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朕又回来啦-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那军情所言,将士因为失去了摄政王,反而更加疯狂,要为自己的主帅报仇。
  燕家军的训练方式同晋军不一样,后者是以主帅为主心骨,一旦失去了主心骨,便是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而摄政王训练军队,从来讲究的是凝聚力,是士气,更何况他倒下去,还有他的燕都十二卫。
  此次战役,赢的定然是大燕,损失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燕于歌。
  一直到一个半月后,燕秦终于再一次的听到了有关摄政王的消息,摄政王带出去的军队,终于击溃了敌人,班师回京了。
  燕军班师回朝的前一日,正好是小皇子满周岁的这一天。
  一向十分重视太子的燕秦却硬生生把周岁宴推迟了一天,他心里想着,小太子名义上的母亲不在,那这个周岁宴办的也没什么意思。
  除了常笑外,没有人能猜到皇帝在等燕于歌。
  燕军回城的这一日,燕秦穿上了作为天子最为隆重的冕服,天不亮,便从床上起来,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亲自迎接这支保家卫国的军队。
  旭日东升的时候,站在高墙上的燕秦远远瞧见了那一支庞大的军队。他没有瞧见自日思夜想,纠缠了三世的燕于歌,只看到了无数身披麻衣的将士,还有在风中飘扬的,写着大大“奠”字的白幡。
  什么人能够让三军将士都穿成这样,看着那具棺椁,天子的眼前一黑,脚底发软,差点就要昏过去。
  站在皇帝身后的常笑察觉到了天子的不对劲,在后扶了一把,焦心地疾呼:“陛下。”
  燕秦的手扶住了城墙,靠着粗粝的砖石摩擦手掌的刺痛感让自己清醒。
  可能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燕秦到底还是没有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晕过去,站稳后,高声喝到:“开城门,迎我大燕将士!”
  朱红色的城门缓缓打开,燕秦要走下城墙迎接,但他的脚步却像是踩在软绵绵的云朵上,深一脚浅一脚,轻飘飘地,让身后的常笑看得胆战心惊:“陛下,老奴搀着您吧?”
  燕秦拒绝了他:“孤自己走。”
  他要自己一个人,去迎接摄政王的棺椁。
  虽然脚步飘浮,皇帝还是顺顺利利地走到了城墙下。
  燕军的队伍已经入了城,他走到为首的棺椁前,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燕秦抬起头来,便看到一张熟悉的脸。
  对方没有穿出征前自己亲自为穿上的那身铠甲,而是和其他将士一样,穿着十分朴素的麻衣,而且因为他站在高抬的棺椁后,被棺木挡住了脸,所以燕秦一眼看下来的时候,没有能够看到青年的声音。
  征战一载,摄政王比以前黑了些,脸也糙了些。
  燕秦不知怎地,想起一个月前,信使带来的摄政王信物,和身死的消息。看了看燕于歌,又看了看摆在棺椁上的,他曾亲手给对方穿上的那身铠甲,没再看燕于歌,只说了两个字:“回宫。”
  入了皇城,燕秦自然是为三军将士庆功,待文武百官散去,他宣布了摄政王封号的更替,然后在御书房召见了新上任的一字并肩王。
  等到其他人都退了出去,燕如歌一个箭步上前,便搂住了小皇帝:“陛下,一载未见,臣思之如狂。”
  燕秦的手僵了一下,缓缓的反抱住了对方。
  确定对方是温热的,有影子,能喘气后,燕秦开口说:“松开,然后把眼睛闭上。”
  燕于歌以为小皇帝要来个什么亲亲之类的惊喜,乖乖松开了。
  他美滋滋地闭上眼睛,然后等来了“啪”的一声,一记相当响亮的耳光。


第143章 
  燕秦这一巴掌真的是扇得丝毫不手软; 因为闭着眼睛; 又没有提防; 燕于歌被扇得很委屈。
  然而不等他质问,燕秦先声夺人:“你既然都死了,那还回来干什么!”
  这话更加让燕于歌茫然了:“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燕秦更气了:“你还有脸问孤什么意思?”
  他转过身来; 从桌子上抽出一封信来,摔在对方脸上:“这死讯; 还有你写的玩意; 难道是假的不成?”
