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宝-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叔真心搞不明白,难道他没推荐的铺子,就全是良心商店?所以对于这种人,大叔觉得他们被宰了,也是活该,不值得同情。

相比之下,祁象这种,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人。

祁象很清楚,一个掮客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做新手的生意,只是点缀而已。真正让他们赚钱的,那是回头客。

所以接待新人的第一笔生意,他们绝对不会坑骗,反而事事考虑周全,务必让新人感受到他们的诚心诚意。只要生意成了,彼此感受到诚意,建立信任的关系。那么以后,才能源源不断的赚取雇佣费。

可能一些店铺的老板,还抱有宰一个是一个的心理。但是掮客更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绝对不会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

祁象很清楚掮客的心理,自然比较放心大叔的推荐。

“小哥,这边请。”

大叔很高兴的引领祁象,绕过了街头附近的几间铺子,然后拐了一个弯,进入一个岔路,然后在岔路边上的一个铺子停了下来。

此时,大叔小声解释道:“小哥,你不要看这铺子有些偏,实际上这里的店家是能耐人,他年轻的时候,单枪匹马自己一个人到边疆闯荡,帮人在河里捡了十年和田玉,然后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人脉,才回来开铺子。”

“几十年过去,凭借当年的人脉关系,他每年都能够在和田弄回来一批玉。”

大叔感叹道:“那些玉的品质,非常的不错。真正的老行家,老顾客,都喜欢来他的店里买东西。所以位置偏,不要紧,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吗?”

祁象微笑,不说信,也没说不信。反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大叔也明白,所以也没有废话,就在铺子门口,直接叫唤道:“六爷,在不在?”

“……在呢,哪个!”

片刻,铺子之中,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随即有人走了出来。

祁象看去,只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走来,他身穿黑衣绸布,底下是一双布鞋,手腕中戴了一串玉料珠子。

祁象目光一闪,从玉料珠子闪光透亮的色泽,就可以知道,那是籽料。

籽料,又叫籽玉,或子玉。那是高山玉料,在风化的过程中,滚落到河水之中,再经过河水千万年的冲刷,自然形成的一种珍贵玉石。

籽玉如鹅卵,十分的光滑,不仅稀少,而且品质优良。

与山料相比,籽料质地更为细腻、滋润、致密、坚硬,尤其它那一层天然沁色的外皮,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

老人手上的玉料珠串,就是这样,由七八枚大小相等,却色彩不一的籽玉组合而成。在阳光的映照下,籽玉的糖皮沁色斑斓,散发出绚烂的光芒,十分的瑰丽,漂亮。

祁象乍看,立刻问道:“串子卖么?”

“什?”

老人和大叔,同时一愣,没反应过来。

“这串子!”

祁象伸手,指着老人手腕上的玉料珠串,直接开口道:“一百万,卖么?”

“啊呀!”

大叔一听,有些啼笑皆非,不过还是赶忙引见道:“六爷,这小哥想买些质量较好,又有保障的玉料,所以我给您带过来了。”

老人恍然,招手道:“好,挺好,来者是客,快请进吧。”

祁象一边走进铺子,一边问道:“六爷,你的串子,卖不卖?”

“哈哈,小伙子,你的眼睛,也有些贼利。”

老人大笑,摸了摸手腕的玉料珠串,脸上充满了笑意。然后,他却摇头道:“这是我当年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捡玉石的时候,私下给自己扣留了几颗,算是作为纪念了。养了几十年的东西,有感情了,不卖。”

“哦。”

祁象有些失望,毕竟他一看到籽玉珠串,就隐约发现,这些籽玉散发出一丝丝灵气,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有灵气,哪怕灵气再微弱,也比没灵气的东西好使百倍。如果老人答应卖给他,那么他也懒得再看其他玉料了。

老人察颜观色,又连忙笑道:“不过你放心,我店里的东西,不会让你失望的。”

能开口报价一百万买珠串,说明祁象很有诚意,也有经济实力。

这样的顾客,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都极受店主的欢迎。老人是开门做生意的,肯定不会把这样的顾客拒之门外。

旁边的大叔,也开腔笑道:“小哥,虽然籽料比较少见了,但是想必六爷手上,也肯定还有存货。是不是呀,六爷?”

