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阔的漠西草原,天空雄鹰翱翔,地上数十股庞大的骑兵,奔驰着向这南方汇集,蒲类海四周的白色蒙古帐篷,成倍的增长。

    漠西蒙古联盟的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看着越来越多的兵马汇集,心中十分高兴,意气风发。

    他大会诸部与蒲类海,用石块堆成祭坛,雄心万丈的祭祀长生天,又请大法师再次占卜,最后发出号令,二十万蒙古勇士,从蒲类海出发,铺天盖地的南下。

    长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原抵御游牧的重要屏障,挡住了北方民族持续向南渗透。

    看看欧洲的罗马,就是亡于小股蛮族的不停袭击,被蛮族不停冲击,从而走向灭亡,土地永远被蛮族占领。

    长城虽然不能每次都挡住游牧民族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却将小股游牧挡在长城之外,防止了游牧持续侵扰边境和对汉地渗透蚕食。

    在漠西蒙古在准格尔汇集之时,整个关中,也有数条人流组成的线条,向着北面的长城汇集。

    万里长城,处处灯火通明,金国至少征发民夫四十万,抓紧抢修长城。

    在瓜州城外,征调的民夫点着火炬,挖掘壕沟,设置拒马,直忙道三更天才回去休息。

    孙可望披着一件斗篷,领着几名侍卫,在众人睡去之后,还在继续视察。他先看了看城外交错的壕沟,铺上一层薄土的陷坑,以及交错的鹿角拒马,然后才回到城中。

    走到街道上,他发现城西的铁器作坊内,依然灯火通明,便又走进去看看,然而他刚走进大院,便正好看虞胤也在。

    “虞藩台还没歇息?”孙可望见此,忙笑着迎了上去。

    “大敌临近,怎么睡得着啊!”虞胤满脸疲惫的说道。

    孙可望派人前往草原探查,在巴儿思阔山北麓的蒲类海附近,发现了正在集结的蒙古大军,准格尔部即将南下的消息,已经确信无疑。

    面对即将杀来的二十万大军,虞胤怎么可能睡得着。

    两人一阵无话,沉默着一起看了看铁器坊正生产的物品。为了备战,虞胤将河西的工匠,一共八百人全部集中在这里,打造火炮,投石机,还有各种兵器。

    孙可望以前杀士绅杀得厉害,但事实上治国,确实需要士绅,普通人根本没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许多事都办不好,只能由孙可望一肩挑,而他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使得大西国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

    这次孙可望与虞胤配合,他不得不承认,这些文人脾气虽然怪,有各种问题,但是办起事来,还真的很难挑出毛病。

    两人,正看着工匠们连夜赶制器械,忽然张胜气喘吁吁的跑进铁器坊,手中举着一匹绢布,跑到孙可望身边,急忙说道:“大王,内阁有令,让我们撤回嘉峪关。”

    (感谢房老大的1000,瑜珈山人的1000,一树花闹三春醒的1000,悦冻窝芯的1000,感谢四位爸爸的打赏,从广东回家,明天三更哈。)

    (本章完)

第1059章 坚守河西() 
孙可望愣住了,“撤回嘉峪关?”

    旁边的虞胤听后也脸色一变,目光中充满了忧虑,“自唐代安史之乱以来,中原便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明朝虽控制过哈密,但是时间也非常短暂。眼下西域和河西走廊,与我中原文化不同,信仰各异,中原已经很难重新掌控河西走廊和西域。我朝立志恢复西域商路,重新控制西域,可以说十分艰难。如今好不容易才控制河西,经营刚有起色,却要退回嘉峪关,之前的努力岂不全都作废!”

    孙可望脸沉了下来,“何止是之前的努力作废,我们一退,这里必然重新被蒙古人和叶尔羌占据。放弃容易,拿回来难,今后就算我们再次打回来,周围的部落,也会对我大金失去信心,认为我们遇见威胁时又会抛弃河西退回关中。”

    “内阁怎么能下这样的命令!”虞胤有些愤怒。

    “估计是朝廷兵力不足,无法支援我们,又担心我们无力抵挡,所以才下这道命令!”孙可望慢慢镇定下来,然后对张胜道:“把内阁的命令,给本王看看!”

