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8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吧。

    “那就多谢了。”

    张天元笑了笑,随即又将目光放到了那青瓷蟾滴之上。

    这可是越窑青瓷啊。

    越窑肈始于商周,青瓷成熟于东汉,源远而流长。

    逮至晚唐、五代及北宋初,以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烧制的青瓷器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顶峰,被列为中国瓷窑之首。

第三九一八章 蟾之妙() 
张天元一开始玩古董的时候就知道吴越国时烧造的“秘色瓷”,在越窑青瓷里面属闻名遐迩的高档宫廷珍品。

    依此件蟾滴造型和釉色特点显为北宋早期孑遗,且具有“秘色瓷”遗风,恰为晚唐诗人徐夤盛赞越窑青瓷“窍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生动写照。

    其匠心独具的造型,玲珑典雅的神态,深奥奇特的寓意,令人遐思,玩味无穷。

    蟾蜍,又称蝦蛤、蛤蟆、蟾诸、蛤蚆,属两栖纲,蛙科。

    在今日看来,好像形象丑陋,皮肤燥而多疣状黑斑点,特别是因它性情悠闲,行动迟缓而被俗称为“癞蛤蟆”或“疥蛤蟆”。

    然而,在我们的古人眼中,其貌不扬的蟾蜍,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闪耀着神秘的灵光,注入了神圣的法力,深深地烙印在古人的心中,成为顶礼膜拜的神物。

    认为蟾蜍可超度死者的灵魂,羽化升天成仙,以致在许多汉墓壁画、帛画和石刻上,常可看到神化的蟾蜍图像。

    曰:蟾蜍寿三千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

    称,蟾诸头生角,寿千岁;

    而民间又有端午敬祝蟾蜍,可避兵燹之说;

    甚至还有王乔食白蟾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故事流传,反映出蟾蜍不但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同时还具有祈福禳灾的魔力,故文献中有蟾蜍万岁,背生灵芝,为世之祥瑞记载。

    在清代东轩主人所著中,还有“古谓蟾蜍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之类记述。

    脍炙古今,盛传不衰的美女嫦娥因服食西天王母的长生不死“仙药”后,飘然飞奔月宫变为蟾蜍的著名民间传说,更为蟾蜍戴上玉蟾、天上月神、月精、人间仙虫等桂冠,喻为月亮的代称。

    云:“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引曰:“蟾蜍,月精也”;

    李白诗有:“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

    而金代元好问还专为蟾蜍作诗,称“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如虎”。

    人间不起眼的小动物,被赋予神灵色彩,幻化成备受青睐的月宫宠物,擢为古往今来文人填诗赋词的歌咏偶像,于是前植桂树,琼楼玉宇错落有致,华贵富丽的广寒宫,又有了“蟾宫”之称。

    自唐以降,科举选官更益盛行,读书人应试中榜,则常被誉为“蟾宫折桂”。

    这件青瓷蟾滴是文人雅士案前桌上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之一,其上的蟾蜍形水盂,也称水注或砚滴,可盛水以备研墨之用,既实用而又十分美观。

    造型采用蟾蜍形象,显然蕴含着“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祝福主人金榜题名,登科及第。

    蟾蜍头上有角,暗喻长寿吉祥;

    而身作三足,也正同清代所载:“俗语云,三脚蛤蚆无处寻”,“古谓蟾三足”相合,足见它是何等的名贵,寓意更是何等的深刻!

    这里其实有个误会,蟾蜍和青蛙一样有四足,只是从蝌蚪演变成蛙之时,短时间有尾和两足,古人不明底细,误以为“三足”,故有三足蟾蜍为世所珍之说。

    杰出的越窑制瓷大师将情态优雅、形神兼备的蟾蜍,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符合文人雅士的美好祈盼心态和审美情趣,又是一件富含艺术美感、价值连城的越窑瑰宝。

    其独特新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灵性非凡的寓意,堪称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真得是惊喜啊。

    张天元真没想到,鲁正风拿出来的东西竟然是这样国宝级别的藏品。

    看起来他之前帮忙真是没有帮错啊。

    如果他当时拒绝了鲁妙和鲁雄,恐怕今日想要得到这东西,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收起了青瓷蟾滴,张天元又看向了那箱子。

    鲁正风心领神会,取出了另外一件东西:“这个倒是不如青瓷蟾滴那么珍贵,但也是一件好玩意儿。”

    “印泥盒?”