“……有到是有,但是少!”六爷皱眉道:“就算是有,也被一些老顾客提前预定了,货还没有回来,就已经让他们瓜分一空。”

“倒是还有一些品质不错的山料,不知道小哥是否感兴趣?”

六爷沉吟了下,继续说道:“对了,如果你非要籽料不可,也不是没有。最近我有个老朋友,他在鞍山搞来了一批河磨玉,也算是籽料。”

“我当时看到了,仗着多年的交情,硬让他匀了我一些。”

老人微笑道:“那些河磨玉,也算是岫玉的精品,品质还是很不错的。小哥,你要不要也看看?”

“可以。”祁象无所谓:“看看就看看。”

“行,那你稍坐。”

老人笑道:“茶是现成的,渴了就自己倒。我去拿东西,你们自便。”

。。。。。。。。。。。。

月底,还有月票么,请大家支持一下,谢谢了。

第345章千年璞

铺子之中,在角落摆放了茶几、椅子。

茶几之上,炭火暗红,在烧着一壶茶。显然,客人没来的时候,老人也在自己煮茶喝,十分悠闲自在。

“小哥,坐。”

一边的大叔,也没把自己当客人,驾轻就熟的坐下来,取来两个干净的杯子,拿壶倒茶,代替老人待客。

祁象坐下,也不急着喝茶,而是打量店铺的情况。

这铺子,大概有五十平方,还算是比较宽敞的。一个个玻璃柜子摆开,里头陈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玉石。

不同材质的玉石,颜色不一,琳琅满目,在灯光下散发精美的光泽,很瑰丽。

当然,由于质量、品质的不同,玉石也不全都是漂亮的,也有一些不怎么好看的存在。或是灰黑,或是暗褐,有坑有洼,有绺有裂,各种风化、水蚀的痕迹,随处可见。

一些玉石的卖相不佳,价格自然低廉。

祁象目光一扫,就看到旁边的柜台中,有一个木盘上,盘上是十几颗,只有拇指大小,如同鹅卵石一样的东西。

“这是……籽料吧。”祁象随口问道,多看了两眼。

旁边的大叔一瞄,就笑道:“是啊,是籽料,和田籽料。”

“哦。”

祁象点了点头,也没怎么在意。

才说着和田籽料稀少,这里却有一大盘,换成另外的人,估计要开骂了。

然而,祁象却很淡定,或者说明白其中的原因。

要知道,籽料也分级别的。或者说,但凡玉石,都有级别之分,质量不同,在价格上就存在天壤之别。

柜台上的玉石,是和田籽料没错。问题在于。这些籽料的品质却不怎么样。

一颗颗籽粒,颜色各异,或青或白或黄,或是几种颜色交杂。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纹理。这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

但是作为曾经的行家,祁象非常清楚,这样的籽料,无疑是最低端的品种。

无论是什么行业。最低端的东西,绝对不会稀缺的。所以祁象与老人、大叔,一直在谈论的和田籽料,绝对不是这些柜台中这些东西。

他们在说的籽料,或者说整个行业,约定俗成认定的上等籽料,起码是白玉级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上等白玉为佳品。

君子比德于玉,白玉纯粹无暇,温润圣洁。所以成为了君子的象征。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喜欢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的白玉。

或者说,和田籽料不算少,但是和田白玉籽料。肯定不会多。

祁象依稀记得,在三四年前,收藏最狂热的时期,一克籽料白玉。能够炒到上万元。更恐怖的是,白玉以上等级,也就是羊脂白玉籽料,报价十万元一克。

那个时期,价格都疯了。

不过那个时候,他只是古玩市场上的混子。这些消息只是道听途说。至于真真假假,也说不上来。只是空**来风,多少也有些靠谱。

当然,这两三年来,市场也逐渐变得理智,十万一克的天价,应该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品质上乘的和田白玉,五六千一克,也很正常。

如果是白玉籽料,价格再高一些,也不稀奇。

祁象不是为了自己收藏,而是要刻录符阵,要买,肯定是要买好。要是质量不达标,导致符阵功败垂成,那就是白浪费钱了。

在祁象打量店铺玉石的时候,老人也抱着一个小箱子,慢慢走了回来。箱子挺沉,他手臂发紧,走路颤巍巍的,很慢。

“六爷,让我来……”

