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7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翰青大师的创作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和自然。

    他经常折草养枝,栽花捉蝶,陈列案头细细揣摩,所以他的花鸟作品形象逼真、设色幽雅,画面气韵生动,用笔十分老辣。

    花头熟练地使用没骨洗染法,让人感到生意盎然。

    他的作品以花鸟为主,也画一些鱼草、蔬果、走兽等,山水人物少一些。

    余翰青的作品不多,但每件都属于佳作。

    与其他画家一样,余翰青的作品也分早期、中期与晚期。

    他的画很传统,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笔力苍劲、画意跃然。

    但是细细区分,还是有变化的。

    就像一棵小树渐渐长成了大树一样,他早期的作品略显稚嫩,中期的、晚期的用笔则更为老辣。

    余翰青与珠山八友为同时代人,他的艺术成就不在珠山八友之下,加之他的作品存世量不大,因此亦备受藏家追捧。

    这只笔筒,高18厘米,直径12。5厘米。

    釉面画的是一柿子树,树枝上枝繁叶茂,层次而浓密的叶子下结两个通红的柿子,一只鸟儿斜立于枝头,眼睛望着眼前火红成熟的柿子,欲上前啄食的情形。

    鸟儿神态逼真,蠢蠢欲动的动感跃然于画面中。

    “柿”与“事”谐音,在古代都用作事事平安之意。

    柿子成熟了,一般树叶都会掉光,但艺术大师却不想表达萧瑟苍凉的感觉,在树枝上描画了不少树叶,加以衬托这两只火红的柿子,这样,既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又带来喜气,让人看过之后,爱不释手。

    边上有题款:“小园新雨余,丹柿共风味”,落款为:“乙未年冬,翳山余翰青写于珠山。”

    加盖钤印两枚,其一为:翰青,其二为:清平。

    他把画室取名为“清平”,甘做“清平画室”里的“清平人”。

    以此,在他的作品中,多以“清平”二字为钤印。

第三五八一章 不完整的美() 
“民国的东西,虽然品相还不错,但毕竟算不上什么太值钱的古董,一百美金吧。”

    张天元随口说道。

    “这也太少了吧。”

    斯蒂芬·贵诺皱眉道。

    “别怪我不给你高价,这东西我带着还嫌麻烦呢。”

    张天元虽然还是比较想要的,但那笔筒当真不值钱,如果要他花费高价去购买,他就不乐意了。

    这里头,是不能退让的!

    “行了,不说了,给二百,我就卖。”

    斯蒂芬·贵诺想了想道。

    反正这些东西都是他从外面抢回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几十块卖出去,其实也未必就会吃亏,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百五。”

    张天元淡淡道。

    “哎呦,你这家伙还真够抠的,好吧好吧,算我怕了你了,谁让我缺钱花呢,一百五就一百五吧,成交,要不你再看看别的,这里头还有值钱的没?”

    张天元在这个收藏室里又转悠了一会儿,结果发现这里头大部分东西那都是赝品或者不值钱的东西。

    只有一个瓷杯子,竟然是清代的粉彩,并非乾隆年间的,但也值不少钱。

    只是这杯子,如果非常懂行的人,恐怕一眼就会看出来,它少了一个盖子。

    不过少了盖子,倒也未必就卖不上好价。

    张天元在这一行里混得久了,自然也就知道了一些潜规则。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张天元家里做客,他便尽出所藏,请这位仁兄鉴赏评价。

    当是张天元还只是上浦的一个小古董店老板,没多达名气,而这位绝对是这一行里的牛人。

    虽说名气不如李书恒、董学塾,但也绝对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张天元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

    “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商说,“因为上一段有裂纹,下半截有杂质,只有中间一小块完美。”

    “我当年是以高价买的!”张天元笑着说道。

    “你听我说完哪!”古董商笑着说,“你如果把上下两截锯掉,只留中段,价钱就倍于此了。”

    接着他展开张天元收藏的一幅古画:“是名家手笔,可惜右边破损了一块,修补之后总是看得出来,倒不如将右侧整个切除,价钱要比补了之后还高得多。”

    最后,张天元取出了镇店之宝――黄瓷盖碗。

    “这个盖子早该扔了。”古董商一见便说,“不带盖子要比带盖子容易卖,价钱也好。”

    “怎么会有这种道理呢?”张天元有些不服气,“有盖反比无盖来得便宜?”

