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20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天元心中不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

    要知道,之前克里斯纯粹是送给他保证金,就拿出了那么珍贵的瓷版画和宋代钧瓷。

    这一回,又能给什么好东西呢?

    这可是要跟他和谈的,这份礼物,肯定不会太轻吧,太轻了根本就显不出诚意的。

    想到这里,他竟然心中有些期待。

    张天元将盒子拿在手中,而后轻轻打开,只见里面是用上等的黄色丝绸装饰的内衬,这一点就更加切合这箱子的中国风了,难不成这里面装的是什么顶级的中国古董?

    一想到这。

    张天元心中的期待便更加浓郁,甚至有些小小的激动。

    他伸手把那盒子里盖在宝贝上的黄色丝绸揭了开来,当下面的东西漏出来的时候,张天元顿时感觉自己的眼前猛地一亮。

    这种眼前一亮,可比之前他见到那七彩王座的时候要浓郁得多。

    不用看,张天元便知道这是三块印章。

    看起来像是玉石雕刻,中间以链条连接。

    张天元心中不由一喜。

    最近几年,玉雕玺印在拍卖市场上可说是表现抢眼,其中“清康熙雍正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下以1。0492亿港元成交,可见玺印的收藏价值。

    在中国,印章大略可分为公章与私章两种。

    公章的造型通常正统单调,较为公式化,且具备一定的法律效能;私章则为个人使用的印章,一般造型精巧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欣赏把玩价值。

    印章通常都有印钮,印钮又分立体钮和博古钮。

    将印钮雕成各种立体图形的即为立体钮,其图案可以是单独的神兽、动物、人物,也可组合出现,比较常见的有龙、凤、生肖、仙人、瓜果等。

    以上这件作品采用的正是立体钮,整件作品构图简洁,庄重大气,以瑞兽为钮,别具沉肃威严之气。

    博古钮又名“平钮”,是指在印身四周以浅浮雕手法雕琢而成的印钮,常见的有仿古饕餮纹、雷纹、云纹;也有山水、人物、花鸟等浮雕。

    上面这件作品就属博古钮类印章,器身浮雕鱼戏莲叶图,纹饰层次分明、秀雅生动,别具文人情趣。

    私章之中,还有一个颇为风雅的类别,那就是闲章。所谓闲章,即姓名、字号用章之外的其余印章。

    一般认为,闲章是由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镌刻吉语外,还常被用以镌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闲章的用语选词有反映主人生平、籍贯和雅号,如郑板桥的闲章“七品官耳”;

    也有直接揭示作品内容的,如李苦禅先生画鹰时常钤“鹰击长空”印;

    画牛则多用“孺子牛”印;

    还有提取格言、警句明志,或自拟词句以自勉的闲章,如齐白石“不成画”、“门外人”和“浮名过实”等闲章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和田玉印章的价值,一看材质,二看工艺。

    先不说这印章究竟是什么,单纯从材质和工艺上来讲,那便是绝对一流的。

    用的是和田玉中最难得的羊脂白玉、血玉、金玉。

    三块印章颜色不同,但材质绝对上等。

    而且从工艺上来看,也肯定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再看这造型,让张天元不禁想到了曾经已经弄到手的乾隆的田黄三连印。

    那田黄三连印当然是国宝级别的珍贵。

    不知道这三连印,又是什么。

    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件宝贝拿了起来。

    不用问,三条链子也是用三种颜色的和田玉精心雕刻出来的。

    不仅极为精细,而且看起来非常上档次。

    三枚印章,一块为方形,一块为圆形,还有一块则是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椭圆。

    当他轻轻拿起印章,去看底部的刻字的时候,心中的震撼,瞬间就充斥了整个心里。

    这和田玉三连印竟然也是乾隆亲手督办的印章!

    这个乾隆皇帝,还真得是个印痴啊。

    虽然听说这家伙一生用过上千块印章,有些在石渠宝笈之中记载,而有些则没有。

    这和田玉三连印便没有在石渠宝笈之中出现过。

    或许有人认为它没有出现在石渠宝笈之中,便价值不如田黄三连印。

    但在张天元看来,却绝非如此。

    石渠宝笈是衡量古董价值的关键参照物,但却并非绝对的。

    且不说这东西是乾隆皇帝的印玺之一,单纯以其珍贵的材质和工艺来说,就已经让人痴迷了。

    而且张天元曾读过一些有趣的文字,是出土古籍之中记载的。

    据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帝都故宫的时候,偷偷带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一件虽然很小,却是特别的珍贵。

    溥仪把这件国宝藏在棉衣里,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溥仪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溥仪秘密收藏的这件东西,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叫“乾隆和田玉三连印”,也叫“乾隆和田玉三连玺”,是由三枚印章组成。

    这件三连印虽然造型小巧,可它其中却有大大的名堂。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图文字样的篆刻,还是做工的技巧方面,和田玉三连印都有着不同寻常之处。

