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20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品的砚台就不会有沙眼或者坑坑洼洼的样子。

    这也是判断一款砚台是否上乘的最基本判断方式。

    这方砚台一上手,张天元就感觉得出,这砚台的石质很不错,在一看磨盘处,那就更不得了了。

    光滑细腻,一处沙眼和坑洼都看不见,这已经说明了手里的这幅砚台,应该不是凡品。

    在伸手在那砚台的磨盘面上轻轻的摩挲一番,更是能够感觉到一种在别的石刻品上所不能体会到的光滑,与细腻,而且还没有其他的石刻品那种冰冷。

    这种特点,在张天元心中立即凝聚成了一个名砚的形象。

    他学到的知识很多,想要轻松判断出这一点,实在非常容易。

    没想到这多达二十块黑色的砚台,竟然都是名闻遐迩的端砚!

    可以被称为“疯狂的石头”的,除了翡翠,其实还有端砚。

    作为历代贡品和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价值历来备受追捧,自从2000年前后,老坑、名坑被“封坑”之后,更是“一砚难求”。

    就算不是古代砚台,也一样非常值钱。

    前一阵子,帝都各大市场疏解升级改造,曾传闻潘家园旧货市场也要搬走,这让张天元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他跟同学一起在那里“淘宝”的往事。

    曾经在那里买了几块上好的端砚,作为自己写字作画的文房用具。

    那个时候他虽然年纪不大,也没有特殊能力,不过却有着一股子闯劲。

    记得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潘家园“铁皮棚”时期,那里经常有不少店家经营文房四宝,其中端砚更是必不可少的吸引顾客的玩意儿。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兴起了一股端砚收藏热,因为当时在国内旧砚还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低廉,更鲜有在拍卖会上拍,所以大量明清端砚精品都被日本买家批量买走。

    当时国内老砚台收藏的人比较稀少,只是初步开始有少量人关注,价位普遍偏低,上千元一块的端砚很少,大多在几百元之间。

    年代上明代的老砚很少,以清代的居多,也有部分民国的,人们当时对端砚的认识和了解还很少,对端砚的历史和文化知之不多。

    那时家中有亲戚已开始喜欢上收藏,但收的东西比较杂,什么古代书法碑刻、明清人物石雕都是我收藏的对象。

    由于张天元的外公热衷书画创作,于是专门留意起文房四宝特别是端砚的店铺,希望能给自己的画案上配几方上好的古砚。

    那个时候,张天元只是想弄个好砚台给外公当做礼物。

    毕竟他上学的时候,外公可是救济了不少学费的,对他也非常疼爱。

    北宋诗人苏舜钦有“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

    记得当时潘家园有几家店铺,虽不是专营端砚,但老旧端砚可谓琳琅满目,足有几十块之多,什么砖砚、山水楼阁砚、动物造型砚、书法题诗砚等等,应有尽有。

    不仅品种繁多,价格还不贵,记得好点的清代端砚500至800元一方,普通的也就两三百元。

    每次去潘家园旧货市场,张天元都去逛那几家卖砚台的店铺。

    记得一次周末去逛,发现一个佛手造型的老端砚,一看就喜欢上了,因为是老坑,年代是清代,必须得拿下。

    该砚体型硕大,长度足有0多公分,抬着非常压手,造型古朴,雕工精细,砚台的砚额部雕刻着非常精细的瓜叶,连叶子的筋脉都看得一清二楚。

    下部雕的是写意的佛手,砚台的背面全部是满工的小麻坑,砚堂上有一道贯穿的冰纹。

    佛手这种造型最早明代就开始入砚,清代更是非常常见,寓意着长寿吉祥,所以多为文人墨客所喜用。

    一番讨价还价,600元抱回家。

    然后送给了外公。

    外公喜欢得不得了,因为在市面上非常少见,所以成为他老人家端砚收藏的第一“重器”,舍不得用,找“元亨利”家具厂的老师傅配了大盒,时时把玩。

    历代文人、书画家多有爱砚之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不仅留下了“米颠拜石”的故事,砚台收藏也留下了不少段子。

    米芾对砚石很有研究,曾写下《砚史》一书。

    据说,米芾爱砚几达颠狂地步。

    一次,宋徽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珠玑,获得满堂喝彩。

    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对宋神宗请求说:“皇上,这砚您已经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给皇上吧?”

    宋神宗听后,哈哈大笑,便将这块珍贵的端砚赏给了米芾,米芾捧着端砚,手舞足蹈,余墨沾污袍袖也在所不惜。宋徽宗见状,对蔡京说:“颠名不虚得也。”

    清代的纪晓岚对古砚是相当痴迷,曾用“九十九砚”作书房斋号,足见其爱砚之深。

    纪晓岚,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砚谱》。

    纪晓岚收藏的砚很多,每方砚上都爱题刻砚铭,或赞砚,或记事,或抒怀。

    他留下的砚铭可谓丰富多彩,虽寥寥数语,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在一方形似荷叶的随形砚上的铭文为:“荷盘承露,滴滴皆圆。可譬文心,妙造自然。”是在赞砚之随形自然之美。