  随便来了个人,说摄政王死了,燕秦当然不可能就相信; 可当说这个话的人,除了带来了附有帅印的信件; 还带来了摄政王的亲笔手书; 容不得他不信。
  燕于歌弯下来,从地上捡起来小皇帝摔在他脸上的东西; 看了信之后; 又道:“陛下; 臣不是有意的,你听我解释。”
  “你最好能够给孤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不是告诉孤; 这是什么为了诱敌深入的计谋。”
  燕于歌吸了口凉气:“陛下把话都说了; 要臣还找什么理由呢?哎; 别打别打!我当时是真的受伤了!”
  他把自己上衣掀开了; 露出肚腹上一个丑陋的疤痕来:“其实当时我是真的受了伤,差点就回不来了,心里惦记着陛下,我才给陛下写了那么一封信。”
  人都快死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回忆自己最看重的人和事务,他当时心心念念着小皇帝,就觉得自己二十多年了,好不容易讨了个皇帝做媳妇,儿子也有了,名分也有了,那些个碍事的女人,都赶出去了,这阖家欢乐的日子没有过几天,就要白白便宜别人了,他实在心有不甘。
  心里想着,万一自己熬不过去了,也一定要成为皇帝这辈子最难以忘记的人。但幸运的是,他熬过来了,如当时他对小皇帝承诺的那样,带来了敌军首领的头颅,还一路攻入晋国,逼进对方的国都,逼着晋国国君立下了赔礼道歉割让土地等不平等条约。
  燕秦看着那道长长的疤痕,伸出手,摸了摸那凹凸不平的地方,抿着唇,问:“疼吗?”
  燕于歌这会嘴上说的是轻描淡写,但通过对方写的那份信,他可以想象出来当时有多惊险。
  对方咧着嘴笑:“当时挺疼的,但是想想也就那样,没有陛下当时撒药粉在臣的身上疼。”
  燕秦的脸涨红几分,半晌挤出一句话来:“你怎么这么记仇?”
  燕于歌便说:“臣一直就是这么个小心眼,陛下不是很清楚嘛。其实当时我真的以为自己要死了,但是当时一想,我要是死了,媳妇和儿子就都成别人的了,实在是心有不甘,便活过来了。”
  燕秦纠正他的错误:“是夫君,不是媳妇,你才是孤的皇后。”
  燕于歌没和皇帝争,媳妇就媳妇呗,一年都没有见了,他和燕秦争执这些有什么意思呢,也不说话,就一直盯着皇帝看,一边看,脸上不觉浮现傻兮兮的笑。
  说到皇后,燕秦又说:“现在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后病重,太子由孤亲自养着,你要是不介意的话,孤可以昭告天下,皇后就是燕于歌,而不是燕如歌。”
  “这个就不用了,臣在生死关头走了那么一遭,对这些虚名也没有那么在意。”他情真意切地道,“陛下能这样待臣,臣已是知足。”
  他当初能够做出紧握政权不撒手的事情来,就是没有把礼法放在眼里。有没有那个虚名,对他来说,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先前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求一个名分,不过是因为皇帝看重这些,如果燕秦什么时候主动能够许给他一个承诺,那就是表示他把自己放在心里了。
  现在燕秦已经给了他真正想的东西,也就没有必要去争那么什么虚名了。
  燕于歌不要,燕秦也可能罔顾他的意愿非要昭告天下,只道:“那就按照你的想法来。”
  他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来:“今日燕军凯旋归来,孤为你们接风洗尘,还有,皇儿的抓周宴,定在今日。”
  燕秦提到小太子的时候,燕于歌还愣了一下,感叹了一句:“这么巧?”
  燕秦瞪了他一眼:“哪里巧了,本来是昨日的,孤听闻燕军还朝,特地拖延了一日。”
  虽然燕于歌给他写了那么一封手书,这么长的时间来,对方也没有半点音讯,但他心里一直抱着几分侥幸,万一上天垂怜呢。
  好在上天真的垂怜。
  燕于歌唇角含笑,亲了亲燕秦脸颊:“陛下辛苦了。”
  他离开的时候,那小婴儿还刚出生不久,没有懂事的小孩儿多闹腾他也是知晓一点的,方才燕秦说,这些时日以来,他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一个人要处理所有政事,还要挂念晋国和燕国的战事,同时还要照看孩子,想想都累得不得了。
  燕秦很是嫌弃地道:“行了,你先去沐浴更衣吧,难不成要穿成这样给皇儿过抓周礼?”
