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拍卖的,多是珍品。他们想破头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手上也会有一样可供拍卖的珍品。
  “好主意!”
  “对,就这么干。”
  惊讶片刻后,大家纷纷回了神。这拍卖的威力,他们虽没有真正体会过,却也有所耳闻,不论是那棕绑床,还是摇号,都被炒到了想也不敢想的高价。
  “宋四郎,这事可要你挑头。”
  “是啊,咱们都听你的。”
  “这拍卖咱们都是第一次,只有你有经验,你可得帮帮我们。”
  宋菽眨眨眼,他这又给自己找了事啊。
  不过拍卖红薯,这种事他两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也挺有趣。
  “那你们可得给我阿兄佣金。”他们说话时就在宋家院子里,六娘也在旁边,闻言插了一句,“我阿兄借望海楼拍卖时,也是给了一成佣金的。”
  佣金?
  这他们倒没有想到,不过既然宋四郎得出力替他们拍卖,那给些钱也是应该的,当下便有几人表态,一成佣金没问题,咱们把拍卖的时间定一下吧?
  事情的发展彻底出乎了宋菽预料,不过也挺好,他想了想说:“就放在三天后吧,大伙儿都宣传宣传,要拍卖的来我这儿登记一下,先来后到。”
  “没问题。”
  “宋四郎先给咱们写上吧。”
  “那放哪儿呢?到县城去?”又有人问。
  宋菽想了想,这是他们相河村的特色,还是放村里吧。
  “就放相河市,三日后的早拳之后。”宋菽一锤定音。
  相河市,指的是在相河村村中空地进行的集市。
  一般来讲,这种在某个村子里的集市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情况,集市都是在多个村子集中的交通要道形成,比如悦行市,便是这附近许多村子的村民拿东西到悦行寺外贩售,而逐渐形成的。
  相和村这个集市则是在宋菽的几家作坊开张后,慢慢有的。
  刚开始,只是零散的小贩和外村村民来村里买馒头。后来又有豆油,这东西不容易坏,用处又广,吸引了不少更远地方来的人。后来的蚕丝被更因其稀缺,有小贩会住进村中,一边买卖些馒头豆油,一边等着蚕丝被出货。
  不论是外村村民,还是外地来的小摊贩,大家都不会空着手。有些会带自家种的粮食蔬菜,也有带自家做的豆腐、酿的醋或酱清,也有拿着自家做的竹簸箕、竹蒸笼等物来,大家以物易物,或者用钱帛买卖。
  渐渐的,相河村的村民,包括附近村子的人都习惯了,有东西拿来相河村卖,要买东西了也会来相河村瞧瞧。
  每天早拳后,这集市便开张。
  村民们小贩们来来往往,又时也有个把富户客商过来,带些辛香料或者动物皮革,还有人开起油条摊子,汤饼摊子,供外来的人食用。
  买卖的物什越发丰富,这集市便也越来越壮大了。
  这相河市远近闻名,一定不缺人来,所以宋菽也就大胆地把拍卖地点放在了此处。而且借着这由头,他们村里定会有很多人大肆宣传,以后这集市更加出名,来的人也会更多。
  如此良性循环,这一带的商业也会更加繁荣。
  为了这拍卖,宋菽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一部分,是想要参加拍卖的村民。大伙儿听说了是由宋菽主持的,信心也多了几分,本来还犹豫是不是要私下卖掉的人也不卖了,着急忙慌地赶来登记,就等着拍卖那日卖个好价钱。
  登记了的村民们,平日出去卖个馒头豆油时,都要顺便宣传宣传,就连去井边打个水,看见外村的都要啰嗦两句。
  这几个月的洗礼下来,相河村的人都对做生意越发有感觉了。他们知道,这拍卖一定要人多,来买的人越多,他们的红薯就显得越稀罕,越稀罕就越能卖到好价钱。
  而且拍卖时,买主间还会竞价,就像当时宋菽卖棕绑床那样,要不是因为在场的富户们都想要,互相竞价,哪里卖得到这么高?