    在另一方竹节砚上铭文写道:“介如石,直如竹,史氏笔,挠不屈。”此处则是以砚比人。

    还有一方砚铭文:“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讲述了他与刘罗锅的一段共同雅好。

    乾隆爷更是古砚的发烧友,收藏古今名砚上千方,并编了一本《钦定西清砚谱》。

    清内府藏砚颇多,包括流传自前朝各代的与本朝的收藏,陈列于乾清宫东暖阁,乾隆皇帝认为所藏砚台年代久远却无记录,若遗失可惜,遂于乾隆四十三年命内廷侍臣于敏中等人甄别优劣,作成图谱,厘为二十四卷,此谱图文并茂,勾摹具精,收录了乾隆皇帝鉴藏的砚品240件,是一部重要的砚史图谱。

第四四一五章 跳蚤市场之疯狂石头(三)() 
    张天元曾看过一本叫《西清砚谱》的书。

    至今,书中著录的砚仍有大部分传世,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宝岛故宫博物院等处,也有少量流散于海外和民间者。

    近年国内偶有《西清砚谱》著录砚品上拍,但多数都是张冠李戴,鲜有真品。

    民国藏砚第一名家是徐世章,说他发烧友已经不恰当了,用“嗜砚如命”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徐世章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堂弟,曾藏砚数百方,徐氏藏砚,上起唐宋,下迄明清及近代,品类齐全,且铭文者居多。

    徐世章砚痴到了何种地步?为了收藏到一方名砚,可以毫不在乎拿一套房子去换,简直疯狂之极。

    徐氏藏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砚拓,凡重要古砚,必传拓留影。

    徐氏曾聘请著名篆刻与传拓专家周希丁及已故著名文物鉴定家傅大卣师徒在自己家中专事传拓七八年之久。

    徐世章1954年临终前将毕生收藏古砚及拓片全部捐献给国家,由此奠定了津城博物馆藏砚的行业地位。

    近年国内拍场兴起一股“文房热”,端砚一时成为买家的新宠,受到买家的推崇,百万元高价屡见不绝。

    2007年西泠首推“历代名砚专场”,在国内堪称首创,清代伊秉绶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成为“标王”。

    在2012年嘉德春拍中,纪晓岚铭紫云砚拍出了586。5万元的不菲高价。

    2011年西泠秋拍吴昌硕铭沈石友藏石钟形端砚368万元,宋米芾铭端石蜗牛纹砚246。4万元。

    2010年西泠秋拍吴昌硕、萧蜕铭夔龙端砚246。4万元。

    2011年西泠春拍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填海补天端砚184万元,身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逐渐成为拍场的新兴热点,价格呈不断走高之势。

    端砚收藏有几大特点。

    首先,从年代上,明清端砚最受推崇,明清两代的雕工精细,纹样繁多,文化气息浓厚,是端砚制作史上的高峰。当然,民国端砚如果是名人所藏,也有一定收藏价值。

    其二,老坑最难得,端砚名为四大名砚之首,据考证,端砚的历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间,距今已1600多年。端砚坑口繁多,但砚界最为推崇的则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

    其三,端砚讲究石品,著名的有天青、鱼脑冻、青花、蕉叶白、石眼、火捺,不仅细润,且特别发墨。

    其四,砚贵有铭,身价倍增。清代文人参与制砚、刻铭成为一种风尚,题诗、书法、画像都使端砚成为文人的雅玩。

    目前国内市场上端砚造假主要有几种方式,第一,以次充好,冒充老坑。一些晚期的不知名的杂坑说是老坑,以卖得高价。

    第二,旧砚新铭,冒充名砚。市场上经常有什么带宋东坡、董其昌、纪晓岚铭文的“名砚”出世,但一看书法铭文,书法拙劣,刻工更是惨不忍睹,明显是“旧瓶装新酒”的假货。

    第三,以墨染色,冒充端砚。有些本来就是普通的其他杂石,造假者用墨和胶染色,回家一洗马上就会掉色,原形毕露。

    第四,克隆砚谱,冒充“谱砚”。按照各种砚谱仿造的假砚,如依照《西清砚谱》仿造的所谓乾隆御砚,目前在市场上都有出现。

    总之这造假花样可是非常多的,如果换了旁人,一下子发现这么多端砚,那估计心里头还没底,不敢把这些东西往回拿呢。

    但张天元自然不会怕。

    他有鉴字诀,也有经验,在这上面,自然是很难会上当受骗的。

    张天元手里拿着的这方砚台,刚刚他检验过这砚台的特性,而这砚台的特性,刚好和四大名砚里端砚的特性完全一致,所以这应该是一方端砚。

    想到这里,张天元不由微微一笑。

    虽然这些砚台大多都是民国和清末的东西,但端砚这东西,你不管他是不是古代的玩意儿,在市场上都依然非常火热。

    张天元心中窃喜,但脸上却是古井不波,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

    毕竟这些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如果表现太过惊喜的话,就算眼前这摊主不太懂砚台,估计也要尽量抬高价钱了。

    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砚还现存少量老坑石。

    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绿端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

    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场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砚资源日渐减少,故老坑石所做砚台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民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为废品。

