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秘术-第1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东西在唐朝的时候就价值连城,更不要说放到现在了。

    另外还有好几面铜镜,品相都十分完好。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

    铜镜,又称青铜镜。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

    《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

    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第三一八七章 “唐朝”文物()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

    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

    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史舞台。

    铜镜从战国时期开始盛行在香港有不少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铜镜。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又称青铜镜。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史。

    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

    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

    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隋唐出现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

    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史舞台。

    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据悉,因为铜镜美轮美奂,所以观赏性和收藏性极高,年来拍卖的铜镜屡屡出现高价,比如1495万成交的海兽葡萄古铜镜,908。5万成交的四乳神兽古铜镜,897万成交的“明逾满月”跑兽古铜镜,605万成交的战国的喜鹊猴子古铜镜。

    罗科宁给张天元的这些照片之中,还真就有类似的铜镜。

    “这些东西到底什么来头?”

    张天元有些好奇地看向罗科宁问道。

    “实话告诉你吧,这是我们美国一家专门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博物馆里失窃的东西,也就是说,包括你之前购买的那尊佛像,都是赃物。”

    罗科宁回答道。

    “呵呵,唐朝文物,我看你这是唐朝牌子的艺术品吧?”

    张天元不由撇嘴笑道。

    “怎么说?”

    罗科宁疑惑地问道。

    张天元给他讲了个故事,就是关于“唐朝”文物的事儿。

    话说有个人叫刘文忠。

    刘文忠是厂里的锅炉工却喜欢读书看报,可他看得都是一些街头报摊上的小报,内容大多为某地发生了持枪抢劫案,抢走银行几十万元;某地又发生了诈骗案,多名妇女被骗财骗色之类。

    由于这个原因,刘文忠早早就落了个近视眼,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不熟悉他的人总会把他当成知识分子,他也很喜欢以文化人自居。

    这天他休息,骑着自行车出外闲逛,来到车站附近时,忽然有个矮壮的中年人凑过来问:“兄弟,你要古董吗?”刘文忠说:“不要不要。”那个矮壮男人仍然纠缠说:“我看您像个大学老师,肯定有文化,您帮我看看,听说这是唐朝文物,很值钱的。”

    刘文忠见他把自己当成了老师,心里很舒服问:“什么文物?我瞧瞧。”那人神秘兮兮从一个蛇皮袋里拿出三个瓷盘。和常见的盘子差不多大小,花纹流畅细腻,流露出古色古香的样子。盘子上还沾着很多黑色的污泥。

    刘文忠也看不懂这是哪个朝代的文物,可也尽力装出一副内行的样子,用手指敲了敲,声音很悦耳。他问道:“你从哪里弄来的?”

    那人说:“我是建筑队的农民工,前几天在郊区干活时挖出一座古墓,从古墓里挖出很多铜钱和瓷器,我们几个人就给分了,刚想拿走去卖钱,可不知怎么回事?让文物局听说了消息,他们来了一群人还叫来了警察,说这些东西是文物,必须上交给国家,我们没办法只好上交了,但是我偷偷藏了这几个瓷盘,幸好没让他们搜走。那文物局的人说这些都是唐朝的古董。”

    刘文忠也点头说:“这肯定是唐三彩。”那人说:“就是,文物局的人说私自贩卖文物是违法行为,搁在我手里也不安全,我打算快点卖出去,你多少给点钱就行。那文物局的人说,这东西拿到北京上海能卖几十万呢。”

    刘文忠问:“你想卖多少钱?”那人说:“反正我是白挖来的,我也不懂行,一个盘子两千,你给六千元,这仨盘子就全归你。”刘文忠说:“太贵了,我身上没带钱,你问问别人吧。”然后他骑了自行车继续往前走。

    朝前骑了约莫半个钟头,来到了杂货市场,路旁边有一个穿着蓝衬衫的人,拿着喇叭喊:“收购古董!谁家有古董,赶快拿来卖呀。”刘文忠好奇地过来看,见他小摊上摆着一些古代的印章字画,还有一些瓷瓶罐子,居然还有一个瓷盘,和刚才那个农民工手里的差不多。

    刘文忠指着那个瓷盘问:“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蓝衬衫收起喇叭说:“这是昨天收来的宋朝古董,两万元一个。”刘文忠吃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说:“这么个盘子怎么能值两万元?”蓝衬衫说:“这算什么?我到手再卖出去,赚得更多。你家有古董吗?”

    刘文忠一下子想起那个农民工手里的盘子,暗自后悔,如果刚才买下那三个盘子,一转手卖给他就可以净赚好几万元,后悔的他直搓手,勐然又想到,那个农民工说不定还在那儿卖盘子呢?我何不赶快回去买来再卖给他呢?现在可能还来得及。

    他说:“我家里也有这种瓷盘,可那时唐朝的东西,能值多少钱?”

