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牌(虾写)-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源也没有错误。于明认为西托夫应该展现给自己是他的能力,他的思考,他的专业,而不是他受到不公正待遇。于明还认为自己已经点醒对方要展示说明能力,而不是继续介绍自己被淘汰是因为被歧视,但是西托夫不识相。
双方电话里交谈十分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决定暂停选拔一小时,贝拉、于明和利克斯联合考核西托夫。二十分钟后,贝拉主观反对于明意见,客观同意于明意见。主观上贝拉同情西托夫,而且西托夫所说的让她有些伤感,西托夫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客观上,二十分钟内西托夫打同情牌,自嘲牌的时间超过了八分钟。于明结论,也许同情牌是战术,但事实是战术失败,西托夫并没有了解到主考官对此已经很反感。贝拉同意于明意见,最后西托夫出局。
……
第五个人,是最为难产的一个人。暂停一小时加上正式时间一小时,四组人员都在讨论,包括秩序最好的一组也有些失控。
亚历山大:“黄色头发,穿t恤,也穿休闲装,叫埃克斯。”
一组员问:“德国人?”
亚历山大回答:“不,俄罗斯人。”
另外一组员道:“不是俄罗斯人,我和他交谈过,他有一口纯正的牛津音,而且并非东正教教徒。”
亚历山大:“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人,你说的是叫……”
瓶颈了,大家开始模糊,这时候有组员提议:“我们应该将我们认为绝对正确的名字先列出来,然后从中筛选。”
亚历山大反对:“不,我们应该选择能力较差的人员,这如同军令一样,是一种规则,不能违反。”
第二组,则是列出了大家肯定名字正确的名单,只有一个名单是大家公认正确的,那就是亚历山大。但是三人认为亚历山大不应该被淘汰,另外三人认为首先要保证自己小组不被淘汰。
第三组只剩三个人,他们的意见最容易统一,投票给了蒙妮。理由是蒙妮说自己认识本次的主考官于明和利克斯,并且对于明似乎颇有些意见,认为其的能力不足以成为主考官。这也让大家记住了蒙妮的名字。
第四组和第二组类似,不过他们很快有了决断,那位第二轮找麻烦的女人让大家填写了自己名字,同时她也填写了自己的名字。
第三组和第四组结果出来,蒙妮三票,凯特,也就是那个找麻烦的女人五票。
“有意思,这个凯特很有意思。”于明摸下巴:“出底牌了。”
利克斯问:“是不是我们隐藏不够深,暴露了考试目的?”
“不,目前剩余二十人,一组六人,二组六人,三组三人,四组五人。四组的意见根本不重要,最重要是一组和二组给出来的人选。凯特在前面相处中表现不算很差,也不高调,所以她会在这一轮被选中可能性很小。而她过了这一轮,下一轮,四组就不能再选择她,她很可能诱使四组的人对自己组的人进行投票,以保证名字的正确性。”于明暗道,这娘么倒是有几分蜘蛛味道。
目前两个人重点注意,一个是表现一直不错的亚历山大,一个是选拔赛开始后,颇有内涵的凯特。
“哈,第二组交上来名单是亚历山大。”利克斯看结果,还有二十分钟时间。
第一组基本也理清,大家同意一个叫汉尼的人是能力比较差的,但是拼写出现问题。汉尼英文hani,但是正确胸牌写法是hasnisi。而汉尼向大家介绍自己时候,只会说自己叫汉尼。大家先前抱怨组委会的胡搞瞎搞,进而也让他们忽视记忆胸牌。如果是于明参加选拔,会立刻发现不妥,不过有心记忆也很难将二十四个人名字和胸牌联系在一起。
亚历山大不同,亚历山大很冒尖,大家和他闲聊,或者他在介绍时候,总会让大家多几分注意,何况他还用自己胸牌自嘲。于明不太喜欢那句自嘲,亚历山大说,据说这次主考官有一位中国人,是不是我们胸牌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不过于明理解亚历山大,主席委员会顺势的告诉大家,胸牌上不是英文,而是中国一种方言拼写。
有人故意留意错误的胸牌吗?有,确实有,而且不少人。他们对胸牌都是错误的有一份警觉,但是除了冒尖的选拔者之外,普通人是不好记忆的。
