一,有自然比没有好。
  站在高出一大截的领奖台上面,墨菲能够看到,坐在第一排的那些导演,脸上都挂着质疑和不屑,似乎他获得这个奖项,严重违背了电影艺术一般。
  墨菲很清楚,像是他这种主要拍摄商业大制作的好莱坞导演,在很多自命不凡的欧洲导演眼里,根本就不入流。
  说完获奖感言,墨菲直接走下了领奖台,完全无视那些人。
  按照最近几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奖原则,《聚焦》确实不是金狮奖的热门,拿到金狮奖也可以算是爆冷,但问题是那些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就比《聚焦》更有资格了?更能代表电影艺术了?
  闭幕式之前,公认的金狮奖热门影片是《沉默之像》,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印尼苏哈托时期屠杀共产党人的“9·30”事件。
  影片完全站在了刽子手的视角,这些当年杀人如麻的凶手,现在依然掌权,对自己的恶行不但没有悔改,反而肆无忌惮地在镜头前表演当年各种杀人手法,甚至在传授如何杀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砍下生殖器呈现出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夸夸奇谈,没有任何顾忌。
  如果说《沉默之像》的地狱来自描述和想象,那另一部热门影片《女性瘾者》更是奇葩,导演拉斯·冯·提尔口味更重,就说夏洛特·甘斯布为自己堕胎的一场戏,特写配合事无巨细的手术流程,赶走了很多心脏脆弱的观众,坚持留下的观众也承认看完之后反感出内伤。
  哪怕在西方社会,拉斯·冯·提尔的举动无疑也充满了挑衅。
  这样的影片就能代表电影艺术?拉斯·冯·提尔这样的欧洲导演就真的是在为实现电影艺术而努力?
  恐怕任何有头脑的人都会得出否定的答案。
  如同好莱坞主流商业影业的视觉特效一样,他们不过也是在制造吸引观众的卖点而已。
  只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投资和电影背后的技术支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打造那些耗时耗力的场景,只能依靠相对廉价的裸体、3P、色情以及其他大尺度的卖肉戏份,来吸引观众实现盈利。
  如果有人说这些大尺度的欧洲电影代表电影艺术,恐怕很多人会吐他一脸。
  不管怎么说,好莱坞电影攻略全球电影市场乃是不争的事实。
  与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相比,欧洲电影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有数据统计显示,意大利电影在本土市场的份额仅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这在整个欧洲已经是最高的本土份额了,越来越多的欧洲导演以及演员都在跟随好莱坞的脚步,追求电影票房这种更加实际的回报。
  众所周知,好莱坞的全球化使得美国电影打破文化隔阂、获取更高的票房,电影本身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好莱坞电影横行全世界,对全球电影观众的审美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曾经和美国电影实力相当的法国、意大利电影在全球影响力直线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电影节的衰弱也无法避免。
  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就此落下帷幕,但金狮奖最后落在《聚焦》和墨菲的头上,在北美与欧洲媒体的口中,反应截然不同。
  北美的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墨菲和《聚焦》拿到金狮奖是众望所归。
  而欧洲的很多媒体,纷纷以“冷门”和“爆冷”之类的词汇来形容威尼斯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
  无论如何,墨菲抱走威尼斯金狮奖是不可改变的结果。
  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式后的第二天,墨菲就离开意大利返回了北美,《聚焦》这部影片利用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放映的机会,制造出了巨大的声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片商,纷纷找上二十世纪福克斯,想要引进这部影片。
  距离《聚焦》上映还有很长的时间,不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与很多国家的发行商展开谈判,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面,就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公司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签订了正式的合约。
  加上二十世纪福克斯能够自己发行的一些海外市场,《聚焦》这部影片最少会出现在超过八十个国家与地区的院线市场里面。
  这足以保证影片会产生世界级的影响力。
  当然,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首先要保证《聚焦》这部影片在北美市场所能引发的关注度。
  好莱坞电影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北美大热的影片,在海外市场也会引发轰动,最少也能引燃西方世界的电影市场。
  坦白地讲,墨菲也没想过这部影片可以影响东方的几个国家,毕竟天主教在那边的传播不算特别广。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天主教作为基础,《聚焦》的影响力就会小很多。
