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91章 五级传播
因为罗斯从事的行业的关系,毒品肯定会在影片中频繁出现,墨菲之前已经拍摄过一部牵扯到大量毒品镜头的影片,《华尔街之狼》中的一些方法,现在完全可以拿过来使用,比如使用维他命粉末代替古柯碱,这样拍摄中那些吸毒的镜头,既能够真实再现,还不会影响到演员的身体。
罗斯是七十年代生人,墨菲不是拍摄他的生平,而是截取八十年代到世纪之交这段时间内的重点事件,为了让影片有种八九十年代的质感,在跟菲力·拉舍尔讨论了一番之后,墨菲决定放弃数字技术,转而使用胶片摄像机。
就像他之前说过的那样,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旧技术,都是为影片本身服务的。
当然,像这样小规模投资的一部影片,墨菲不会使用IMAX摄像机,而是使用最普通的35MM胶片。
但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胶片的生产和销售,柯达每年出产电影胶片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业内还有传闻,柯达极可能会在最近几年彻底停产电影胶片,这对喜欢使用胶片的导演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好在胶片虽然因为数量的减少价格稍有上涨,但也不是剧组负担不起的,而且墨菲只为这部影片划出了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拍摄时间,也不会像拍摄商业大作那样,拍摄上千分钟的镜头素材。
坚定了最初的制作理念之后,他脑海中关于这部影片的构思越来越清晰。
摄像机、道具、服装、灯光设备、35MM胶片、汽车、资金、布景、现场考察……一项接一项的工作陆续准备完毕,到八月下旬的时候,墨菲也确定了演员阵容,小罗伯特·唐尼饰演迭戈·罗斯,詹姆斯·弗兰科出演与迭戈·罗斯有勾结的警察,乔纳·希尔是迭戈·罗斯的做账会计,通过试镜的泰瑞斯·吉布森出演光头黑人……
另外,玛格特·罗比也加入到了剧组,出演罗斯的初恋情人。
剧组的筹备也进入到了收尾阶段,墨菲预计最晚不超过九月中旬,这部影片就可以在洛杉矶开机拍摄。
与此同时,《混乱之城》也从北美悄无声息的下档了,经过长达二十多周的放映,这部影片的最终北美票房不仅突破2亿5000万美元大关,还一举冲突2亿6000万美元,累计高达2亿6127万美元。
北美出色的表现,也拉动了全球票房,影片在海外市场的放映也基本结束,剩余的小市场能拿到的票房数字也极为有限,目前全球票房达到5亿8850万美元。
不过,这部影片不可能突破6亿美元大关。
这样的票房数字,并不能够让二十世纪福克斯收回制片加宣发总计3亿美元的投资,好在影片还有周边收入,根据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估算,等到下个月这部影片发行DVD、登陆电视台和进入网络渠道之后,会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内收回成本。
不管怎么说,这部影片虽然不会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大赚,但收回成本产生一定的盈利完全不是问题。
相比于《混乱之城》可以说是成功的表现,同期上映《雷神》的表现就要差多了,这部影片早在七月底就从北美院线当中消失了,漫威影业最终公布的北美票房数字是1亿3890万美元,全球票房目前不到3亿美元,而且也不可能再超过3亿美元。
墨菲听小罗伯特·唐尼提过,漫威影业内部对于雷神这个人物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以《复仇者联盟》导演乔斯·韦登为首的一批人,主张剪掉所有关于雷神的镜头,以便这个人物拖累整部影片。
但凯文·费奇是个明白人,坚决反对这么做,而且《复仇者联盟》已经拍摄完毕,后期制作都进行了相当的一部分,如果去除掉雷神这个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补拍,已经进行的后期制作也要推倒重来。
这样的争执,在凯文·费奇获得华特迪士尼的全力支持后结束了,据小罗伯特·唐尼所说,乔斯·韦登被凯文·费奇刨除到了后期制作之外,由他自己全面接管《复仇者联盟》的后期制作。
墨菲和小罗伯特·唐尼都觉得很正常,好莱坞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就没几个,大部分导演都是现场的表演和拍摄指导而已。
距离开机的时间越来越近,负责这个项目的卡拉·费斯也专门来到剧组,与墨菲沟通影片的宣传广告事宜,毕竟影片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想要在颁奖季有所作为,必然要进行足够力度的推广。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用合适的方式来打广告。