于明看一组交上来答案,道:“汉尼胸牌拼写错误,我们有得忙了。”
本次得票最高为亚历山大,同时被淘汰还有亚历山大所在组的小组六人。
这消息一出现,其他三组很淡定,第一小组立刻炸锅,大家纷纷对此选拔法表达不满,七嘴八舌的一起抱怨。亚历山大也有所不满,但是先向大家道歉,就因为自己坚持选能力差的人,导致大家被淘汰。亚历山大没有想到,还真有人赖上他,指责他自以为是。
第三百一十七章第二轮
利克斯道:“我比较同意,在我看来,亚历山大应该选择生存而不是冒险。不过他是军人,以服从命令或者说规则为准绳。生存反倒是他考虑的其次。这也说明他是一名很优秀的军人。”
“……”于明没回答,都有道理,亚历山大坚持原则牺牲了全组人。是对是错很难评判。毕竟全组人同意了亚历山大,将决定权交给亚历山大。但是亚历山大面对大家信任,应该要对得起全组人的信任。诸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教科书版)五个人都有死志,知道自己选择最终结果是死亡,很伟大。但是这道题中,另外四个人是求生的,他们信任亚历山大是求生,并没有死志。亚历山大为了自己原则,却将四人带上不归路。
于明打电话:“蒙主席,我有点难以抉择。”
蒙特罗反问:“自己出题把自己考倒,你在出题之前就没有预料到这种可能吗?”
于明很坦诚回答:“没有,当时出题就是心血来潮。”
“……”蒙特罗感觉自己左脑血管跳动两下。
于明问:“你认为呢?”
蒙特罗玩着笔,转动了许久:“我也不知道,从表面看,亚历山大是一位很有责任心,同时又没有责任心的人,他同时也是值得信任,也是不值得信任的人。假设他和其他独立调查人合作,我相信他会尽可能完成委托。但是为了完成委托,他会冒险,他把自己危险考虑在内,认为自己可以承受,但是却忽视了别人并非军人,别人宁可无法完成委托,也不愿意去冒险。”
“蒙主席,你说了和没说一个意思。”于明也挺头疼,亚历山大这样性格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委托,但是他的危险承受力高,和他人配合,有可能忽视他人的危险承受力。
蒙特罗道:“我相信你,你是主考官。”然后挂了电话。
切!于明鄙视,利克斯道:“他们到了,分别在六个房间。”
“我们先去看看亚历山大。”
……
于明问亚历山大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指责你。因为他们信任你,认为你会给他们带来希望,结果却是这样的。你现在知道后果,假设你重新选,你是选择一个你确定的名字,还是坚持再赌一把汉尼的拼写?”
亚历山大双手支在嘴前沉思,于明和利克斯安静等待,许久后亚历山大道:“我最大错误是忽视了他们对我的期望,而认为他们愿意和我一起承受失败或者成功。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选择放弃,我愿意将成功或者失败的赌注交给我的伙伴来执行。”
于明道:“你也感觉到了,军队和现实不太一样。你在军队大家信任你,你信任大家。现在到了现实,大家只信任成功,不信任失败。你的看法呢?”
亚历山大沉声道:“我已经回答这问题,我愿意将赌注交给我的伙伴,而不是拿走我伙伴的赌注由我来投注。”
于明笑问:“怎么,失去信心了?”
“不,是代价的承受。我的伙伴无法承受我失败的代价,我可以承受伙伴失败的代价。或者说是一种妥协。我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判断错误伙伴对待失败的承受力。第二个错误是低估伙伴的能力。”
于明问:“第三个错误,是我们主席委员会造成的,特别是我这个主考官,故意将胸牌写错。”
“……”亚历山大点点头:“好吧,我承认内心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不会用这个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开脱。”
亚历山大离开,于明对利克斯道:“我们两个选择,零分或者满分。”
利克斯道:“我给满分,我相信经过这件事后,亚历山大会改正自己错误,犯一次错误可以原谅,犯两次同样错误称之为愚蠢。你怎么看?”
