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与君厮守-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伤。。。可还要紧?”顾氏攒紧手中的帕子,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几分心疼。
  丁绍德这个受伤的人倒是不要紧似的轻轻笑着,“三娘忘了吗,我一点武功都不会,就是拿着刀子也使不上什么力气,我穿的衣服厚,没有扎太深,就是血流的有点多。”她摸着自己脑袋,有些憨傻。
  不过天下哪有人会这样说自己,顾氏除了揪心,也只剩埋怨,“你也知道,你本就比一般人身子骨弱,你…”她忽顿,将心中疑问埋回。
  丁绍德知道她想问什么,“我与三公主…”她再次笑了笑,“我并不知晓她是公主,她…”眸子泛起的光芒渐渐消失,“折四是你。。。”
  “他罪有应得!”顾氏转身覆手上栏杆。
  丁绍德凝神顿在原地。
  “救出折家的看似是王丞相,但实际上是惠宁公主赵宛如向官家求了情,官家才网开一面,而折四之死怕也是官家或者惠宁公主授意的。”禁中封锁了消息,顾氏将她想要知道的消息告诉她,“你父亲与我二哥哥这仇,怕是解不了了。”
  丁绍德背起双手,倒吸一口气,“惠宁公主,好盘算。”
  丰乐楼后楼可看外城城南,前楼则视宣德门后的皇宫。
  今日除夕,宫中举行大傩仪,也就是驱邪的傩戏。是由亲事官与殿前禁军所主持,由他们充当戏子带着面具扮演着各类小鬼。
  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爷等等,由禁军扮成的一千多人在宫中驱逐邪祟。
  这热闹场面并没有让第一次见的赵静姝停下半步,这喧哗也引不起赵宛如的兴趣,年年如此,她年年见。
  坤宁殿的暖房内处处充满着新年的喜庆,滚烫的茶水冒着热气,“我去问了爹爹,爹爹说是阿姐你替折家求了情。”
  “折四已经死了,此事没必要牵连折家其他人。”
  “丁季泓差一点就死了,刑部,大理寺都不曾立案他的罪行,他还是清白之人,这样的人。。。”赵静姝深皱起眉头。
  “我知你不悦,可有些事情,远没有你看的这般简单。”折四的事情,只能由私下解决,赵静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赵宛如心平气和的看着她,“三娘的性子还是那般单纯。”
  “我只是不明白。。。”
  “安心呆在大内吧,我知道你讨厌这里,但是至少现在它是最安全的地方。”赵宛如害怕,三娘的单纯难以在这个人心险恶的世道生存。
  人去茶温,白瓷杯中满满的茶由热到温,未曾被动过。
  暖房内的红炭燃新炭,燃烧着小火苗,赵宛如抿了一口温茶,“秋画,你觉得丁绍德如何?”
  “此人装纨绔,在国子监之时,不知三公主身份对三公主格外好,折四一事甘为其自残…但在知道三公主身份后突然变得拘谨。”秋画能看出丁绍德极为聪明,“如此年纪,知进退,城府极深,是个聪明人。”
  赵宛如撑着头,“这一世,又为三娘死一次吗!”她叹一口气笑了笑,“情这个东西,来了,就逃不过啊。”
  “姑娘是说,丁绍德喜欢三公主?”
  赵宛如侧抬头凝着秋画,“我再问你,你觉得三娘如何?”
  “三公主性子单纯,而这大内人心太深。大内之外的各个世家相互勾结,不论是皇家还是仕宦之家,皆用联姻来巩固自己,三公主不懂周旋,容易遭人利用算计。”
  秋画突然明白了什么,“若丁绍德是真心喜欢三姑娘,许可护着三公主,可若她自身都难保呢,况且世家子弟的真心。。。”秋画担忧着,“也许丁绍德只是看中了三公主的容貌。”
  赵宛如拿出一直带于身上的玉,“这个世间,能因别人舍弃一切甚至去死的人,可不多呀。”
  低头看着样式特别的玉,目光如炬,“前世的死因,我大概能猜出来了,只不过很抱歉,我当初心中的焦急都放在这个愣头青身上了。”


第58章 周公遗训四海朝
  这是从有记忆以来赵静姝在禁中的第一个除夕夜; 宫内热闹; 她心中却凉。
  “世上不公道的事情很多,折四也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这是杜氏给她的话,折四的死,多半是大内的默许。
  赵静姝呆坐在钦明殿长廊的护栏上,入了禁中,这结局她早就猜到了。
  “有什么办法; 能让我逃离吗?”