    “当然!因为盖子有缺损,你想想看,当买主看到这件东西,发现盖子已破,还会买吗?”他把盖子放在案上,并将碗捧到张天元的面前,“可是这样子,几个人知道还有个盖子呢?买主只当这是只完美无缺的碗,而会爱不忍释了!”

    “同样的道理!”他又指着印石和画说,“你切去杂质之后,大家只见那是块难得温润美好的田黄,有谁知道它原来要大得多?而那画没几人看过,切了边仍是不错的构图,谁会想到已比原作少了半截?”

    “人们为什么总会注意那小小的瑕疵,而忽视整体的美好?为什么宁可被骗,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实呢?”张天元感慨地说。

    当时他就对这位仁兄的看法不怎么赞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位仁兄说的,还真是有些道理的。

    他手里头这粉彩杯子,就算找不到盖子,对于一些外行人来说,跟全新完好的东西也没什么区别,绝对值不少钱呢。

    “张先生,这东西您可别乱说价啊,这不是我抢来的,而是我从父亲那里偷来的,据说价值少说也得两三百万人民币,你可不能太亏待我啊。”

    斯蒂芬·贵诺急忙说道。

    “是,如果你这杯子盖子也在的话,我的确可以给你那么多钱,但是现在嘛,我顶多给你一半,这样吧,咱也不废话了,十万美金,你把它卖给我,如何?”

    张天元自然有遍地对方藏品的理由。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低了点,十五万怎么样?”

    斯蒂芬·贵诺问道。

    “不跟你废话了,十二万成交,否则就算了,这样的东西虽然不错,但也谈不上什么精品,我手里头还是有不少的,万一出不了手,那可就惨了。”

    张天元斩钉截铁地说道。

    “行,成交。”

    或许是觉得十二万美金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价位,斯蒂芬·贵诺竟然一口就答应了。

    这倒是让张天元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两人当即交易完成。

    “你这里其余的东西,我看着都不怎么样,就算了吧,也该回去了,以后弄东西,还是要长点眼啊,你这弄来的假古董太多了。”

    张天元对斯蒂芬·贵诺的其余藏品已经没了多少兴趣,假古董再好,它毕竟也是假的啊。

    “都是假的?不会吧?这么多?这可都是你们中国的那些走私贩子弄过来的啊?”

    斯蒂芬·贵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张天元却笑着摇了摇头。

    这就是不了解情况啊。

    假古董多,自古就多,专骗附庸风雅有钱的主儿,附带骗骗无知群众。

    比如清代时候,川州有人在江中捞起一人脑袋,还戴着金盔,金盔上写着字儿:“前将军张飞”。

    当时还特轰动,都说捞着张飞的头了,官员们还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安葬仪式。

    这事放现在,有人信吗?

    没听说武将打仗头盔上要刻名字啊,再说张飞的官职是“右将军”,哪儿来的“前将军”呢?

    捞着张飞的脑袋不算啥,还有人找到过伯嚭的脑袋,年代更久远。

    康熙年间,杭城金叉袋巷北边,居民在挖地的时候挖出一个大骷髅来,骷髅旁边有个大石头,上面刻着四个篆字:伯嚭首级。

    这事也蹊跷得很,伯嚭是春秋时人,害死伍子胥又搞垮了吴国的奸臣,他是在姑苏被越王杀掉的,脑袋怎么来了杭城?