“满分吧。恩……我请他吃饭,单独,两个人。”
……
亚历山大有一头浓密而卷的黑发,蓝眼睛,高鼻梁……
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亲眼看见大西洋,因为他能从一滴水中推测出大西洋的存在。生活是巨大的链条,人也一样,一个环节可以推断出所有,这就是很多人称呼为伪科学的逻辑推理。
首先观察是手,手的重点是指甲,指甲的长度代表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亚历山大的右手中指和左手食指有啃咬的痕迹,一般来说会啃指甲是两种人,一种专注思考的人,沉迷游戏也算其中一种。还有一种工作压力大的人。
其次观察是衣袖,正装西装有选择扣衬衫袖子纽扣和不扣的,如果不是特别注意或者是专人注意,衬衫袖子的长度和西装总是有一些或长或短的差距。
于明问:“没请教你的夫人是?”
亚历山大很有礼貌回答:“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在家开设了一个网站,教导网友烹调一些食物。”
“哦!”于明点头,一位主妇,一位精通家务的主妇。而亚历山大的西装袖子适中,衬衫袖子偏长,这不太科学,但并非没有可能。
第二点,亚历山大吃食物,一般来说军人吃食物不仅快而且干净,而亚历山大吃食物有快和干净这个特点,但是中途喝水的动作破坏了这种频率,当需要喝水时候,亚历山大会习惯的将刀叉左右放好,再去拿水杯。这不是军人习惯,这是有过良好贵族教育养成的习惯,这里说的是可能性,可能性较大来说,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人,他们多数只放下一只手去拿手杯。
再观察下去,会发现亚历山大经受过专门贵族礼仪教育的痕迹很重,比如喝汤不出声,将汤匙伸进口中,闭嘴后抽出汤匙再吞咽汤汁,这个动作绝对不会是在没有约束情况下形成的。当于明说话时候,亚历山大看于明,在贵族礼仪中看人注意点是放在双眉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区域。
一餐饭后于明结论,亚历山大是经受过贵族饮食礼仪教育的军人,处事老练,即使对于明吃东西吧唧嘴发出的声音有些不满,但是仍旧不干扰他保持微笑。说话间滴水不漏,城府颇深,于明在观察他时,他也在收集于明的信息。信心十足,他在饭桌上对于自己是否被淘汰比较淡漠,言语中不经意流露出自己能入围的心态。
于明回宾馆翻看资料,亚历山大是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希腊人,从生活轨迹看并没有接受贵族礼仪的可能,其母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洋快餐侍应,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于明和蒙特罗通电话,蒙特罗道:“他曾经担任过军方的文职,参与一些宴会,我想经过一些培训是可能的。”
“不。”于明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不认为象他这样的人会犯白天这个错误。餐桌上他没有表现出白天的表现欲,相反,多了几分深沉,话语说出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我本人观点看,他不会犯白天那个错误。”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在群体中他作为曾经军人,认为有职责带领大家突破困境。和主考官对话,他更加谨慎。”蒙特罗道:“这不能说明什么。”
“目前我只有这个看法。”于明接受蒙特罗意见,道:“第一天选拔,比较出色两人,一组的亚历山大和四组的凯特。我决定终止第一道考题,因为我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考试的内容不是淘汰谁,而是侧面考量。”
“同意。”蒙特罗回答问:“第二考题呢?”