“我们科学总结了前几次颁奖季的情况。”卡拉·费斯也不用跟墨菲废话,有什么好直接说就可以,他们之间的交情不会成为合作的障碍,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分析了媒体传播和公众关注的规律后,结合电影销售周期,决定采用‘五级传播’方案,当你完成制作时,通过各种宣传平台,提高影片的认知度,延长社会关注期,保持电影热度。”
“可以。”墨菲在这方面没有意见。
虽然二十世纪福克斯投入的自己不算高,但也筹集了两千五百万美元之多,既然有了投资,当然想要看到产出,那宣传推广必不可少。
卡拉·费斯将一份计划书推到了墨菲面前,墨菲也打开了看了看,上面只是些大致的推广框架,并没有详细的具体内容。
“第1波:影片上映前2周,通过平面媒体进行消息发布。”
“第2波:影片上映后2周,传统媒体话题炒作。”
“第3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天的电视和电台集中高强度传播。”
“第4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个月,网络持续追踪报道。”
“第5波:影片上映后8周的杂志强化和延长热度期限,以为奥斯卡做准备。”
虽然具体的内容要根据到时的情况制定,但这样的框架也是影片在颁奖季内能获得足够多关注的保证。
这样的推广是必须的,对于任何一部有一定野心的影片来说,广告都必不可少。
广告有告知、说服、提醒、强化等作用,大部分广告前期都是为了告知和说服,而当品牌比较大时,就需要强化了。
这些放在电影产业上面同样适用,墨菲不会觉得墨菲·斯坦顿作品这个品牌有多么大了,就不需要推广了,他的知名度比可口可乐如何?比麦当劳如何?比路易斯威登如何?
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广告推广。
所以,墨菲从来都不会自命不凡,认为以他的号召力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宣传推广。
相反的,他的认知里面,宣传推广反而是必须的。
首先,好莱坞电影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消费者又是那么容易被拐跑,如果别人做广告,他不做,那么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关注你的竞争对手而选择忽略他,那他就悲剧了。
其次,很多时候,消费者选择一部电影的行为是很随机和偶然的,他不去时不时的提醒一下,不去强化一样他在消费者脑袋里面的形象,那们很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他,千万不要觉得用户对他这个导演有多忠诚,还是悲观点好。
另外,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在不断扩大,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他不打广告,那么新的消费者就被对手拉走了,他就守着那几个老用户过年吧。
再有,市场变化,相关的广告策略也要跟着变化,要知道,广告很多时候不只是为销售,还有品牌,还有理念,一个电影品牌越大,就越需要重视这些。
当然,电影广告不是追求一味的创新,就像卡拉·费斯的这份大致计划,首要的是在看是否匹配墨菲和这部影片潜在的消费群体。
这部《迭戈·罗斯》毕竟不是一部大众类型的影片,即便在独立片当中,也属于较为小众的类型,一定要找好自身的定位。
原本,墨菲考虑过影片是否换个名气,就像茱莉亚·罗伯茨拿到奥斯卡的那部影片一样,《艾琳·布罗克维奇》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怎么都比不上大洋对岸翻译的《永不妥协》的片名,但在与盖尔·加朵、小罗伯特·唐尼和卡拉·费斯商业过后,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反而像《艾琳·布罗克维奇》一样,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片名。
这也是好莱坞一些人物传记影片常用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方便与制作发行公司进行宣传推广。
“如何把广告效果最大化是好莱坞公司梦寐以求的。”
说完工作,卡拉·费斯跟墨菲闲聊了几句,“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线上线下广告费都暴涨的年代。”
“幸好我不用掏广告费。”墨菲随口开了句玩笑,接着问道,“这半个多月在忙什么?都没怎么看到你。”
卡拉·费斯站起来自己去接了一杯水,端着回来的时候,说道,“《混乱之城》的票房在太平洋另一边的市场上面,出现了一些意外。”
第592章 阴暗处的霉菌
“意外?”