    这些,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

    用现在的话说,八成是为了炒作。

    不过脑袋不值钱,也很容易被识破,但东西的欺骗性可就大多了。

    明朝里说,荆门州南十五里有个地名叫掇刀石,那儿有个关帝庙,关羽所用大刀就插在掇刀石的窟窿中,可以摇晃,拔是拔不出来的。

第三五八二章 假古董() 
庙里的和尚说,这刀重一百八十斤,长一丈四五尺,刀杆周长约七八寸,刀脊很厚。

    天启元年有个总兵让几十名士兵一起拔刀,愣是没拔出。

    旁边的碑文记载,这刀是关羽过襄樊的时候随手插在这儿的刀都不要了怎么打仗啊?

    这不合逻辑。

    要说关羽的刀,还有邪门事呢,竟然在广省顺城发现了一把正宗青龙偃月刀。

    清代罗天尺写过本《五山志林》,讲到顺城本来没有西门,后来开了西门,往外凿山修路时,挖出了一把大刀,“有青龙偃月字”。

    正好看风水的说西门不利于城市发展,干脆,就建了个关帝庙镇着。

    大刀自然也供奉起来。

    你瞧,关羽的刀不少啊,而且还到处扔。

    不知道怎么着,看书看到这里,总想起“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来。

    孔子穿的鞋谁见过?还真的留下来一双。

    可有文字记载,这双鞋放在晋朝的仓库里,后来与刘邦的“斩蛇剑”一道焚于战火。

    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到了唐宣宗年间,又有命令仿照孔子鞋制作“鲁风鞋”,宰相以下都穿,又叫“遵王履”。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攻占汴梁,掳走的皇家文物中,又出现了孔子履、女娲琴。

    元朝也有记载,说大都钟楼街有个富人家,家藏有“宣圣履”。

    孔子到底留下了多少鞋啊,怎么谁都有呢?

    还有一个著名的假古董,是“孟尝君铁锅”。

    唐朝笔记《封氏闻见记》说,在青州城南佛寺里,有一大一小两口铁锅,还有一个釜(也是锅)。

    相传这地方是孟尝君的家宅,锅和釜也是他留下的大锅能盛四十石,小锅三十石,釜也能盛七八石。

    唐肃宗至德年间,胡寇南侵,司马李毁了大锅造兵器,和尚们苦苦哀求,才留下小锅和釜。

    后来,小锅用来点长明灯了,釜用来储存油了。

    故事讲得挺动人,不过作者封演当时就提出质疑: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人,有大锅是可能的。

    可是历经千年,也没破损,还这么新,有点假了吧?

    封演不知道,铁这东西,战国时虽然有,但十分稀少,都拿来做兵器打仗了,做食堂的大锅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啊那时候没炒菜,要铁锅干啥?

    到了现在,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铁锅,炒菜用的,是西汉的,也就是在西汉,才出现了大量油料作物,有了炒菜。

    孟尝君大铁锅,逗乐呢。

    有些假,不是有意的,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假的变成“真”的了。

    这种事情在旅游胜地比较普遍。

    范成大写过本《吴船录》,里面就讲到忠州酆都的过往。

    酆都有个平都山,以前是术士们炼丹隐居的地方,比较有名的道士包括前汉王方平、后汉的阴长生。

    事儿就出在阴长生身上这位阴长生得道成仙了,还留下不少古迹,如阴长生的炼丹炉,还有山上的柏树,相传都是他种的。

    清代学者俞樾说,平都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人们叫阴长生为阴先生,古话就是“阴君”。

    阴君阴君叫下来了,但后人就从字面理解:这阴君不就是阎罗王吗?

    于是以讹传讹,好好一个神仙福地,变成鬼都地狱了。

    当然,现在要说酆都不是鬼城,估计无数人都会急,靠着这个吃饭呢。

    经济决定文化。

    有一天,宋高宗在寝殿坐着,旁边站着丞相汤思退。

    宋高宗无聊啊,问:“你家是处州的吧?你们那儿都有啥名胜古迹啊?”

    汤思退当然想把自己的家乡说好点了,张嘴就来:“臣家乡有个石僧题刻,写的是,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宋高宗听着挺有意思,高兴了,汤思退可急了。

    为啥啊?

    因为压根儿没什么题刻。

    下班回家,他立马把那首即兴编的诗写下来,派人连夜飞马赶回家乡。

    干吗啊?现刻!