    张胜忙将那绢布递过来,孙可望接过展开,一名侍卫立刻拿来火把为他照亮。

    孙可望看了看,脸上却漏出一丝喜色,忙将绢布一合,“虞藩台,内阁的意见是让我们撤回嘉峪关,但并未下死命,而是让我与虞藩台,还有刘总兵商议决定!”

    虞胤听了,微微一愣,内阁没有下死命,就是让他们自己考虑了,他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后,便摇头到:“我不同意撤离!一味退缩,只会让大金越战越弱。”

    “眼下大金已经成为各方眼中的一块肥肉,如果这次放弃河西,让别人看见大金的软弱,今后必然会引得更多势力来攻,到时候大金只会越打越弱,最后被困死在关中。”孙可望点点头,不过随即话锋一转,“本王也不赞成撤离,不过虞藩台是文臣,留在这里不太安全,最好还是撤往关中。”

    当年天下三分,蜀国疲弱,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坚持要北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坐守蜀中迟早要被北方所灭,只有进攻扩张,他们才有由弱变强的机会。

    孙可望在云南立国之后,他作为最弱的一方,却虎口夺食,就是因为坐困云南,等天下一定,他必然败亡,只有趁着天下未定,赶紧搅动风云,扩张势力,他才有机会一争天下。

    在孙可望看来,眼下的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旦金国展现出虚弱的一面,恐怕各种问题会立刻接踵而来。

    墙倒万人推,破鼓万人捶,才是历史的常态。

    金国如果能硬顶下准格尔二十万人的进攻,那无论是南面的明,还是东面的清,想打金国的主意,都必须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一副好牙。

    当然,孙可望不想退,除了为了金国考虑之外,他也是为了自己,他好不容易在河西做出一番样子,实在不想回到长安去受气。

    他做过一国之主,南面称孤,体会到了高高在上的滋味,便在也无法放下心来,真心给人做臣子。

    河西走廊人员混杂,数百年争斗不休,以强者为尊,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孙可望情愿在此拼搏,也不愿意回到长安,做一个没有权利的王爷。

    虞胤听了孙可望的话,却摇了摇头,“本官奉朝廷之命,经略河西,作为河西布政使,我有守土之则,岂能逃回关中,坐看胡虏蹂躏河西?”说着他向孙可望一拱手,“王爷,本官恕难从命!”

    孙可望不禁看了虞胤一眼,火光之下,这位老臣,脸上满是毅然。孙可望默默的注视他片刻,心中生起一丝敬佩,郑重的拱手道:“虞藩台,那我们就同舟共济吧!”

    说完,他扭头对张胜说道,“去,将刘总兵叫来,我们一起商议!”

    两人当下继续在铁器坊内查看,可是这个刘进忠来的却比较慢。

    当年张献忠在汉中战败,就是这个刘进忠,发动叛乱,引豪格杀入四川,西军众人对这卖主求荣之人,自然没有好感。

    金国朝廷就是因为知道,孙可望肯定与刘进忠合不来,所以才派他到河西来牵制孙可望,以免他发展壮大之后,又背叛金国。

    孙可望对此人不喜,便把他调到了哈密戍边,刘进忠也不愿意见孙可望,所以就一直待在哈密,这次孙可望需要人马保卫瓜州,才将他调回来。

    本来就是三更天,孙可望视察一阵,在铁器坊又遇见了虞胤,接到了金国朝廷的指令,时间已经不早,可是那刘进忠,硬是五更天,天色微亮时,才赶过来。

    孙可望与虞胤就在铁器坊的一间屋子里,边烤炭火,边商谈。

    “瓜州城池风化严重,特别是瓮城,我已组织民夫日夜抢修,但坚固程度,还是无法与中原城池相比。”

    “虞藩台这点不用担心,我已在城外挖下几道深壕,准格尔不善于攻城,加上没有什么火炮,所以本王对瓜州的城墙,到不是很担心,不过瓜州的城门,恐怕就有些问题了。”

    “那几个城门,都有些年月了,若是遇上撞城车,恐怕没几下,就被撞开了。本官让人赶制四个铁栅栏,装在门洞内,王爷以为怎么样?”

    “可行!”