    而且这套印章和那田黄三连印是一起督造的,除了用材和造型略有区别之外,其实刻字是一模一样的。

    田黄三连印曾被乾隆皇帝拿出来使用。

    而这和田玉三连印却一直被他珍藏,只有少数人见过,和曾经还感叹,若是能得到此印,他宁愿拿自己的一千件珍贵收藏来换。

第四四六六章 伴礼() 
    张天元仔细看过这这枚印章,其中的方形印刻有“乾隆宸翰”。

    椭圆形印刻有“惟精惟一”。

    圆形印刻有“乐天”字样。

    “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乾隆皇帝想以此来表明自己精益求精、专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

    “乾隆宸翰”和“乐天”玺文,被处理为印章的凸起部分,“惟精惟一”则是印章的凹陷部分,这两种刻印方式都是篆刻中所说的:“阳文”与“阴文”。

    在布局上“乾隆宸翰”采用的是传统标准格式;“乐天”印则是字画结合,在字的的两边增加了螭文修饰,使整个印玺充满了动感灵性。

    “乾隆和田玉三连印”上所有的石环全部是完全闭合的,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

    这跟田黄三连印如出一辙。

    那麽,200多年前的清代工匠是如何做成这三条石链的呢?

    为了把硬邦邦的石头化作灵活自如的细小链条,雕刻者在雕刻的过程中,采取了链雕的技法。

    石质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因为石质坚韧,稍有不慎就回造成链断石破,工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924年11月5日下午,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冯玉祥军队的重重监视下,离开了紫禁城,到后海泔水桥旧醇王府居住,成为一个普通的平民。

    在溥仪搬出皇宫时,带走了很多藏于皇宫中的珍宝,这枚“乾隆和田玉三连印”也在其中。

    1932年3月,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津城迁往春城,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伪满洲国崩溃,溥仪再一次仓皇出逃。

    就在溥仪准备从沈城机场乘飞机逃往日本时,被苏联军队截获。

    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被苏联军队遣往苏联赤塔,这时,这位曾经坐拥天下的清朝皇帝成为了一名阶下囚。

    在这几次的辗转中,溥仪对自己从帝都皇宫中带出的珍宝多次甄选,最后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留下,偷偷藏在一个黑色皮箱里。

    而这套“乾隆和田玉三连印”以及那田黄三连印,却被溥仪贴身保存。

    就这样,这两套印玺幸运地逃过了一次次的搜检,一直与溥仪贴身不离。

    1950年7月,溥仪被遣送回中国。

    当时正值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社会各界纷纷捐款买飞机大炮,溥仪经过几番考虑,最终将“乾隆田黄三连印”献给了国家。

    但乾隆和田玉三连印却仍旧在其手中。

    至于这东西究竟怎么到因凡蒂诺手中的,张天元不用想也知道。

    恐怕是那特殊的年代,被人带到了英国,然后落到了因凡蒂诺手里吧。

    只是因凡蒂诺似乎对于这和田玉三连印欣赏不来。

    就像张天元对七彩王座欣赏不来一样。

    大家都知道这东西的珍贵,可却并不是特别的喜欢。

    当然,不喜欢归不喜欢,可要让因凡蒂诺将如此贵重的东西送给张天元。

    这老家伙心里头还是非常难受的。

    辛辛苦苦弄到手的东西,结果到最后却为他人作嫁衣裳,变成了别人的东西。

    那种郁闷劲儿,张天元做得很远都能感觉到。

    兴许是老祖宗显灵吧。

    实在不愿意这么顶级的国宝,就成为那样一个白皮鬼的私人藏品吧!

    张天元心中暗笑了一阵。

    但脸上却依旧淡然。

    毕竟对方还在这里,他不能表现得太过激动了,否则被因凡蒂诺这老家伙察觉了,不肯送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这老家伙狡猾得很,他好不容易才把七彩王座搞到手。

    至于别的,还是被这老家伙直接弄到别处去了。

    能弄到这和田玉三连印,当真不易啊。

    这东西,还是等这几个家伙离开之后再好好把玩一番吧。

    “好玩意儿啊,既然因凡蒂诺先生这么有诚意,那这份礼物,我就收下了,按照您说的,我们不会继续对您做什么,大家各自管辖伦敦一半的地下世界。

    具体疆域怎么划分,您到时候跟兰斯洛特商谈吧。”

    张天元笑了笑道。

    “兰斯洛特!那个混球儿竟然是你的人?”

    因凡蒂诺听到这个名字,不由皱了皱眉。

    当初他为了干掉兰斯洛特可是没少费力气,可那家伙就好像人间蒸发一般突然消失了。

    现在又回来,显然是不怕他了。

    “没错,他是我的人,怎么你们两个人之间还有什么仇隙不成?”

    张天元淡淡道。

    “没有,即使有也没关系,这一次和谈,我们双方就是要放下所有的成见。”

    因凡蒂诺对兰斯洛特的恨,自然没有对张天元那么浓烈。

    既然连对张天元的仇恨都可以放下,那兰斯洛特就更不会在乎了。

    “好,既然这样,那咱们合作愉快!”