    蓝衬衫笑着说:“老哥你傻啊?唐朝比宋朝要早,唐朝瓷器更贵,像这差不多的盘子,三万元一个。拿来让我看看好吗?”

    刘文忠激动的心脏险些从嗓子眼里跳出来,暗自盘算,那个不识货的农民工,一个盘子才买两千元,不行,我不能错过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忙说:“你等我一会儿好吗,我这就回家去拿。”

    (未完待续……)

第三一八八章 与虎谋皮() 
蓝衬衫说:“我跟你一块去你家里看看好吧?”

    刘文忠琢磨,不能叫他跟着去,万一他也遇见了那个农民工,农民工就会直接把古董卖给他,我发财的机会就没了。

    连忙推辞说:“你还是别去了,那古董是我家的宝贝,我爹不准卖,我的偷偷拿出来才行。你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就回来。”蓝衬衫说:“你可快去快回啊。”

    刘文忠忙不迭地骑车回来,万幸,那个农民工的盘子还没卖出去,正拉着一个老头向人家推销古董,老头摇摇头走开了。

    刘文忠对他说:“好了,你别卖了,你这古董我都要。”那农民工很奇怪,问:“刚才你还说没钱,怎么这一会时间又想买了?”

    刘文忠说:“我考虑了一会儿,你这是唐朝文物,买回家里放着,过几年可以更值钱。现在花点钱也很合算。你跟我回家去拿钱,六千元钱,咱们一首交钱一手交货。”

    可那人转了转眼珠说:“这会儿你想买,六千元可不行,你得给七千元才行。”刘文忠很生气说:“你这人怎么坐地涨价呀?刚才还买六千呢,一眨眼就涨了一千元,太不讲理了!”

    那人说:“谁让你刚才不买呢?你耽误了我半天时间,害得我今天都赶不上回老家的汽车了,我还要多住一天旅馆,你的赔偿我。”刘文忠要跟他讨价还价,那人说:“你不买拉倒,我可以找别的买主,说不定卖的更贵呢。”一听此话,刘文忠忙说:“好好好,七千元,我认了,跟我去拿钱吧。”

    刘文忠回家拿了存折到银行取出七千元交给那个农民工,终于把那三个宝贝古董抱在了怀里。为了保险起见,他小心翼翼地把唐朝瓷盘装进了皮包,还打了一辆出租车去找收购古董的蓝衬衫。

    等刘文忠再回到杂货市场时,那个收古董的蓝衬衫却不见了,他急忙问旁边卖水果的女摊主:“刚才那个收文物的人呢?”

    女摊主说:“那人刚才接了个电话以后就收摊子走了。”刘文忠问:“他到哪里去了?”女摊主说:“不知道。”刘文忠悻悻地说:“你不收拉倒,我卖给别人去,我这可是唐朝古董,还怕找不到买主吗?”

    第二天,他拿着那三件唐朝古董来到了一件文物商店询问价格,那位店主看了看这三个盘子,说:“你这些东西,我们不收。”刘文忠说:“这不是唐朝的东西吗?”

    那店主说:“是啊,这确实是唐朝的东西。”他把盘子翻过来,指着底部的商标说:“这是一家名叫‘唐朝餐具厂’的工厂生产,注册商标是‘唐朝’,二十元钱一个,批发更便宜。”刘文忠顿时目瞪口呆,愣在了那里。

    原来那个假扮农民工的人和收购古董的蓝衬衫是一对骗子同伙,先由一个人假扮农民工欺骗路人说,从唐朝古墓里挖出了文物,被文物局没收了一部分,余下的要低价出售。

    大家一听文物局都要来没收,这些肯定是真货。

    再由另外一个骗子在别处高价收购古董,以此来诱使路人上当,以为可以转手发大财。

    结果让财迷心窍的刘文忠落进了两个骗子的圈套,花七千元买了三个吃饭的盘子。

    “哈哈哈,张先生真有意思啊,您放心吧,我们这些东西,绝对不会是唐朝牌的工艺品,而是真正的宝贝。”

    罗科宁听完张天元的故事,知道张天元是故意戏谑他的,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张天元心中暗骂:这帮老美真是不要脸,好赖话都听不出来,脸皮简直比城墙还厚。

    你既然知道是真正的唐朝古董,那还不赶紧还给我们国家去,你们美国有唐朝这个朝代吗?

    他现在倒是庆幸自己去了那个黑市,否则的话,也不可能遇到这件事儿。

    估计罗科宁找他的目的,是想让他帮忙把这帮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他自然不会帮这老美的忙,不过倒是可以利用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批东西全部弄回中国去。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罗科宁说道:“您所谓合作的目的,应该就是将这伙盗匪抓住对吧?”

    “张先生果然是聪明人,可以合作吗?”