  凡是有登记的,都可卖力宣传了,三日未到,相河村凡是能住人的地方,都住满了来买红薯的人。
  另一部分,就是买家了。
  其中有些是宋菽的老熟人,比如汪掌柜,比如杨剑。
  汪掌柜虽是做布匹生意,但这能赚大钱的东西,作为一个商人哪有理由放过?他得到消息的当晚就冲到了宋菽家里,企图凭借他俩良好的合作关系,求宋菽开个后门。
  然而他才到村口,就远远看见了杨剑的车架。
  “娘的,这杨公子怎么也来了?”汪掌柜忍不住爆了个粗口。他来之前还特意让人打听了李二姐的动向,知道他那老冤家没来,他喜滋滋地以为这回没人跟他抢了,谁知道这贵族出身的杨公子居然也如此积极,比他还早到。
  既然来了,汪掌柜也不是随便放弃的人,还是带着手下伙计进了宋家院子。
  “……不卖,拍卖会后天早上开始,杨公子记得早点起床。”宋菽笑吟吟地道,一点没把杨剑放眼里,甚至还有些送客的意味。
  院子里还有两个来登记拍卖的乡邻,他们旁观了全场。
  刚才杨公子跟宋菽说话的时候可和气了,一点豪门望族的傲气都没有。要是放在他们身上,那还不受宠若惊,立刻答应了?但宋四郎就是那么有原则,说不卖就不卖,拍卖会请早,后门没有。
  来登记的两个乡邻,忍不住在心里给宋菽鼓掌。
  杨剑面上还维持着气度,但内心已经气疯了,不止因为宋菽拒绝,还因为他这丢脸的样子被那些普通村民看见了。他这次来也不是一个人,身边带着两个又高又壮的侍从,此刻他一个手势,两个侍从上前一步,双手叉腰。他们都比宋菽高出一大截,在他身上落下一片阴影。
  “杨公子,时候不早了,再不回可就赶不上太阳落山前回家了。”宋菽仿佛没看到那俩大高个,仍旧小笑吟吟地说。
  旁边的两个乡邻和汪掌柜都捏了一把汗。
  两个壮汉又走近一步,威胁之意尽显。
  “如果我今天一定要买呢?”杨剑说,“这世上能拒绝我的人不多,你可不能成为其中之一。”
  宋菽不说话,他后退一步。
  壮汉立刻逼上,却有一双手横插过来,一人一指阻在他们腰间,他竟一步也不能再向前。
  宋阿南的头左右一拧,说:“来?”
  宋河刚才跟他一起进来的,本来也要过来,但宋阿南身法很快,几下插到了宋菽和壮汉之间。宋河知道宋阿南的实力,一点不担心,在旁边看起好戏。
  他们的小将军是何人物?
  万军之中能取上将首级,他这两个护卫,就算再壮也不够看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水言 30瓶;捣鼓 3瓶;茫茫然不知所措星人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一键感谢的功能有点迷,似乎有漏掉的?有时还不跳出来……总之谢谢所有给我投营养液和霸王票的小天使们,爱你们,笔芯~
  你问作者更喜欢哪个?(并没有问
  当然是霸王票啦嘿嘿嘿嘿,搓手。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35章 第三十五桶金
  宋阿南一根手指; 却让他的护卫寸步难前。
  实力的差距一目了然,杨剑也不是傻子; 低喝一声; 让护卫退下。
  他第一次正眼打量这个宋菽的跟班; 好像叫什么南,平时不声不响; 身手却这般了得。他们凤清杨家虽不是武将出身,但也好歹是延续几百年的大族; 他手下的护卫都不是吃素的。能轻易让他看清实力差距,这个宋菽跟班的实力只怕远远在护卫之上。
  有如此强悍的打手在侧,这宋四郎什么来历?杨剑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与宋菽之间的合作。
  这些有的没的,宋菽一概不知。他只看见宋阿南挡在他身前的背影; 并没看到他戳人家肚脐眼的手; 更不知道他一根手指把有他三个壮的大汉挡住了。所以,宋菽只当这是一次普通的冲突,而他家阿南不负所望; 替他挡了灾。
  晚上奖励他一碗番茄鸡蛋面。
  连杨剑也被请了出来,汪掌柜知道自己更没戏,跟宋四郎客气一番便灰溜溜地走了。之后再有客商来走后门,宋菽也一律拒绝; 那些不过是普通商人,都不需要宋阿南出马; 有宋河往旁边一站,那气势也够够的了。
  有了两个强势的保镖在侧; 宋菽觉得生活充满了安全感。难怪做拍卖生意的大佬,多少有些道上的背景,没个靠谱保镖,还真不敢随便插手这买卖。
  没了走后门的希望,这些有点实力的富户客商个个卯足了劲,摩拳擦掌,静待拍卖会的到来。
  除了他们,相河周边的农户,包括城里的一些小摊贩中也有打红薯主意的。听说这次拍卖会足足要拍五六十枚黄金果,这些富户也未必会全部吃下,有那么一两个留给他们,也是甚好。
  这黄金果名气大,若得到一个半个,来年栽种下去,又是一笔大买卖。毕竟这东西也不可能一夜间普及,总要有那么几年缓缓推广的过程。
  拍卖会前那天,相河村热闹得仿佛大涂县城一般,因着路途遥远,好多人都想方设法在村中住宿。拮据一些的,多半在当地村民家租个铺位。平日一文钱一个的铺位,飙涨到十文钱一个,却还一铺难求。
  有人自己动手,带了类似草原上牧民的帐子,随便寻了个村中的空地露营。