    张天元跟因凡蒂诺握了握手,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把这老家伙给送走了。

    送走了因凡蒂诺之后,张天元捧着那黄杨木雕盒子和三连印仔细把玩了很久。

    当他准备再把印章放回盒子里的时候,却突然间觉得不太对劲。

    这盒子里面竟然垫着一层纸。

    如果是一般的纸,他也就不在意了,可是总感觉这纸有些特殊。

    好像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用的书写用纸。

    “难不成还有东西?”

    他急忙将和田玉三连印放到了一边,然后将里面的纸取了出来。

    这张纸折叠成了好几层,被压得很平,把东西放到上面,倒也不错。

    他小心翼翼的将这张纸从盒子里面取了出来,然后仔细在桌上展开。

    此帖钩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幅面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

    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

    吾食甚少,劣劣!

    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帖后有明代董其昌、娄坚等跋记。

    从内容上看,此帖是王羲之写给“谢司马”的回信。

    大意是告之近况:“收到您的两封书信,得知您对我的问候,甚感欣慰。现在天气严寒逼人,近来都好吗?您长期操心劳累,我一直挂念在心。我进食很少,身体衰弱,还要勉力作书给谢安司马,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羲之答书。”

第四四六七章 寒切帖() 
    王羲之!

    张天元感觉自己这小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了起来,就像是汽车踩了油门,发动机转子疯狂转动一般。

    没想到这因凡蒂诺送东西,竟然还搭着送了两件宝贝啊。

    一件是那黄杨木雕盒子。

    另外一件便是这鼎鼎大名的《寒切帖》拓本了。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历史上有着“书圣”的美誉。

    从古至今,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名家。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到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一件雅事。

    而这件唐人摹写王羲之的草书《寒切帖》,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完全可以让人一览“书圣”挥毫之美。

    因为钩摹的墨本是直接从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原貌,因而尤显珍贵,世人将唐摹本羲之帖视同王羲之真笔。

    事实上,除了颇受历代书法家的喜爱之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还与历代帝王的推崇有很大关系。

    南朝的梁武帝可谓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生前共搜集了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的作品达15000多件。

    《旧唐书褚遂良传》中曾有记载,唐太宗曾下令让臣子“用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一时之间“天下争赍古书,诸阙以献”。

    由于君王对王羲之的喜爱几乎尽人皆知,因此那时王羲之的真迹在民间可谓只字难求。

    在王羲之的这些作品中,唐太宗尤其对《兰亭序》爱不释手。

    据说,临死前他曾把太子叫到床前,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些他挚爱的王羲之的作品和他一起葬到昭陵,特别是《兰亭序》,让这些书法永远伴他左右。

    可能有人问了,不过是拓本临摹的而已,又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真有那么高价值吗?

    其实历经战乱和时间的磨蚀,如今,王羲之的真迹已无一件存世。

    我们所能见到的王羲之书法,唯有钩摹的墨本和法帖摹刻拓本两种。

    真迹难觅,摹本就拥有了可以与真迹相比拟的艺术研究价值。

    在这两种摹本中,尤以钩摹的墨本价值高。

    此种复制方法始于唐朝,先勾出轮廓,再填以淡墨,主要是宫廷为一些重要的藏品保存副本,因为非常耗时耗工,不仅技术要求很高,失败率也很高,所以非一般百姓能够进行,只在皇宫中才能制作。

    正因为钩摹的墨本是一点点描出来的,所以虽然是一种摹本,但人们能看到其中非常细小的笔触,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

    可以这样说,它绝非仅是原作的仿制品,而是神形兼备地反映原作的风韵。

    尤其是在真迹无存的情况下,这种摹本可谓价值连城。

    目前存世公认的唐摹本羲之帖屈指可数:如《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三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二帖现藏日本;

    当然了,其中《丧乱帖》和《二谢帖》之前就被张天元弄到手了。

    《行穰帖》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姨母帖》《初月帖》现藏辽省博物馆等。

    由此可见,这件唐人摹写王羲之的草书《寒切帖》之价值有多么珍贵!

    张天元仔细鉴赏良久,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王羲之晚年成熟书作的代表,其书体从容随意、沉着流动,是探讨王羲之书风相当可靠的资料。

    史书记载,王羲之7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又博览秦汉篆隶大师之精品,广采众长,并冶于一炉,其晚年书法更是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后人评其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此《寒切帖》之“寒切”二字意为极冷、切骨之冷,王羲之用墨很淡,与此时寒冷的天气有着惊人的暗合。

    全帖为草书,风格平和简淡,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

    其中许多字如“得”“保”“谢”等,笔画并无过多地转折、顿挫,虽简化却是高度概括,做到了点画处意韵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寒切帖》中短短几十字,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意蕴,而且其内容道出的挚友间的深厚感情。

    帖中提到的“谢司马”为东晋名臣谢安,他和王羲之是相交深厚的知己。

    谢安在公元360年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