    罗科宁笑着问道。

    “当然,虽然我不是美国人,但毕竟在美国居住,并且还有这里的绿卡,总得为美国做点事儿吧。”

    说这番话的时候,张天元自己都觉得恶心,不过为了那一批文物,他也就忍了。

    “好,张先生既然选择合作,那么还希望能够尽量帮忙啊。”

    罗科宁笑着说道。

    “当然,我既然答应了帮你的忙,就不会言而无信的,我的电话号码想必你们都知道了,需要帮忙的时候,打个电话就行了。”

    张天元起身说道。

    “好的,您现在可以回去了,还希望对今天的事情保密。”

    罗科宁提醒道。

    “我还不想惹麻烦。”

    张天元挥了挥手,转身走出了咖啡厅。

    门外的海蒂走了进来,有些不满地说道:“那家伙狡猾的很,真得能跟咱们合作吗?”

    罗科宁笑道:“你怕什么,这里是美国,可不是中国,他好好合作还行,要是敢耍花招,我保证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不至于杀了他吧。”

    海蒂皱了皱眉道。

    表面上,海蒂是一个性格很让人讨厌的女人,对张天元很不客气,但这个人却有着道德底线。

    然而那个罗科宁不一样,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有说有笑,背地里却能要了你的命。

    现实中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了。

    离开咖啡厅,回到农场,张天元便将那尊佛像放到了地下仓库里面。

    他打算等多弄点东西,找个时间回一趟国,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全部带回去了,总好过让飞机托运,那实在有点麻烦,而且也容易出事儿。

    这人躺下还没几分钟,温蒂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张天元将手机打开一看,得,十多个未接电话,居然全是温蒂的。

    自己之前去黑市的时候,把手机给调了静音,怪不得没觉察到。

    “死鬼大叔,你干嘛不接我的电话。”

    刚刚接通电话,那边就传来了温蒂很不满意的喊声。

第三一八九章 民史通典() 
“咳咳,小孩子可不敢这么乱说话啊,要文明,对了,你找我什么事儿啊?”

    张天元干咳了两声,急忙岔开了话题,不然这小丫头非得在这个事情上纠结半天不可。

    “差点忘了,我今天收了一件古董,花的钱不多,不过给我父亲拿去的时候,他的御用鉴定师说的赝品,我不服气,所以让你来看看。”

    温蒂急忙说道。

    “就这事儿啊?你把东西拿过来吧,我正好在家,不过这会儿有点累,可不想乱跑了。”

    张天元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儿呢,搞了半天,就这个啊,于是随口说道。

    “行,没问题。”

    温蒂似乎很急切,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就到了农场,急匆匆地拿出来一本书给张天元看。

    “大叔,就是这个,名字叫《民史通典》,据说整个中国就这么独一份的,而且当时我买的时候,人家就告诉过我,这是古籍,我也在网上查过了,民史通典非常有名,中国有很多收藏家都在拼命地寻找呢。”

    温蒂似乎已经忘记了张天元不接她电话的事情,兴奋地巴拉巴拉个没完。

    感觉这丫头是被人给忽悠了。

    不过《民史通典》这本书张天元也的确是听说过,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他在国内的时候就曾托人寻找过,只可惜一直未果。

    这本《民史通典》的封面上,有四个楷体字,非常的漂亮,下面还有作者的留名大清礼部尚书纪昀晓岚编纂。

    翻开封面,去看里面的序文,除了原着的文字之外,还有“协议大学士纪晓岚”、“军机大臣和”、“帝都翰林院”、“周树人收藏”等阴刻或者阳刻的藏书印。

    古往今来,大凡喜欢藏书的名人雅士无不爱在自己的藏书上钤上印。

    印章上除名号之外,往往还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书者的人品和气质,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最早的藏书印章要追溯到唐代,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写的“贞观”二字连珠印。

    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字连珠印、李泌“端居”宝印,李煜“建业文房”之印等也颇有名气。

    明代以后,使用藏书印的风气逐渐普及开来,私人藏书尤为重视藏书印的应用。

    明代文学家黄宗羲的藏书印上刻着“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我心曲”,爱书之情,尽在其中。

    明代“汲古阁”主人毛晋藏书之丰举世皆知。

    他有一方56个字的大藏书印章,印文为“赵文敏于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如何,后人不卖,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屋,当念斯言,耻非其有,无宁舍旃”。

    可谓蔚为壮观。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私人印章寓人品于字里行间,颇具韵味。

    常见的钤印有“七品官耳”、“动而得谤,名亦随之”。初看印文平淡,细究方觉可贵。

    藏书大师马太龙自刻一藏书印章,印文为“印奴”。

    由于藏书甚多,他的书常被人盗走。

    他一气之下又刻了“警印”,钤于书之扉页:“窃书非雅贼”。

    现代许多文艺家藏书印章独具特色。

    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常合用一印钤于书扉页,印文是“秋之白华”,含二人名字在内,构思巧妙,用意深刻。

    茅盾所藏的《庄子集解》上,盖有他的“玄珠68岁后所读书”的藏书印记,颇有深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