大叔见状,急忙上去帮忙,搭了把手。

两人合力,小心翼翼把箱子搁在了茶几的旁边,平安放下。

“呼,老了。”

老人吐了口气,抹了额头上的汗,笑道:“这一箱东西,以前我一只手,就随便提出来。现在不行了,才走几步,就是一身的汗。”

“六爷,这箱东西,少说也有上百斤,你能抱得动,已经非常厉害了。”

大叔赞叹道:“身子骨硬朗的程度,也不比年轻人差多少。”

“马屁……”

老人哈哈一笑,随手就把箱子打开,示意道:“小哥,来看看吧。和田山料,还有岫岩河磨玉……”

祁象在看,然后就知道,老人压箱底的东西,果然不差。

一眼望去,玉质的闪透,亮白光泽,就从箱中映入眼睛。这种润白之光,那是上等玉石独有的光华。不像在店面柜台中摆放的玉石,说是玉,其实石的成分,更多一些。

玉石,玉石。

玉和石,虽然是连起来的名词,但是成分的多与少,就决定了东西的品质。

低端的玉石,价格比较低廉,经过抛光打磨之后,再涂上一层蜡,肯定十分的鲜亮,在普通人的眼中,也算是比较漂亮的宝贝。

但是在行家眼里,那些玩意儿,只能算是商品。

商品,往往意味着价格不高,品质一般,与其说是玉,不如说是石。在石头的表面,有一层玉光而已,甚至还有赝品。价格从十几块,到上千块不等,那是给普通人的玩赏之物,满足他们对于玉石的需求。

真正的行家,那是从来不玩商品的。他们要玩,最起码要玩正品。

所谓正品,自然是指真正的玉,宝石。这种玉,不需要怎么抛光打磨涂蜡,只要琢磨成型之后,随便粗磨一遍,只要不刺手就行。

因为,资深的行家都清楚,类似这样的宝玉,要养,要盘。只需耐心的盘养几年,这玉自然形成一层包浆,变得十分温润光滑通透。

这种盘养出来的玉,绝对是珠光宝气,华光绚烂,根本不是低端玉石能够比拟的。

低端的玉石,完全没有盘养的价值。有些质量差得,越盘越烂,不如保持抛光打蜡时候的状态,反而更好。

显然,现在老人拿出来的东西,就是正品玉石,品质上乘。

“料子很好啊。”

大叔看了两眼,称赞道:“六爷,这些是新货吧,才开采不久的。”

“是啊,才在山里挖出来,时间不超过两个月。”

老人伸手,把一块西瓜大小的玉石搬出来,搁在茶几上,让祁象看得更清楚。然后,他也在旁边解说:“这是和田山料,密度还可以,很不错……”

“嗯。”

祁象审视,只见这块山料,有棱角,且有风化痕迹,多绺裂,甚至还有一些斑点。但是瑕不掩瑜,从整体上看,山料玉石内蕴光泽,呈半透明状,品质绝对不差。

“是不错。”

祁象观察片刻,也有些失望:“不过与籽料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这是肯定的事情呀。”

老人无奈苦笑:“不管是皮色、皮孔,或者是分量、结构,以及沁色、水润度,综合各方面考量,都是籽料完胜山料。”

“问题在于,大家都清楚这个道理,才造成籽料价格的疯狂上涨。但是价格再高,也是供不应求。一旦有好货色,早被人预定光了。”

老人叹气道:“东西在和田挖出来,再转到我手上,不知道过了几道手。一层一层关卡下来,我也没分到多少,难啊。”

“如果你非要和田籽料不可,那就要等了,等几个月,或者半年……”

老人估算了下,笑着说道:“定单已经排到半年后了,你能等吗?如果,你真能等,那我也可以保证,半年之后,可以给你搞来一颗羊脂玉级别的和田籽料。”

“……等不了那么久。”祁象摇头。

“那就没办法了。”老人遗憾道:“毕竟我手上的货源有限,没有的东西,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此时,大叔插话道:“没有和田玉籽料,不是有河磨玉吗?河磨玉,那可是岫岩玉中的精品,有千年璞之称。在品质上,也与和田玉不分上下,非常不错的。”