    张天元看到鲁正风手中的东西,不由问道。

    “张先生不愧是张先生,一眼就瞧出来了啊,没错,就是印泥盒。”

    鲁正风将东西送到了张天元的手里,看到张天元心情不错,他似乎也松了口气。

    今天张天元没有将他直接赶出门,其实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这件印泥盒的确算不上国宝,但它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股东。

    这是一只乾隆时期的粉彩印泥瓷盒,它呈圆形,上下可以对开,直径8。6厘米、高4。1厘米,盒上面的图案,透露着浓浓的“夏之趣”。

    只见一棵缠枝藤萝很是浓绿,一副青葱荡漾的样子,生命力极其顽强。

    藤蔓弯弯曲曲之间,别有一番情趣,在藤萝的茎上,正开出两朵红色的花朵,一朵含苞待放,就像一颗鲜红的桃子,一朵似开未开,就像在聆听风中的鸟鸣。

    仿佛中,便置身于深深的巷子,转弯处的墙角,一簇一簇的爬山虎绿油油地生长着,中间便有两枝,正肆无忌惮地开着花。

    这是夏天的景色,这是生命的本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四季有目的性地代代轮回,更是生命的周而复始,在瓷盒的上方,有楷书“夏趣”二字,另有作者的印章,惜乎不识。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这是有“诗圣”之称的大诗人杜甫,他在夏天里,“炎蒸毒我肠”,希望能有“万里风”,可以“飘飖吹我裳”。

    其实,夏天也是极富情趣的,悠悠的蝉鸣,呱呱的蛙叫,爬满山墙的绿色植物,会将夏季装扮得格外幽静和浓荫,这便是夏之趣。

    印泥盒也叫印奁或者印色池,是古人盛放印泥的用具,大约出现于宋朝。

    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曾在诗中写道:“印奁封罢閤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印奁存在了。

第三九一九章 龙脉玉(一)() 
印泥盒有多种形式,不过为了易于盛放印泥,以扁平、圆形并且矮小者最为常见。

    印泥盒有玉石竹木、金银铜铁、角漆象牙等多种材质,并且,造型丰富,雕刻精美,便于赏玩。

    不过,瓷制印盒由于不沾印泥,因而受到古人的极大喜爱,所以在清代时便流传一句话,“印色池,唯瓷器最宜”。

    时至今日,这些印盒已经不再发挥它的功用,从而成了一件件收藏品,同时,它们更是一份份历史的记忆。

    “好东西,多谢了。”

    张天元依旧是谢了谢,虽然这是他应得的报酬,不过这礼节还是要有的。

    “张先生您真是太客气了,这个是您应得的。”

    鲁正风急忙说道:“先生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否认得?”

    最后,鲁正风从箱子里取出了一块玉,这玉看起来跟和田玉几乎没什么区别,成色也很好,入手光滑细腻。

    张天元拿到手里之后,顿时感觉一股充沛的浩然地气涌入他的身体之中。

    他不由惊呼起来:“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龙脉玉?”

    鲁正风笑着点了点头道:“先生果然高明啊,龙脉玉竟然一看就能辨识出来,在下佩服。”

    “这有何难,我在国内的时候,就经常玩玉,至于这龙脉玉,倒是没见过,只在书上看到过,再加上师父的指点,略知一二而已。”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你带这个龙脉玉来,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答谢我吧,这么珍贵的东西,对于识货的人来说,是绝对不会随便送人的吧。”

    “先生英明,那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这龙脉玉,只有在龙脉之地才有可能出现,龙脉之地本就不多,而玉石更是稀少,所以有龙脉之地的地方,未必会诞生龙脉玉。

    更何况龙脉玉诞生的时间最少也得是一百年左右,即便是有,也被古代的风水大师给取走了。

    如今这东西,真是相当的稀有。”