  千凝也替主子心寒,“姑娘是觉得皇宫不好吗?”
  “笼子罢了!”
  千凝和她年岁差不多; 但是自幼就在宫中,十岁就在钦明殿当差; 所知这禁中的风浪甚多。后宫女子的得失; 皆在君王一念之间。
  坤宁殿院中的竹梢上挂着一轮弯月,三两枝红梅延伸过来; 青砖地上印着浅浅的倒影,细细的竹节反衬着微冷的光; 分不清究竟是天边洒下的月光; 还是长廊内照射出的火光。
  赵宛如独自一人坐在偏院竹林旁的石凳上,侧撑着头,呆呆的凝视着夜空中那轮弯月。月明星稀,夜空不见星辰; 却见她眸中,浩瀚星河。
  一般的百姓以及官员此夜都会在火炉边,与家人团团圆圆的围坐在一起; 一起守岁,一起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禁中则不同,今夜过后便是正月初一,今年正月初一有大朝会,大朝会自先秦时就设立,延续至今,并非每年都有,大宋以仁孝治国,每逢重大丧事,以及祭祀,皇子公主的嫁娶都会停罢。
  早在前几日殿中省,内外诸司就已经开始为大朝会做准备了,诸州县驻京使馆陆续抵达京都,这几日东京城的各个邸店的房价物价飞涨。
  大朝会的前几日,诸国使者也都相继达东京,由鸿胪寺负责接待,东京内设置了接待外使的驿馆,有为边境大国专设的,都亭驿接待辽使,都亭西驿接待西夏,梁门外安州巷子内的同文馆接待高丽使者,礼宾院接待回纥,于阗国。另有班荆馆、瞻云驿两座驿馆负责接待其他边境诸国。
  驿馆内配备着翻译的官员,以及从翰林医官院派去的医官。
  太史局的官员依旧在钟鼓楼上计时敲钟。
  —哐—
  “子时!”
  今日的风比较柔和,使得除夕夜晚并没有之前那般冷,石凳上的人独自坐了多久她们不知道,圆石桌上的温酒直至变凉都没有被动过。
  如今这个时分大家都赶往了集英殿,使得坤宁殿的侧殿格外安静。一阵清风拂过,墙边枝干往外探的红梅轻轻晃动了几下,花瓣吹落在她眼前。
  赵宛如望着平地而起的红墙,它比人还要高,这道墙,阻隔了太多,她越不过去,别人也走不进来。
  眼里的红色慢慢下移,眸子中再次呈现出明月,这是唯一,红墙内外,都能看到的光。
  —哐—
  —轰—碰—啪—  除弯月发的光外,宫内升起了飞天的爆竹,迎着一声铜钟在空中炸响。
  “子时正!”  瞬间宫内宫外都欢呼了起来,整个东京城被欢呼与爆竹声充斥着。
  赵宛如静静立在月下,眸中的星河在闪闪发光,嘴角处浮现出两个浅涡。
  “新年快乐。”同夜,同时而语。
  是窗外的一声炸响。
  烛光下闪烁的眸子中印着从夜空中升起的焰火,如一颗流星,在其炸开后变成许多颗小流星划下,光芒偷入她眼眸,消失后眸子里剩下一轮明月,“想见你,见不到你,所幸我们还能一起看着月。”
  禁中的风沿着金水河一路吹向京郊,吹动着院外那颗探进墙的红梅。
  次日天亮,正月初一新的一年,开封府下令开观扑三日,这三日中想赌什么都可以,就算你因此赌得倾家荡产官府也不会管。
  各个街道旁都有人吆喝招人进去关扑,所赌物事没有严格规定,小到食物,用具,大到房产田契都有。舞场与歌馆在这几日昼夜开张,表演不会停下,让人纵情观看。
  到了夜晚之时,富贵人家后院的女眷们也会出来观赏关扑。
  宫外热闹,宫内更盛。
  大朝会第一日是朝贺,皇帝着朝服高座于大庆殿之上,殿内排列着法驾与仪仗,大殿四角都有一位高大威武的镇殿将军耸立着 。
  两旁的文武百官穿的的也是朝服,大朝会还有一项特例,以表示大宋极为看重文人。
  李迪为濮州解元,得以参加此次大朝会,头戴二梁冠,着镶着青边的白袍官服依次站立旁边。
  周怀政站在皇帝高座之下,下面还有几个入内省的昭宣使。
  百官入席,大朝会不比寻常之宴,寂静许久后引来一阵哗然。来人气势之盛,让他们震惊,却并不意外。
  “看,惠宁公主来了!”