  他本来是想让燕于歌换皇后的妆容来参加宴会的,但想了想,对方还要以功臣的身份出现,横竖现在“皇后”病重,不能出席,就以正常衣着参加也一样。
  燕于歌应道:“好。”
  “对了,待会孤同你一起共浴。”
  听到小皇帝这句话,燕于歌显得很是惊讶,突然伸出手来,在皇帝的脸颊上拧了好几把。
  燕秦的脸都被拧得变了形,口齿不清地问:“你在干什么?”
  “臣只是没想到,陛下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主动了。” 手下的触感很好,说完这句话后,燕于歌还没忍住捏了好几把,才松手。
  “想得倒美,孤只是想看看,你身上添了几道疤,是不是丑得根本没有办法下口,就这样,而已。”
  面对小皇帝的口是心非,摄政王不置可否。
  共浴的时候,燕秦一开始什么出格的事情都没有做,只问燕于歌战场上的那些事情。
  自己已经让小皇帝担惊受怕了一回,惊险的事情,便都让燕于歌给略过了,只说:“臣还为大燕,向那晋国的君主要了一个人来。”
  “你要了谁?”
  “自然是导晋国攻燕的萧寒山。”
  晋国早就野心勃勃,说是萧寒山导致,未免太过,但若非萧寒山提供的那些关于大燕的情报,晋国也不至于如此动得这么早,这一场仗也不会打得这么艰难。
  “叛国罪当如何论处,便如何处置他吧。”
  于晋国而言,萧家人功臣,但于大燕来说,萧寒山犯下的过错,可不是一个简单利落的砍头,就一了百了的。
  夫夫两个有说了些有的没的,说着说着,气氛便陡然暧昧起来。
  都说小别胜新婚,他们两个之间别了快一年了,也变相算是经过生死离别,共处一室,难免干柴烈火烧了许久,差点就烧到了错过小太子的抓周礼。
  皇帝和摄政王姗姗来迟,而且某人的脖颈上还出现疑似鱼水之欢后的痕迹,很让人不多想。
  参与抓周的大臣极少是未经人事的,更何况现在的天气,根本就没有蚊虫,想要让他们欺骗那是蚊虫叮咬所致都不可能。
  虽然两个人都没有明说,但摄政王,哦不,一字并肩王和小皇帝之间妥妥的有猫腻。
  再回想以前的蛛丝马迹,大臣们心里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偏偏皇帝的姿态还坦然,让他们又觉得自己是在胡思乱想。
  燕秦可不管大臣们是不是在揣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横竖他都死了两世了,前两世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名声,还成了亡国之君,大臣们爱猜就猜去吧,他自己过得坦然舒服才重要。
  事先被奶嬷嬷训练过的小太子在长长的桌子上爬来爬去,最后牢牢地抓住了玉玺不放手,自然是迎来一阵吹得天花乱坠的追捧声。
  等到抓周礼过后,燕秦又寻了几个理由,留摄政王在宫中秉烛夜谈。
  到底是真的夜谈,还是什么别的,大臣们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此次战役,燕于歌的地位在朝中更是不容动摇,但是君主甚是信任对方。
  而且终其一生,这个大燕的传奇,都如天子所言,未曾娶妻纳妾,也没有孩子继承香火。
  文武百官都知道天子与一字并肩王之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君臣之间坦然得不得了,可偏生谁都没有戳破,便是史官,也只能在燕史中模模糊糊的带过一笔。
  在燕于歌的辅佐下,燕秦开创了大燕又一盛世,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君臣也在坊间多有绯色传闻,不仅在青史上留下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活跃在后世的各种话本中。
  虽然这样出名的方式,是重生三回的燕秦从未料到过的,但这一世,他总算是善始善终,青史留名,真正是不枉此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第144章 
  当初燕于歌回来之后; 晋国又是赔礼道歉,又是割地赔款; 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办法再打大燕的主意。
  至于齐国,那齐国君主阴沟里翻了船; 被人刺伤昏迷不醒的时间里; 他那一堆兄弟该叛乱的都叛乱了,好不容易在保皇党的保护下; 商昊醒了,又被局势气得加重了伤势。