    两人正说这,外面侍卫禀报说刘总兵到了。

    刘进忠四十多岁,明朝叛将马得功手下也有个刘进忠,不过在漳泉之战时,被王彦给杀了。

    等他进来,孙可望不与他说话,由虞胤开口将内阁的指令说出来,并说出了他和孙可望的看法。

    刘进忠听后目光瞟了座在一边的孙可望一眼,声音有些怪异的说道:“内阁既然准许我们撤回嘉峪关,为什么不撤?准格尔二十万人南下,区区瓜州怎么抵挡,我觉得内阁考虑得周到,我们还是撤回去,保存实力为好!”

    孙可望其实早就猜到刘进忠会这么说,他要是有决死的心思,当初也不会见西军一败,便领着豪格杀入四川。

    虞胤听他这么说,眉头皱了下:“刘总兵,内阁只是提出建议,让我们撤回关中,而不是明令我们必须撤退。这就说明,内阁其实并不想放弃河西走廊,只是不知道我们的情况,才下了这么一道模棱两可额命令。内阁强命我们坚守,又怕我们根本守不住,反而折损了两万大军,强命我们撤退,又担心我们其实能够守住河西,内阁不能确定,所以才下命让我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朝廷诸公是知道河西的重要性的,刘总兵也是大金重臣,食朝廷之禄五载,不该为大金国尽一份力吗?”

    刘进忠脸上约带尴尬,虞胤分析的很对,内阁或许正是此种想法,但这与他却没有干系,“虞藩台,内阁让我们审时度势后在做决定,本将正是考虑到实力悬殊,才选择退回关中啊!”

    (本章完)

第1060章 兵临瓜州() 
孙可望见刘进忠果然想撤,眼神眯了起来,露出一丝杀意。

    “刘总兵想要回关中,本王没有意见,但是一万边军必须留在瓜州!”一直没有说话的孙可望忽然开口说道。

    刘进忠听了顿时跳了起来,“这怎么可能,本将的兵马自然也要回到关中。”刘进忠瞥了一眼孙可望不客气的道:“归义王难道想吞并我的兵马?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金国的兵制与王彦在明朝推行的兵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军队大多数掌握在将领手中,或者是汉族的官绅手中,很大程度上像是私兵,似乎倒退到了汉末两晋的时代,将领有兵才能获得高位,刘进忠自然不会同意将兵马留在瓜州,那他一人回到关中将没有意义。

    孙可望自然也不能随意吞并刘进忠的人马,豪格和金国朝廷虽然用他,可是却也提防着他,如果他敢兼并军队,露出野心,恐怕金国朝廷不会放过他。

    刘进忠虽然想撤,可是孙可望和虞胤不同意,他也不敢一个人撤回关中,几人便僵持下来。

    三人的会谈,可以说不欢而散。

    一连几日,虞胤都没能说服刘进忠,而这时探马又报,蒙古可能要南下了。

    强敌将临,而内部人心不一,孙可望内心不禁十分焦虑,有了除掉刘进忠的心思,可是怎么除掉,才能不引起金国朝廷对他的猜忌,却是个麻烦的问题。

    归义王府邸,孙可望负手在暖阁内走来走去,金国在河西一共就不到两万大军,如果刘进忠要带走一万人,那瓜州根本没法子守了。

    接连几日,孙可望都有些心神不宁,他很想杀了刘进忠,可是他现在是金国体制内的人,要遵守规矩,不能肆意妄为。

    他正来回踱步,一名侍卫却急匆匆的跑进来,慌张的禀报道:“大王,蒙古人来了!”

    原野上一声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在蒲类海集结了多日的漠西蒙古诸部,终于如同滚滚洪流,往河西走廊冲刷过来。

    漠西蒙古兵分三路,一路有由巴图尔珲台吉的第五子绰罗斯·僧格率领六万人去攻打宁夏,将金军牵着在陕甘长城的东段,一路由巴图尔珲台吉亲自率领,八万人兵临嘉峪关,另一路则由巴图尔珲台吉的另一个儿子绰罗斯·车臣率领六万人,扫荡河西,然后与巴图尔珲台吉在嘉峪关外汇合,共同突破长城,杀入关中。

    河西走廊虽然有些财货,但是却不值得准格尔部集结二十万人南下,巴图尔珲台吉的主要目标是关中,就算不能打下长安,也要逼迫金国送上一笔丰厚的钱财。

    历史上,许多游牧就这么干过,准格尔部看重的是关中,至于河西走廊,到没有太过上心,只是顺手收之,因为准格尔已经打探过,金国在河西只有两万人而已。

    绰罗斯·车臣领着六万人马,以辉特部为前驱,从巴儿思阔山东面,攻入哈密卫,横扫沿途大小部落,一路势如破竹的直接扑向瓜州。

    “呜呜呜···”