  朝贺不似上寿,朝贺接见各国使臣,宣读贡礼,上寿则设宴,各高官的家眷也能够随之一同。
  赵宛如着朱色的命妇服,走至一群白衣士子旁停下,望着站在最前面已经目瞪口呆的李迪,轻笑道:“李解元!”
  “你,你!”李迪差点错愕的伸出手指向赵宛如,所幸身旁的人扯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和他们一样合起大袖微微躬身。
  李迪忍不住的微微抬起广袖内的二梁冠,眼中充满的复杂如他心中,匪夷所思道:惠宁公主,她怎么会是惠宁公主,不是许国公家的小娘子吗?难道少怀知晓,但是不敢说?
  后宫干政,惠宁公主笼络世家与权臣,皇帝又对其爱之甚笃,朝中无人不尊的惠宁公主怎会看上一个无心于权势的道士。
  “道士。。。”李迪忽然一怔,“怪不得礼部允道士入举,我还以为他是榆木脑袋开窍了,原来…”放下袖子后,李迪注视着走远了的惠宁公主,“原来你李少怀,竟是被我言中了!”
  赵宛如走过,文武百官无不惊叹,已是新年,年岁渐长,早已脱了稚气的惠宁公主,投手处,婀娜多姿,举步间,仪态万方。
  “陛下。”赵宛如合起大袖揖礼。
  紧绷着严肃脸的皇帝露出了微微的笑颜,向旁侧的内侍官挥了挥手。显然,赵宛如来此是皇帝的授意。
  此番举动引起殿中两侧大臣们心中的猜测,皇帝对惠宁公主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六皇子寿春郡王。
  李迪身旁皆是十五路各州的解元,最有机会登第入朝为官,各举人纷纷翘首明台阶梯下端坐的惠宁公主,娴淑典雅,美的令人神往。
  解元乃各州解试第一,都会受到知州,刺史,府尹等高官的接待与器重,取得功名后当地的富豪与世家也都会纷纷拉拢,若人品样貌都不差,或许还会将自家族中未出阁的小娘子嫁与他们,因此他们能见到许多世家女子。
  但无论家世多显赫,也不可与天齐,民间传闻,禁中最好看的是三公主,他们也没有见过,只论当下,只看眼前,惠宁公主之貌,乃世家女子不能及,得之从一而终有和不可。于仕途而言,公主出身皇室,是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寿春郡王同胞姐姐,皇帝又这般宠爱公主,爱屋及乌,成为了她的驸马,必然青云直上。
  举子们芳心暗许。
  “哎,听说今年陛下有意在登第的举子里替几位公主挑选驸马。”
  这句话无疑是激励,各自暗下决心要取得一个好名次,博得公主青睐。
  “也不知道谁有这么好的福气能尚惠宁公主!”
  “如果惠宁公主要是选中我了,我一定造一个金屋将公主供奉起来,服侍的妥妥帖帖的。”
  “瞧你们那点出息。”
  “迪兄怎的不说话了?”他们纷纷望着公认的才子李迪,“适才看见惠宁公主在你身前停了一下,好像还喊了你一句李解元,莫不是。。。”
  李迪皱起眉头,苦闷道:“我已娶妻,有柬之,肃之二子。”
  “哎,妻可以休了再娶,但,仕途是万万不能不要的。”
  李迪只是心中发着笑,笑这些人在此谈天说地,他曾带文章拜见补亡先生柳开,柳开言他是公辅之才。
  不以为耻的心道:“结发妻可欺,堂上人不仁!”
  —哐—  大殿旁的金钟敲响,诸臣士子皆肃立。
  “贺!”
  两侧面对站着的百官纷纷端持笏板转身面向皇帝,“万岁!”
  “跪!”
  跪伏举起笏板至冠处,“恭贺陛下!”
  皇帝挥着袖子,宣昭使高扯嗓子,“起!”
  “大辽国使臣觐见!”
  第一个朝贺自然是兄弟之国的辽国,来使有两人,大使身姿高大雄伟,粗浓的胡子围满下巴,带着后檐又尖又长的金冠,像一个大莲叶,身穿紫色窄袍,腰上佩饰金蹀躞,副使缠金腰带,穿汉人服饰。
  使臣迈进殿内走至殿中,大使右脚单膝跪地,两手抱拳放在右肩,此为一拜,乃辽国的礼仪。副使则行汉人的跪拜礼仪。
  “西夏国使者觐见!”