    鲁正风感慨道:“幸而前不久,我曾在先祖的笔记之中看到了一件事情。

    有一员外姓杨,一生乐善好施,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气,人称杨喜善;

    年纪快六十岁了,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见人总是喜喜哈哈的,几乎和谁都说得来。

    杨喜善祖上是外乡人,因老家遭灾荒,父辈时逃荒落脚到此;那时杨喜善还很小,是父亲用扁担把他挑来的。

    喜善母亲七十岁去世,随便择一地下了葬,当地人叫寄埋,不算正式确定的坟地。

    父亲现已八十多岁,忽有小疾,请了几个郎中诊治,都不见效,不几日便故去,并无多大痛苦,人们说老人家积下德了。

    殡父要择吉地,将父母合葬一起,作为祖坟,这是农村非常讲究的事情,都要请风水先生好好看一看。

    按当地说法,祖坟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后辈人的前程祸福,关系到家族兴衰,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造坟地被称谓重中之重,须慎之又慎。杨喜善也不例外,请了这一带最有名气的风水先生来。

    而这个风水先生,就是元家的先祖。

    也就是我亲生父亲的先祖。”

    说到这里,鲁正风眼神中闪烁着温和的目光,看得出来,亲生父亲的出现,让这个鲁正风倒是改变了不少。

    元有知才是鲁正风的亲生父亲,不过鲁家人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毕竟鲁正风在鲁家早就儿孙满堂了,即便只是养子,对鲁家也是向来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最多也就是将元有知接到鲁家享清福而已,这一点鲁家人还不至于会反对。

    沉默了片刻之后,鲁正风才又继续说起了笔记之中记载的事情。

    风水先生嘴吃八方,一言九鼎,怠慢不得,杨喜善七碟八碗,招待热情周到自不必说。

    酒足饭饱之后,杨就“风水”之说请教于先生,先生说:“阴宅地理,要得水藏风,亦称风水。水有吉凶之别,而风则为害。你明天带我到村子周围看看山势,察察水情,测风向,定吉穴。”

    杨喜善连连应允,侍奉先生安歇。

    第二天一早,待先生起床洗漱完毕,一壶酒四个菜便端上来。

    先生见杨喜善待人友善诚心,心想:此人果真善心,我一定为他寻一个好坟地。

    太阳还未露头,先生背着搭肩,杨喜善肩扛一把镢头,手提一把斧头,俩人相跟着出村了。

    先生说:此时正是观脉气定穴位的最好时间。

    俩人来到村东面的山梁上,先生将村北、西、南的山势、走向、地形细细观望一番,对喜善说:“北山气势磅礴,脉气旺盛,将止村寨,山势渐稳,气势已缓,脉气能聚;

    山下两水相交,龙脉即止,好地方。

    故你村大多数人家生活富裕,人丁兴旺;咱就在那里寻觅吉地。”

    二人直往北山走去。

    却说这杨喜善听了先生之言,心里暗想:北山之好使村里人都沾光,我建祖坟万不可为得脉气而损害了村邻乡舍。

    此念一出,可把风水先生害苦了。

    先生左观右看,好不容易寻一穴指给杨喜善,喜善便要问:“对村子有无妨碍?对别人家好不好?”

    先生说:“给你家寻坟地,怎么管起了村子和别人。”

    杨喜善说:“对自己好也要对别人好、对大家好。要是只对我好而对大家不好,我心里不是滋味,断不能用。”

    就这样折腾了一上午,也没寻下合适的地方。

    中午吃饭,照样给先生上酒上菜。

    下午又和上午一样,又忙又累了半天,仍毫无结果。

    第二天又是一上午,还是没有结果。

    先生实在是心烦透了,来到一块大荒地便坐下不走了,对杨喜善说:“你还是另请高明吧,我要走了。”

    杨喜善好言相求,决意要先生留下。

    先生说:“你这个人要求高,我不能使你满意,你硬留我何用?”