    旷野上骑兵奔驰,仰头吹起低沉的号角,浑厚的声音在四野回荡。

    随着号声,无数骑兵铺天盖地的涌现出来,杀气腾腾的蒙古骑兵无边无际的列队而行,队伍最前面,几杆大纛旗依次摆开,中间一面足有四丈高,绣着一个硕大的狼头,便是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车臣的大旗。

    同中原王朝的储位之争一样,草原上的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并且更加凶狠。

    巴图尔珲台吉须发花白,没有多少时间,谁将成为准格尔的继承人,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巴图尔珲的众多儿子中,车臣和僧格成为最有力的人选。

    这次出征,僧格攻宁夏,而车臣攻击河西走廊,便是对两人的一个考验。

    大纛旗下,车臣骑马走在大队的前面,他年级约三十岁,身材健硕,长着蒙古人典型的眯缝眼,一张宽脸上,两颊微凸,胡须环额,显得异常凶悍。

    这次车臣率领准格尔本部三万人,加上辉特部两万,其他几个小部落合起来一万人,共计六万大军,先下哈密卫,发现已经是做空城,河西兵马全都集结到瓜州之后,立刻继续南下,向瓜州猛扑过来。

    瓜州城上,退过来的军队和征调过来的青壮,正忙得热火朝天。

    寒风呼啸,金军将士穿着袄子,站在城头,脸像是被刀削一样。在一丈五尺宽的城墙上,民夫正忙碌的搬运箭矢、擂木、石块、火油等物。城墙上,铁砂炮,碗口铳等等火器,一字排开,炮手们正在作最后的检查,确保器械完好。

    城墙背面,孙可望照例将赶制出来的砲车放在了背后,民夫正将一块块石头,搬运到砲车边上,还有人用马车拖来一个个木箱子,士卒将木箱抬下来,也放在了砲车边上。

    这些木箱子甚为神秘,有士卒专门看守,并且上面还贴着写有“河西布政使司”的封条。

    就在城墙上的金军士卒和民夫,忙得热火朝天之时,城头的士卒忽然听到了城外传来低沉的号角声响。

    两名士卒刚将一捆水桶粗细的箭矢放上城墙,然后解开分发,一人直起腰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他忽然听见声响,头下意识的往城外一转,士卒瞬间就愣住了。

    几里地外,几杆大旗正在移动,后面那一大块是什么?就像一块杂色的地毯,正向着瓜州移动。

    “娘个劈!”城头上的军校也发现了滚滚而来的敌军,一名军校顿时一声怒骂,“有敌情!”

    此时的金国已经是个汉化程度很高的政权,他安定了关中,结束了崇祯年间以来,关中十多年的混乱,关中的士绅百姓,基本已经认可了这个政权。

    毕竟从崇祯开始,明朝就无力给关中居民一个安稳的生活,金国给了,百姓也就慢慢臣服,开始为金国效命。

    蒙古人是来抢他们,杀他们,破坏他们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这次抵抗准格尔的进攻,某种程度上来说,金国朝廷是像历代中原王朝一样,承担了保卫汉地,抵御游牧入侵的责任。

    金国百姓,金国的军队,以及金国朝廷,这次是同仇敌忾。

    金国征发百姓四十余万修补长城,其中累死者不在少数,但民间却少有怨言,因为士绅支持,百姓也理解,这是要守卫关中家园,免遭蒙古的屠戮。

    瓜州城的守军,多少也有些保家卫国的意思,这种情怀,也并非是说金国培养起来,而是数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明与野蛮,汉人与胡人形成的天然对立,是已经深入于每个汉人的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一名金军将领,听见报警之声,立刻按着战刀冲向城楼,蹭蹭的往上爬,疾步登上楼顶,然后向北远眺。

    春风不度玉门关,河西走廊上极少下雨,今日天气晴朗,视野极好。

    因为地势较高,天空中的云朵很低,似乎伸手就能抓到,北方遍布原野上的人潮,像从云层低下走出来的一样。

    “有多少人马,绵延多少里?”那将领正在观看,另一员金将也窜上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