    要不万一皇帝哪天高兴非要去看,不就穿帮了?

    这就算多了个景点吧。

    其实现在也是,旅游公司开发个山水,头件事就是找传说。

    有传说的要宣传,没有传说的,现编传说也得宣传。

    游客信这个。

    赝品中,字画是最多的。

    说起这个,还有个好玩的段子。

    《封氏闻见记》中,讲到唐朝两位书法家萧诚和李邕。

    萧诚以写见长,李邕以评论见长萧诚老想让李邕品评一下自己的字,可李邕却根本不给他这个面子。

    萧诚把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字给他,他都不看。

    次数多了,萧诚觉得,李邕这是嫉妒自己,就是想在气势上压着他。

    萧诚搞怪,写了几幅字,还给做旧了,天天当着人把玩。

    有天见着李邕,萧诚说:“我家有王羲之的字,啥时候您给看看?”

    李邕立马答应了。

    可是过了十几天,萧诚也没再提这事儿。

    李邕说:“哎,那王羲之的字,你都答应了却不拿出来,别是忽悠人吧?”

    萧诚一拍脑门,赶紧让家童回家取去,结果空着手回来了,说没找着。

    萧诚说:“哎哟,前几天来客人还看来着,难道被偷走了?”

    李邕也着急了,让他好好想想。

    萧诚想了半天说:“想起来了,我放在某某处了,都忘了。”

    前戏做足,这幅“王羲之字”终于出现在李邕面前。

    李邕认认真真观看良久,说:“是真迹,平生未见啊。”

    话音一落,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过了几天,又是人多的时候,萧诚突然对李邕说:“那天给你看的字,是我小时候练字的时候写的,你还说是王羲之真迹,你是怎么鉴定的啊?”

    话一出口,大家耳朵全都竖了起来。

    李邕都傻了:“啊?是吗?拿来再看看。”

    字拿来了,铺开,李邕看得更仔细,时间也更长。之后,就把字往一边一放:“这个……是哈……仔细看,也不怎么好。”

    瞧瞧,专家都是这么见人下菜碟儿的吧?

    所以说啊,有时候这假古董流入市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斯蒂芬贵诺弄到这些假玩意儿就更不奇怪了。

    毕竟就连专家都未必真懂啊。r

第三五八三章 洋古董() 
“我还有些好东西,不过可能在你的印象中应该算不上古董,你想不想看看?”

    见张天元对自己的藏品不太感兴趣了,斯蒂芬·贵诺急忙说道。

    “不是古董的收藏品?究竟是什么啊?”

    张天元还真有点好奇。

    像斯蒂芬·贵诺这样的有钱人,收藏的东西,一定不简单吧。

    “还真是独特啊!”

    张天元跟着斯蒂芬·贵诺来到了他的秘密收藏室。

    这里的东西,才是他喜欢的。

    真得是什么都有啊。

    洋古董集散地。

    这是张天元对这里的评价。

    俄罗斯的大门、美国的松木楼梯、德国的木质吊扇、英国的壁炉、日本的手提保险箱、法国的座钟、意大利的柚木衣柜……

    这些东西,张天元以前在国内一家私人博物馆就见到过,当时就觉得很新奇。

    因为它们都是100年前,在津城租借地内“洋人”们日常使用的东西:有的在拍卖场上可以创造天价;

    有的造型奇特令人匪夷所思;

    有的已成为全球孤品独此一件……

    这些“洋古董”如今都静静地被摆放在津城某个私人博物馆内,让每一个来此参观的人通过这一件件物品,回味上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那段历史;

    体会当时中外达官贵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惊叹100年前那些有钱人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张天元当时应邀去参观这个博物馆的时候,正好碰上两位日本游客在参观这个叫五大道博物馆的私人博物馆,他们尤其对于100年前日本的电风扇和樱(花)木屏风感兴趣,因为这两样东西今天就是在日本也属罕见。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所在”,博物馆的馆长说,“通过一件东西,就能留住一段历史、一段时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无论是在国内居住还是出国旅行,这位博物馆的馆长都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