河磨玉,千年璞,这绝对不是夸张。

要知道,河磨玉出自岫岩偏岭细玉沟的河床里,它外包石皮,内藏美玉。在河床里经过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河水和沙石的冲击、磨涮,表层逐渐氧化形成成石皮,而内部的美玉完好无损被包裹起来。

这样的东西,自然不比和田籽料差多少。

而且,从史料考证,中国的玉石产地,最早的,除了南阳独玉以外,就是岫岩玉了。而大名鼎鼎的和田玉开发,至少是汉代时候的事情,等丝绸之路开通了,才从西边传入中原。

所以有人根据这个史料推测,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也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其中的玉料,很有可能就是河磨玉。

因为磨河玉,多数是璞玉,石皮包裹美玉。一般人不懂,容易把璞玉当成石头,只有把石头剖开,才能够看到其中的内秀。

这方面的特征,与和氏璧的由来,非常的契合。

所以说,当年的和底璧,就是源于河磨玉,似乎也说得过去。

当然,古往今来,关于传国玉玺和氏璧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的真真假假,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有实物的鉴赏论证,一切猜测都是空话,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第346章巧舌如簧(求月票支持)

“千年璞,河磨玉……”

在大叔的提醒下,祁象的目光一转,又看向了箱子。只见箱子里头,除了那些山料之外,还有几块颇为圆润,卖相不佳的石头。

那些石头,就是河磨玉了。

此时,老人伸手,把一块香瓜大小的石头拿出来,小心搁在了茶几上,与山料并排摆列。两块玉料,截然不同,表相完全相反。

山料,有棱有角,充满了风化的绺裂。另外的一块石头,就是河磨玉,它的表层包裹了一层红褐色的石头,在水蚀、河沙磨挲之下,有些坑洼。

就是在坑尘之间,露出了白净的肉玉。

有了这些肉玉,才可以确定,这是河磨玉。在古代,也称之为璞玉,石包玉。

说起来,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河磨玉,同样是玉石在高山上经过风化,然后碎裂掉落到河中,经过河水千万年的冲刷,被磨成了鹅卵石状,才最终形成宝玉。

但是两种玉的表现形式,却有些差异。

和田籽料,个头一般比较小,小巧玲珑,沁色多变,五彩斑斓。

有些人,就是爱玩这个沁色,觉得通透油润的玉石之间,多出来的沁色,非常漂亮。所以有时候,有沁色的籽料,比没沁色的籽料,价格更高。

当然,也有人觉得,玉贵纯,色泽纯粹,这才是玉的极致,所以更喜欢纯色玉。白的,就是白的,黄的就是黄的。颜色一杂,就不好看了。

总之,玩玉赏玉,那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因人而异。而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玉质,就有不同的行情,不能一概而论。

全国各地。玉石市场成千上万,同城市的不同店铺,价格都有区别,更不用说不同的城市之间。存在的价格数差了。

不过,也有一点相同。和田玉的卖相,绝对不差。

与之相反,河磨玉的品相,就有些差强人意。不怎么起眼。

石包玉,外层是石头啊。石头再光滑,也是石头呀,正常人看石头,谁会觉得是宝贝?也难怪当年,卞和把璞玉献给楚王,反而被砍了双腿。

这也正常,不管是谁,看见有人捧着一块石头,告诉自己。这是宝贝,十分珍贵。估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是神经病吧,把我当成傻子么?

现在,祁象观望这些河磨玉,也有类似的感受。

当然,他比楚玉聪明,至少明白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更加清楚,河磨玉之所以珍贵。也肯定有它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怎么鉴赏河磨玉。

当下,祁象伸手,询问道:“六爷。这里有手电筒么?”

“有,当然有。”

老人一笑,直接在茶几边上的抽屉中,取出一支强光的手电筒递过去。

电筒在手,祁象直接按了开关,一道炽烈的光束就打落在一块河磨玉上。就在这一瞬间。石皮包裹的河磨玉,立刻变得十分通透。

强光照射下,一抹漂亮的黄白色光泽,就在薄薄的石衣之下,仿佛一汪碧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