  随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开始了《聚焦》的映前宣传营销,发动旗下的媒体不断炒作相关的话题,天主教依然是主题之一。
  “被扭曲的不全是信仰认知,而是人本身无信,只能被身边常见的宗教信仰所影响……”
  或许是亲眼目睹了整个事件的经过,盖尔·加朵别有感慨,曾经这样对于墨菲说过,“宗教信仰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人对宗教组织的品牌认知,一旦组织管理不健全,就容易出现问题了。问题被掩盖了,是因为人迷信权威和传统,这就像宗教组织兜售信仰,销售人员伤害了消费者,消费者却无从投诉。”
  或许这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在十一月初的时候,《聚焦》正式以十家影院的规模,进入北美院线市场,无数观众蜂拥而至。


第759章 单馆七万
  11月7日,一个普通的周五,《聚焦》同时出现在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和波士顿等总计十家影院里面,由于影片之前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赞誉,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
  尤其是墨菲的影迷和一些天主教曾经的受害者,早就对影片翘首以待。
  周五白天,所有放映《聚焦》的影院上座率全部超过百分之九十,这还是将可以免费入场观看的职业影评人和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刨除在外的统计。
  对于这部影片,职业影评人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像是这种与时事热点有关的影片,他们的评论天然就能吸引更多的影迷,何况影片的一大主角或者说反派还是天主教。
  如同以前的好莱坞一样,在涉及到宗教方面的题材上,职业影评人同样小心翼翼,生怕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但现在不同了,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天主教被媒体揭发出了无数丑闻,抨击天主教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价值取向正确和政治正确。
  大概是很多影评人在点映刚刚开始就迫不及待的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到周五下午的时候,很多知名影评人的互联网或者社交平台专栏上面,就出现了关于《聚焦》的评论。
  “《聚焦》中,墨菲·斯坦顿从一桩丑闻扩展到对制度的批判,就如同厚重的纪实文学——强大的叙事、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丝丝入扣、条理清晰、严密工整、毫不煽情、剪辑利落,从而完美还原了一场媒体人的报道征途。最后结尾在办公室尽头接电话一声喂:‘聚焦。’这个妙到巅毫的收尾极其震撼,墨菲彻底将这起‘自上而下的制度性丑陋’完美的搬上银幕,不但挖掘了天主教丑闻的根源,也直指人性深处的冷漠,引人深思。”
  ——肯尼斯·图兰
  “墨菲·斯坦顿的这部新片真实再现聚焦报道组调查大批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丑闻的攻坚过程,真实事件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何况还有一个非常工整扎实的剧本与制作,以及把控着类似惊悚片的速度节奏。而影片也似乎刻意淡化了人物塑造和戏剧性,却以冷静沉稳的步调和丝丝入扣的情节展开做到了引人入胜,配乐、摄影和剪辑起到了极好的辅助作用,几位主演的表演则是拿捏的恰到好处,每个人都有精湛发挥。而影片最成功的是将亵童和性向做出切割,指出这是教会这一全世界最藏污纳垢组织自上而下的制度性丑恶。看完会让人失去对宗教的所有敬畏,虽然内容很残酷但看的无比舒服。”
  ——托德·麦卡锡
  几乎所有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影评人评论都是好评。
  另外,作为与事件紧密关联的《波士顿环球报》,也在头版头条上开辟专栏,发表了对这部影片的评论。
  “在身兼本片编剧和导演的墨菲·斯坦顿的把控下,《聚焦》有着极其冷峻的影像风格。一方面,影片的冷暗色调成功地营造出丑闻被揭示前的那种痛苦和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为了凸显真实性和客观性,影片在大多数场景里采用的是旁观者式的机位以及较为中立的中近景镜头。”
  “同时,《聚焦》在叙事上也显示出惊人的成熟。纵观全片,电影既没有为了博取观众同情而去放大受害者的痛苦,没有为了树立反派而故意丑化具体的神职人员,也没有对‘聚焦’专栏组的新闻从业人员刻意拔高。影片将焦点始终放在对案情和真相的抽丝剥茧上,当报道完成,案情水落石出,影片也戛然而止,当真令人回味无穷。”
  “《聚焦》采用的这种手法是非常内敛和克制的。它既没有刻意地做道德评判,没有刻意地说教,也没有刻意去塑造人物性格,但在影片结束后,它的价值观、情感以及人物却又全都无比地鲜活,这体现的就是导演墨菲·斯坦顿的功力。”
  “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影片在人物的塑造以及电影母题的最终呈现上真正做到了悄无声息而又水到渠成。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形似于纪录片的严肃影片,它用最不煽情的手法达成了最煽情的效果。”
  “总的来说,《聚焦》这部影片,镜头冷静克制,剪辑干净利落,情节抓人,情感抓心。相信所有看过结尾的观众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在看似平和的影像下面,导演墨菲·斯坦顿却赋予了影片足以震撼灵魂的力量!”