  西夏国的使者带着短小的金冠,正副使都穿着红色窄袍,腰带上也配饰金蝶躞,叉手行拜礼。
  大朝会一年中有三个日子可举行,分别为元正大朝会,五月朔大朝会,冬至大朝会,太。祖在位时间共举行了十一次,太宗在位时也是十一次,赵宛如是端拱元年所生,那年特意举行了冬至的大朝会。至赵恒登基,这是第五次大朝会,也是赵宛如公然坐在此的第一次。
  “高丽国觐见!”
  高丽国使臣的服饰与所行的礼仪皆与汉人相似。
  “回纥使者觐见!”
  来使长胡子高鼻梁,用布帛包着头,上衣披的十分随意。
  赵宛如倒是觉得回纥人别具一格,“回纥人倒是洒脱。”
  “只是这大朝会上这样肆意,终是不妥的。”张庆静静站在他身后立侍。
  大朝会,万国来朝宗主之国,将尊卑发展极致,是呈现一个大国的国力,以及各小国态度最直观的体现。
  “于阗国使者觐见!”
  于阗国此次是由使臣带着夫人以及公子一同前来,使臣头戴小金花毡笠,身穿金丝战袍,腰间束带。
  “于阗国。。。”赵宛如看着使臣身旁的小少年。
  张庆微躬身道:“《法显传》中记载,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僧众数万人,多学大乘。”
  “辩机所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曾言:此国人性温恭,知礼仪,崇尚佛法,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习学大乘法教。”赵宛如看着温和面善的使者夫人与小公子笑了笑,“举国向佛,焉有不善之理。”
  “这次除了于阗国,还有三佛齐国。”
  “三佛齐国?”赵宛如听过,却是没有见过的。
  咸平六年三佛齐国立佛寺为赵恒祝寿,赵恒赐“承天万寿”钟。
  “原先是爪哇国,太宗时一分为三,以东爪哇国最强,后统一了爪哇岛,其势力扩展到三佛齐,与之交战,将三佛齐国都吞并,淳化三年情势逆转,爪哇被三佛齐所灭。”
  “三佛齐国使者觐见!”
  先前边境诸国来的使者都是高大雄壮的大个,而如今进殿朝拜的三佛齐使臣身材削瘦,头上禅布,身穿红衣,衣上织有佛像。
  “蔷薇水是此国所献的吧?”
  “是。”
  “大理,大食国觐见!”
  “朝贺之后,你将李迪寻来见我。”
  “是,”
  整个一日,光接见来朝的使臣就用去一大半日。
  朝贺结束后是上寿宴,宴会散去就基本上没有士子们什么事了。张庆寻人很快,只是将李迪吓得不轻。
  面对着原本就不熟的惠宁公主,李迪心中百感交集,您虽贵为公主,可也不能这般随便拉人见面呀。
  “李解元可是惊讶”
  李迪沉一口气,“是。”
  赵宛如含笑,自然得体,“我想你在猜,阿怀为什么不告诉你?”
  李迪喉间明显的凸起滚动了一下,“是。”
  “阿怀她,不知道呢!”
  李迪抬眼,惊讶状,“不知道?”
  “我并不打算在春闱的琼林宴之前告诉她,也不喜欢通过别人告诉她。”
  至此,李迪才明白赵宛如为什么叫他过来,李少怀是他结义弟,对于弟弟摊上了惠宁公主这么个强势的女子,他不知道是该替他喜还是替他忧,“公主您。。。对少怀可是。。。”
  赵宛如突然止住笑,“真心,假意,不是用嘴说的。”
  卷三 明代暂遗贤,白衣卿相


第59章 水国寒消春日长
  二月开春; 李少怀伤好后早早的就从长公主府谢离回了京郊的宅子; 连那元宵的灯会都未曾出门去看。倒是前几日去找了李迪,不过没找到人,反而撞了三司使刘师道从钱府出来的轿子。
  不过刘师道为人慷慨尚气,宽容大度,并未与之计较。
  直至九日礼部省试的开始。
  贡院,贡院门口; 四更时分就有人在此等候了,此之前礼部的各级官员就奏报皇帝; 皇帝另外临时委派数名考官,考官获任后即赴贡院; 并锁院不得与外界来往。
  分堂考试; 省试一共四场。
  才是开春,冰雪消融后寒冷散去了大半; 只是天未亮,更深露重; 举子们怀揣着汤婆子与家眷一起卷缩在贡院门口。
  “复古兄最近怎总是躲着我?”李迪不是那种见外之人; 这让李少怀很纳闷,“我本想找你论论策略。。。你莫不是怕我将你状元给夺了去吧?故而怀揣高见不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