“第二考题?中国有个狼来了的故事,既然大家以为我们是侧面考量,不在意考试的结果。那第二考题,我们就只追求结果。因为一个调查人不能排除各种可能。”
“恩,同意。”
……
经过第一轮的选拔,一共有十七个人留了下来,这数字比于明预计要高。十七个人中,多数是没有突出表现的人。当然,没有突出表现的人未必就是庸才。
大巴车将选手们拉到了沙漠附近,大家下车,面前是成箱的矿泉水等物品。于明戴着防沙镜看着大家道:“欢迎来到考核的第二阶段,我们在距离我们东面十公里、西面二十公里、南面三十公里、北面四十公里沙漠设置了终点。这关考核的规则是,第一:最多只留十个人。第二: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才能入围。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任何距离的一个点。十人名单中,优先选择到达最远距离的选手,次选择最快到达终点的选手。”
利克斯道:“比如A花费三个小时到达四十公里服务点,花费十分钟到达十公里服务点,C花费十五分钟到达十公里服务点,那A具备优先权,B拥有次选,C为末选。晕倒的一律出局,独立调查人组织不欢迎对自己身体情况不了解的人。根据普通人沙漠行走,每小时四点五千米的速度,所以比赛时间为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比赛时间后,未到达终点的选手将被淘汰出局。”
于明看手表:“现在是早上八点四十五分,九点出发,比赛时间到下午四点。这边给大家准备了矿泉水、防沙镜、沙漠靴、背包、指南针等物品,大家可以随意取用,另外还有烟雾弹,如果有人支撑不住,虽然我们派遣了车辆巡逻,但是为了人身安全,请使用烟雾弹求救。烟雾弹也有定位系统,所以请大家不要丢弃。”
第三百一十八章沙漠行军
一名女生举手发言:“主考官先生,我认为这场比赛歧视女性体力。”
于明回答道:“男女体力差别是先天性的,在我们调查人工作中,不可能因为你是女性而得到有利的体力平衡。而且我认为这比赛重点还不在体力,你们计算一下,七个小时要到达四十公里,需要携带多少矿泉水呢?步行速度不能低于将近六公里。今天沙漠下午地表温度是五十二度。”
利克斯道:“十五分钟之内,你们需要选择自己的终点,假设你选择十公里,但是你又后悔了,你要改正,需要回到这里,禁止行动半小时,这半小时内,你不能使用大本营的设施,包括阴影。选手之间禁止攻击,一旦发现立刻淘汰。”
于明道:“这边有一些食物,只能吃不能带,水可以尽可能带走,大家选好路线后和工作人员说一声,解散。”
这是一道带有一定博弈色彩色选拔题,关键不是自己选了什么,而是别人选了什么。十七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到达十公里的终点,但是这个成绩是次选成绩,如果有十个人到达二十公里重点,你就会被淘汰。
选择多在二十和三十公里之间,对自己体力自信的可以挑战必然晋级的四十公里。但是有必要挑战四十公里吗?如果能拿到三十公里的前三,也足可以保证自己出现。五十二度高温,步行四十公里,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于明戴了草帽,坐在一边石头上看选手,选手们多数神色凝重,静静思考。有几个调皮捣蛋的询问别人的选择。但是大家是竞争者,怎么可能得到实话。选择了路线,还有选择携带的矿泉水数量,水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也会导致负载加重。选择最合适的水量,也是取胜的关键。
外套是必须要的,帽子要,靴子要……女生们上大巴车换上沙漠中行头,男生们边等待,边思考。利克斯递给于明一根雪茄。问:“于,如果是你,你选择哪条路?”
“二十公里或者十公里。”于明回答。
“为什么?”
“因为我走不到三十公里。”九点太阳还算温和,一旦到了十二点以后,那沙漠就变成蒸笼。于明道:“我相信很多人会挑战三十公里。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出现距离,但是这道题主要考的大家对自己体力的了解。如果他们弃本求末……你呢。利克斯?”
“我原本是打算挑战三十公里,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二十公里也不错。”利克斯笑。
于明问:“不考虑十公里吗?”
利克斯皱眉:“难道你认为无法完成目标的人数将超过七名?”
“可能不止,这才是最难选择。”于明道:“有些人想到了大家挑战超过身体极限,但是又不甘心选择十公里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我猜的没错,50%以上的人会选择三十公里。”
利克斯拿出一盒古巴雪茄:“这是我的赌注。”
于明拿出打火机:“押上。”
……
所有人整装待发。于明和利克斯走到工作人员的位置,三十公里的报名人数为十二人,利克斯把雪茄递给了于明。再看,四十公里报名人数两人。二十公里报名人数为三人。于明看名单,再对照资料道:“四十公里这两人应该没有问题。”一位是于明上届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