    喜善说:“不是我要求高,咱百姓人家,能求个平安顺和就满足了;只是怕损害了别人,咱良心上过不去。”

    先生说:“跑了这么多的路,北山的吉地几乎全看过了,我再也找不下了。”

    喜善再三恳求,先生执意要走;一个要走,一个苦留,喜善软磨硬留了有半个时辰,先生还是不肯留下来。

第三九二零章 龙脉玉(二)() 
喜善说:“先生一定要走,我怎能留住?耽误先生两天时间,请先生说个数。 .更新最快”

    那意思是问先生要多少酬金。

    先生说:“未定下吉地,给个盘缠就行。”

    喜善说:“要这样说,先生你看咱坐的这地方咋样?我看这里和咱这两天看的地方都差不多少。”

    先生大致看了一下,说:“可以吧。你再请别人看一下。”

    喜善说:“先生说行就行,何必再请人?只是这地方对他人有无妨碍?”

    先生心想:这个地方最能糊弄人,咋一看是个可择的地方,仔细观测却是:

    坟前一面坡有水不藏,坟周草木枯脉气不旺,荒地里分布五块棱角分明、不成型状的大石头,象是五只老虎在寻食;乃“五虎擒羊地”,属大凶之地,对占有者不利,碍别人啥事?

    只是杨喜善这人太善良了。

    唉,或许是他命该如此,给他找了那么多好坟地,他都挑剔,觉得不顺意,却偏偏看上这里。

    便说:“对别人无碍,只是你用时再请个人看一看。”

    回家后,喜善招待先生好吃好喝后,红盘端上酬金请先生笑纳。

    先生心想,坟地未定好,还是少拿点钱吧,便只收了三分之一。

    喜善哪里肯依,死拽硬塞,把端来的酬金硬给了先生。

    先生走出门还叮嘱喜善:你要再请个高手仔细看一看,万勿马虎滥用;我确实家里有事,不能再逗留了。

    喜善说:“先生看的,我自放心。”

    却说那位风水先生后来得知杨喜善再无请其他先生,便把父母葬到了“五虎擒羊地”,心里懊悔不已,却又不能去说。

    三年后的秋天,他再也忍受不了良心上的愧疚,便特意去拜访杨喜善。

    一路上他都在想:喜善姓杨,那里又是“五虎擒羊”地,他的家庭必定衰落,再拖下去,还要危及家人的安全。我一定劝他迁坟,给他寻个好坟地。

    当他走到喜善的家门口时,大吃一惊,一切都变了:高门楼,高院墙,青砖大厦琉璃瓦,好个气派,显然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风水先生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自思道:坏事了,杨喜善肯定是穷得把房子卖掉远走他乡了,我好后悔呀!

    正在这时,大门“吱”的一声开了,一少年和一穿戴阔绰的老者走出门来。

    风水先生不看则已,一看又吃了一惊,那老者不就是杨喜善吗?显然是发达了。

    便拱手呼道:“杨员外发福了,恭喜、恭喜。”

    杨喜善定眼一看,认出是三年前的风水先生,连说:“恩人来啦。”

    上前拉住先生的手说:“一别三四年,几次寻先生不见,今日喜逢,实乃缘分,快请家里一叙。”

    俩人手牵手进了大门,风水先生看那院套院。

    门套门的深宅大院,嘴里赞叹不已,心里却直犯嘀咕。

    待酒宴摆上,杨喜善满满斟上一杯,双手敬呈给先生说:“感谢先生大恩大德,自父母殡葬于先生择的吉地后,一年中无甚变化,还有些小坎坷;二年后发迹迅猛,先是经商贩盐,后又开当铺,皆顺利大发。几次寻觅先生相谢,无奈总是不见,先生哪里去了?”

    先生道:“去春以来随朋友到江南一游,不图赚钱,图游览好山好水心情舒畅。今日偶过贵地,见员外大发,甚是欣慰,祝员外芝麻开花节节高。”

    俩人随一饮而尽,欢颜尽兴到深夜,便同室而眠。

    第二天一早,应先生要求,员外领先生来到父母坟上。

    一进坟地,先生便发现经过风雨山洪冲淤,坟地前的小沟壑已经漫平,后山树木葱笼,东西两边也草木茂盛,却是发达的好坟地;再看原来坟前的那五块大石头都不见了。

    先生心里暗思:这地方和先前大不一样了。

    便问喜善那五块大石头哪里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