  媒体的各种褒奖就像是不要钱一样拼命往《聚焦》和墨菲的头上扔,似乎这部影片是今年以来最好的好莱坞电影。
  一方面,墨菲和影片的影响力巨大,本身也堪称是杰作;另一方面,这也是媒体去年揭露天主教丑闻的某种延续。
  当然,痛打落水狗的事,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喜欢干的。
  点映首日过后,烂番茄网站上收集到了关于《聚焦》的五十五篇影评,好评率百分之九十七,平均得分8。8分;权威媒体综合评价MetaCritic收录45家媒体打分,平均分高达8。6分!
  如果仅仅是媒体和影评人好评也就算了,但影片的影迷口碑同样炸裂。
  CinemaScore影院观众现场打分“A+”,IMDB收录6876用户评分,《聚焦》平均得分9。1分。
  像是IMDB之类的影迷网站和社交平台的普通影迷用户,关于《聚焦》的好评更是层出不穷。
  “聚焦性侵事件本身,却不是影片《聚焦》所要表现的重点,因为这样很容易陷入负能量过载和贩卖话题的噱头,墨菲将大部分笔墨放在揭露丑闻的过程中,最难得是本片没有刻意‘聚焦’造神。而每一个角色都饱满又真实,让观众感同身受也忍不住自我审视,可能越是大银幕,越是前排,就越能感受到表演和剧作的魅力,这也是在小银幕前所不具备的震撼力度,最后字幕打出的大片名单相当震撼,所以片尾字幕放完,全场一片寂静,过了许久居然全场掌声也是够新鲜!”
  虽然影片因为题材的关系,不可能像《黑暗之城》那样备受普通影迷的喜爱,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给《聚焦》打出了十分的满分!
  “在多伦多看完《聚焦》后,今天又看了两次,每次走出电影院时都觉得很感动。一方面为新闻人对真相不留余力的追求和在真相面前的自我克制精神而感动,另一方面因看到权势庇护下的丑恶终将暴露人间所带来的振奋而感动。”
  现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虽然职业影评人依然存在,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各种社交平台,也为一些有着专业素养的影迷,提供了发表自身看法的渠道。
  “导演墨菲·斯坦顿没有卖弄性的在电影中布置悬念或制造噱头,也没有利用这桩丑闻中受害者们任何的伤疤和隐私来吸引关注度,相反,充满自信又低调简速的叙事手法,凌厉无缝、一气呵成的高超剪辑为这部电影赢得尊重和独具能量;以接近纪实文学的清晰骨干携带起整个故事累累脉络,掌控好了多名人物表演之间的平衡,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和微妙联系,一步步带领观众,不知疲倦地走向终点。”
  “这部影片节奏紧张严密,叙事冷静完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墨菲·斯坦顿这次崇尚讲故事的简洁高效,却依然成功的把对每个人物的细描、情绪上的捕捉安置进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中,展现了使用电影语言和镜头暗示的最高把握。”
  还有人将自己的目光对准了影片所反应的整个事件。
  “信仰本质上其实并非对一个神、一种教义的崇拜,而是对人和世界的相信;信任我们能克服自身的局限,能够超越私欲,可以拯救自我与他人。引用电影中天主教会内部精神病理专家、证人之一理查德·赛普的话:教会由人建立,它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我的信仰将永留心中。”
  无论在观众的眼中,《聚焦》达不到《黑暗之城》的高度,但口碑也非常好,这样的口碑对于一部影片的点映上座来说,足够了。
  在这个十一月份的第二个周末,经过周末三天的点映,《聚焦》从北美影院当中拿到了赶到70万多美元的点映票房,单馆票房达到7万美元!
  这样的电影成绩和点映口碑,给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巨大的信心,他们决定稍稍改变策略,从下个周末开始,大规模扩大《聚焦》的放映影院,而且迅速与北美院线联盟就此达成了协议。
  北美的院线公司也乐于放映墨菲的影片,过往的无数事实证明,墨菲的影片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盈利。
  墨菲除了配合二十世纪福克斯和CAA的宣传公关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影片的各种最新数据,不过让他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