靠坐在自己的高背椅上,墨菲看着卡拉·费斯,显得很关心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混乱之城》都是他执导的影片,“难道是中影集团又要拖欠影片的分账收入了?”
坦白地讲,中影集团在好莱坞的口碑真的不怎么样,像拖欠的分账的事做了不止一次半次,问题是好莱坞电影想要真的在那边的市场有所作为,中影集团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市场的现实情况摆在这里,那边又有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者,好莱坞公司不可能放弃,某些时候也只能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当然,中美双方的第二次世贸协议谈判近在眼前,其中以电影为首的文化产业,就是谈判中的重要部分。
墨菲以为中影集团又准备赖账,反正赖了不是一次两次,没想到卡拉·费斯直接摇头,“不是,比这个还要严重。”
“呃?”墨菲疑惑不解,“还要严重?”
他似乎想到了一些,一时间却又没有明确的概念。
“《混乱之城》这次在那边拿到了大概1亿2100万RMB左右的票房,取得了你能在那边上映的影片最好的票房成绩。”
卡拉·费斯端起水杯,又喝了一口,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票房数字应该再增加1000万到1500万RMB左右。”
“原来《混乱之城》在那边的票房成绩有这么好。”墨菲本就没抱什么希望,所以也没关心过,“比我预想的好多了。”
卡拉·费斯耸了耸肩,“如果不是被人偷走了一些,应该会更好。”
听到这话,墨菲刚才模糊的想法瞬间清晰,“你是说《混乱之城》在那边被人偷票房了?”
偷票房这种事墨菲一点都不陌生,哪怕在监管严厉的北美也不会完全杜绝,不过比较少见而已,而太平洋对岸的市场刚刚起步,他隐约记得,关于偷票房的新闻,曾经他生活在大洋另一边的时候,就被媒体曝出过许多次,其中还有受害方的制作和发行公司炮轰“黑心”院线。
墨菲微微皱眉,“有确切的证据?”
这种事情换成谁都不会高兴。
“没有……”卡拉·费斯摇了摇头,“对方做的比较高明,不是简单的出票偷换,我们找到了一些线索,却拿不到确切的证据,我们毕竟是外来者,如果中影集团不发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墨菲点了点头,隐约记得不少好莱坞电影都在这方面吃过亏,好像中影集团也没拿出什么有力的措施。
卡拉·费斯又说道,“目前我已经让远东分公司的人与中影集团接触了,詹姆斯也在联络美国世贸谈判组的人,尽可能给对方施加压力。”
她站了起来,“总要为以后考虑。”
二十世纪福克斯又不是在那边做一刀切的买卖,肯定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卡拉·费斯走后,墨菲坐在这里回忆了一番自己记得情况,被偷掉的票房肯定会影响到他这个导演的票房分红,不过貌似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好莱坞六大公司联合起来,向老美的世贸谈判组施加压力。
但他清楚的记得,好像未来好几年之后,偷票房在太平洋对岸还是层出不穷。
偷票房,是指电影院瞒报电影观众人数的行为,是一种电影业中常见的“偷梁换柱”现象,是由于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种原因产生的,电影院可以通过偷票房来谋取私利,造成对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等的损害。
曾经墨菲的导师给他们这些学生举过一个很简单明了的例子。
典型的偷票房就是让人拿着A电影的票去看B电影,这样B电影的票房就都算到A电影了。再就是手写票,只要不机打就不会录入售票系统,等人拿着票走了后再偷偷出张A电影的票,还有高端点的就是修改售票系统数据,不过他的导师也只是听说,技术含量太高,基本上没什么实现的可能。
现在观众都聪明了,票房不是这么好偷的了,给人A电影的票让人去看B电影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是偷票房,剩下的就是举报不举报的问题,风险太大。