    令人怜惜不己,虽爱其石,却实难收藏使用。

    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而且端砚是我国“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千百年来,它与湖笔、徽墨、宣纸齐名,成为营构我国传统的书房文化所不能缺少的物质因素。

    在民间,端砚还有“砚田”、“墨盂”、“墨函”、“墨池”、“笔田”、“笔润”、“笔洗”、等称谓。

    而原本作为文具之一的端砚,在民间有些地方,远远超出了文房用品的范畴,归纳起来,在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镇家之宝:民间常把祖传的端砚作为最珍贵、最值得自豪的家产。

    俗谚曾有:“家有墨香,书香绵长”、“案置一函(墨函),仓有万担”、“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等说法。

    他们看来,若祖上有一方端砚遗传下来,便是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最好象征。

    驱邪镇恶:人们以为端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而且认为“一端(端砚)胜百科(邪)”。

    愈是“有来历”的(如前辈尊长使用过的)老砚台,愈显得有灵气,摆放在家中,可以为家庭带来吉祥。

    征兆宝贵:在人们的心目中,很多时候端砚几乎成了“孔圣”的代名词。

第四四一六章 破了反而更值钱(一)() 
    在咱们国家,逢年过节、新居入宅、婚嫁喜庆、小儿满月、学子赴考等大喜日子,人们总把砚台当作神灵设案供奉。

    特别是小孩“抓周”时,以率先抓到砚台为长辈们寄予孩子的最大愿望。他们认为:“小时舔墨盂,长大食天厨”。

    砚台可给未来的日子带来福音,预兆孩子长大后蟾宫折桂,平步青云,兴家创业。

    诸如此类的民间端砚文化,虽然超乎现实过于浪漫化,但我们不可否认,人们把端砚作为吉祥物崇拜,这完全是出于人们对文化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也正因为如此,端砚的价格被一抬再抬,简直高到了离谱的程度。

    早在改开的时候,那时候端砚的市场价格。

    也不过就是千把块钱左右,可是到现在,一款上好的端砚,即便是尺寸最小,雕工一般的那种,现在起步价也在四十万左右,而尺寸大,雕工精美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轻轻松松都能上百万。

    这还是说现代制品,如果是古代的端砚,做工上乘,年头久远的,那起步价就得从百万开始。

    如果要是能沾上一点历史名人的名头,那就更不得了了,如果送拍,那基本没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你根本都拍不下来。

    由此可见这端砚,现在在国内市场的疯狂程度。

    张天元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在英国伦敦偶然发现的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跳蚤市场里。

    发现了二十多块上等的端砚。

    看制作水准,那绝对都属上乘,再看尺寸,那就更不得了了,都是最受欢迎的大尺寸作品,这样多的端砚,就算是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店铺之中。

    你也休想一下子全部看到。

    正准备跟这摊主讨价还价呢,张天元偶然一瞥,看到了一个破了底儿的砚台。

    按理说,这样的东西,兴许根本不值什么钱了,估计给别人别人都不要。

    可张天元那双眼睛“唰”的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这运气,还真不是盖的。

    这破端砚,其实牵扯到了一件民国时候的事儿。

    民国时期,在宋姓官员家里,宋元琪服侍少爷宋常青出门。

    那宋常青的母亲死得早,他父亲儿女成群,哪里照顾得到他头上来。

    十岁那年,他出了麻疹,一大家子人,见老爷不理睬这个儿子,也都不去管他。

    只有跟他同龄的小仆人宋元琪,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他。

    宋常青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病一好,就待宋元琪与众不同,没有外人时,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无娘儿,天照应,几年后,宋常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学府。

    老爷接到喜报,想起这个儿子来,一高兴,就把别人送他的一方价值连城的元明之际的抄手端砚,赏他把玩半天。久看中文网首发。

    姨奶奶们、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全都记起了宋常青。

    小院里破天荒地热闹起来,前来道喜的人,走一拨,又来一拨。

    宋常青捧着抄手端砚,看得如痴如醉。

    等人们走光后,宋元琪好奇地凑过去看。

    左看右看,他看不出丁点稀罕之处。

    突然,他见那砚的墨堂,有着很深的凹陷,凹陷最底端薄得像一层纸,分明是个快破的砚,有什么可宝贝的。

    他小心翼翼地从少爷手上接过抄手端砚,打算仔细瞧瞧。

    谁知,这一交一接的当儿,砚的底端在桌子角,轻轻一碰,碰出一个洞来。

    宋元琪吓得浑身发抖,以老爷的脾气,他必死无疑。

    宋常青也吓白了脸,为了保护宋元琪,他一口咬定自己碰坏了抄手端砚。

    老爷气坏了,叫人拿来马鞭,下死手打,不像打儿子,分明是在打贼。

    宋常青足足躺了一个月,才能下床。

    老爷认定他是个败家子,连念书的学费也不肯给他,宋常青只得帮人做家教,帮人抄书,挣来学费钱。

    没多久,国难当头。

    脚盆鬼子快要攻进城了,宋常青的父亲领着妻妾,连夜搬去了大西南。

    偌大一座宅院,除了宋常青、宋元琪,就只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