  而且当初商婉已经嫁给了燕秦,离商昊远; 就算是心中有什么想法,也都按捺住了。在商昊昏迷不醒的这些日子; 她一直在照顾商昊; 加上有身边婢女有意无意地怂恿; 她大着胆子; 当真做出兄妹不/伦的事情来。
  正好这个时候齐国也发生了地动; 燕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找了大量人的散播流言; 说是齐国君主染指亲妹; 惹了上天触怒; 并非大齐的天命君主。
  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编了大量的黑料,后面的事情; 他也没有多做什么了,自然有当年被商昊打压下去的兄弟出钱出力,大肆散布关于对方的流言,甚至还影射起这位齐国国君并非当年先帝的亲子。
  大齐这么乱,燕秦倒也没有想要插一脚的想法,毕竟打了一年多的仗,虽然胜了,也拿到了大量的赔款,但大燕的青壮年损失惨重,着实需要一番休养生息。
  燕秦前两世的仇人,都在他或者燕于歌的推动下,落得了不大美妙的结局,大仇得报,他心上压着的大石放下,也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过去。
  燕于歌花了大力气从民间寻回来的那颗沧海遗珠也有了着落。
  在小太子健健康康地活到了抓周礼后,她便从摄政王的宅子里到了徐大人的府上,因为对男人很是失望,她没有选择嫁人生子,而是走了另立女户的道路,有钱有权,又有人在背后给她撑腰,日子倒也过得十分快活。
  另立女户,就是只娶不嫁,当初摄政王要娶摄政王妃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虽然燕于歌已经不是摄政王了,但又成了一字并肩王,就对方这个骄傲的得不得了的性子,怎么可能入赘给一个女人。
  至于为什么她在外待了这么长的时间,燕于歌随便找了个理由,锅都让那位徐老给背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帝和燕于歌之间就只剩下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两个人在朝堂上平日里亲亲热热的,对视的时候,眼波流转间俱是浓浓情意,而且整日里几乎都是待在一起。
  原本的时候,小皇帝和摄政王在一起的时间就不算短,早朝太和殿两个时辰,御书房两个时辰,练武场上又两个时辰,只有晚上,摄政王是回府住的。
  但现在呢,皇帝老是光明正大地宣召摄政王留宿宫中,面上说的是好听,什么秉烛夜谈,忧心国事,但真到了晚上,君臣两个十有八九都睡到一张床上去。
  要知道,他们这些臣子,只有休沐日才能享受天伦之乐,每日也只有应卯后才能和自己的妻儿聚在一起,这对君臣却日日如此,可以说新婚夫妻都没有这两个人腻歪。
  一开始的时候,思想比较传统的老臣还有点接受不了,想着法子委婉的劝解皇帝,阴阳调和才是顺应天意,喜好南风虽说是雅事,但为了臣子,不顾皇室子嗣就有点过分了。
  面对这类劝谏的折子,燕秦都是看一眼,笑一笑,就当个屁放了。
  他对燕于歌的态度坦然又亲热,但是谁家夫妻感情好,也不可能当着外人的面亲嘴之类的,而且两个人再怎么放荡不羁,也没有做给别人看的爱好,尤其是燕于歌,越年长占有欲越强,更加不可能让他被别人看到。
  没有公开承认,就算是史官,也只能隐隐约约带过几笔,不确定的事情,不能当做事实来写。
  不昭告天下,对燕于歌来说也是一种好事,随着燕秦年纪增长,小皇子一天天的长大,皇权也逐渐稳固,燕秦这个皇帝积威越重,燕于歌的存在感也逐渐削弱。
  这当然是后者有意为之,政权,燕于歌已经悉数交给了小皇帝,平常朝政上基本不参与发言,但最重要的军权,他还是牢牢地握在手里。
  但军权不同于政权,份量重是重,可也只有出大事的时候,才能够彰显其重要地位。燕于歌平日里不吭声,便显得没有存在感,很容易让人生出来皇帝变强,燕于歌变弱的错觉。
  在燕于歌“弱”下去这样的情况下,宣布燕于歌是皇帝另外一半,没有人会真的当他是皇帝真正看重的心上人,历史这支笔,也只会把他写作一个靠身体上位的臣子,抹杀他的所有功绩,让他变成皇帝的男宠。
  燕秦并不想要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宣告天下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一晃眼,时间便过去七年。七年的时间,让燕秦从当初那个瘦瘦小小的少年郎长成了英武的君主,也让燕于歌从一个俊美的青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