这些都是最为初级的偷票房的手段。
一如滋生在阴暗处的霉菌,“偷票房”不仅对影片、对片方都带来极大的伤害,更可怕的是它还悄悄腐蚀着这个行业。
总体来说,大洋对岸的这个行业可以分为制作方、发行方和院线三部分,三方一般都有着明确的分成比例约定协议,但商业永远逃不过一个利字,偷票房正是产生于这三方强烈的趋利心理。
院线为了获取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压缩实际票房,被雪藏的起来的隐形票房,则可由影院独享,而无须和片方分账。
说到压缩电影实际票房的手段,院线可谓煞费苦心,较为初级的做法包括手写票、无票入场、废票入场。这些类型的电影票均不会计入电影的实际票房中,但是院线却实实在在地收了观众的电影票钱。
这种独吞票房的简单做法一直备受院线青睐,但可惜的是,危险系数却很高,因为片方实地的审查监督并不容易躲避。
伴随着片方的监督的加强,院线的做法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捆绑套餐”的路数。
举例来讲,假如院线和片方商定的最低售卖票价为30元,在这一前提下,如果院线的单张电影票价是40元,那么这40元就必须和片方分成;但如果将电影票+爆米花+饮料进行组合捆绑式销售,并将价格提高到50元,其中20元被算作是爆米花+饮料的价格,剩余达到最低售票价格的30元为电影票价格,那么院线只需要将这30元同片方分成,而爆米花+饮料的20元便可纳入影院个人收入。
院线的作为远不止于捆绑套餐,院线记账、报账双系统可谓是又一次偷票房的策略升级,院线的报账系统是与国家票房监控系统联网的,这也是大众和片方获知电影票房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另一套票房系统即记账系统则是由影院私自设置的,这套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同样可以出机打影票,但票房却被影院自己私吞了。
这样一来,片方好像成了被院线蓄意谋害的单纯小绵羊,但事情永远没有这么简单,某一部电影片方与影院合体偷取另一同档期电影票房的现象才是屡见不鲜。
片方+院线,用太平洋对岸的话来说,“团结”就是力量。
的确,合作意味着双赢!假如有两部同档期上映的高人气电影A和低人气电影B,A电影答应给院线百分之十的票房收入,而B则愿意奉献百分之二十的票房收入,院线无疑更倾向于B电影,因为分成更高。为了吸引更多观看B电影的观众,院线的基本做法是提高A电影的票价,同时降低B电影的票价。
但若此举不成,院线则会选择偷梁换柱的巧妙方法,和B电影片方合作,偷取A电影的票房。具体做法便是和观众约定,以B电影的低价卖给观众B电影的电影票,但播放的却是观众想看的A电影。
这样一来,观众花低价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影院得到高额分成,B电影片方有了光鲜的票房成绩,而A电影片方则总觉得哪里不对……
除了偷梁换柱、转移腾挪,更多的是变相的偷票房,比如片方也想出了增加排片量就返点和包场刷票等一系列做法引诱趋利院线与其合作。
相比于前面的那些,在太平洋对岸的电影市场,这种“变相”偷票房的事情反而屡见不鲜,只要对电影行业稍作了解,就可以看到太多太多。
比如幽灵场刷票房刷出来的票房冠军之类。
还有一种偷票房,是所有人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从上面压到下面来的硬性任务和指标。
曾经墨菲看过的一部典型的颜色影片,在其上映期间,这部明显老掉牙的过时电影,竟然一举击败众多热度较高的商业影片,一段时间之内,以百分之十的排片拿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全国票房……
墨菲那时看到的小道消息,对于该影片,七大衙门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发行方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让利。”
在其上映的第二日晚,网络上甚至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