  这些帐子中,要数杨大公子的最大、最气派,听说他还把之前拍卖会买到的棕绑床也带来了,有不少村民有幸,看见了这张已经被打造得金碧辉煌的棕绑床。
  “乖乖,这么多金玉,可得好多好多钱吧。”
  “不能吃不能用的,有屁用。”
  “好看啊。”
  “一张普通棕绑床才一贯钱不到,睡着跟他这个没啥区别。”
  “是这个理。”
  这几个月,相河村的村民也算是见了些市面。他们现在晾晾蚕兜,做做馒头,卖卖豆油,加上家里还藏了那么多黄金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却也饱暖无虞,犯不着羡慕别人。
  比起奢华的帐子,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家的黄金果究竟能卖出几何。
  村长家挖了近四十个红薯,这一回,他们拿出三个最大的进行竞拍,期望着这品相最好的几个果子,能给他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
  施婆婆却与他们的想法不同,大果子那是要留种的,来年又能结出无数个大果。她家一口气拿了五枚红薯出来,但都是又瘦又小的次品。她想着,这些黄金果种不好,就算结果怕是质量也不行,不如卖了,还能给家里多添些进项。
  其他人家也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想法,有人拿出最大的,有人拿出最小的,也有人拿出他觉得最好看的,或者长得最奇怪的,各式打算,不一而足。
  宋菽家没有拍卖的打算,村民们送给他的五十几枚红薯都好好地堆放在了灶间的柴堆里。他打算吃掉一些个头小的,剩下品相好的留种。
  不过这两天并没有时间弄,拍卖会一时让他忙得脚不沾地。
  这次跟望海楼那次不同,没有训练有素的账房和伙计帮忙,与会的人也不全是富户,买主又多又杂,还有许多是外乡的生面孔。
  为了拍卖会时能不把买家搞错,宋菽请人制了一批竹质的板,上面刻上阿拉伯数字,再涂上颜色,这样便能一目了然。可是这阿拉伯数字这里无人能懂,宋菽又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他倒不期待所有人都能看懂,这拍卖会将由他亲自主持,他只再需要两三名能够作记录和登记的人便行。李账房学得很快,不久都能写了,不愧是做了多年账房的人。
  宋阿南也跟着学了一会儿,还有五娘六娘也在一旁听。六娘前听后忘记,没一会儿就按捺不住,出门玩了。宋阿南能记上一些,但也要反反复复,不时还是会搞混,比如他总分不清六和九,被宋菽毫不留情地一番嘲笑。
  最让宋菽吃惊的,是五娘。
  她不仅很快记住,而且能写,反应也非常之快。宋菽欣慰之余,让她去给李账房帮忙,另外程二娘也认了个大概,就跟着五娘,也好让她不要害怕。
  至于宋阿南,让他学数数太浪费,那一身腱子肉还是当保安最好。
  宋菽把他安排去保护红薯了。
  虽然做足了准备,拍卖会那日,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准备好的三百个号码牌被一抢而空。
  “拿了号码牌的去旁边登记姓名!若号码与姓名不符,交易不算数!”宋菽双手相合在嘴边,做出喇叭状,不停大声重复。
  熙熙攘攘的人群看不见尽头,幸好有宋阿南和宋河镇守一旁,还有郭老大他们一群大汉,这些人倒不敢乱来,全都乖乖排着队。但这么多人,每人随便说一句,也足够把宋菽的声音盖住。
  这时候,便轮到六娘出场了。
  她集结了一堆小伙伴,小孩子身子灵活,穿梭与人群中,大喊宋菽提醒的话。他们的声音比成人尖一些,很好辨认,不一会儿,拿着号码牌的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去旁边找李掌柜登记去了。
  薛阿婆住在邻村,与她的小孙子相依为命。
  宋菽开始做蚕丝被后,她也辗转弄来一些蚕茧,开始晒蚕兜,每月都能赚上一些工钱,家里的日子好了许多。这次红薯事件,她正巧来相河村交付蚕兜,因她晒得好,这次又得了满满一篓子刚煮好的蚕茧。
  她回家时,红薯之事刚刚传出,她也没弄清那是个啥,只知道跟宋四郎有关。
  宋四郎是谁?是让他们生活越过越好的财神啊!薛阿婆连犹豫都不带的,立刻奔回家,放好蚕茧,叫上小孙子,一头扎进了相河村后的山里。
  “第一组拍品,大颗黄金果一枚。”宋菽在人群前放了个木箱,此刻站在上面朗声道。
  “第一组拍品,大颗黄金果一枚。”
  “第一组拍品,……”
  “第一组拍品,……”
  六娘的小伙伴站成两列,分布在人群两边,宋菽喊完后,一声声同样的话语传递下去,让在场的四五百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起拍价一百文,加价十文起,价高者得。”宋菽又道。
  六娘的传声小队瞬间将他的话语传了下去。
  这颗红薯足足有孩童的脑袋那么大,品相极好,正是村长家的那三颗之一。这样好的拍品,现场自然是富户们的天下,但有可能是第一组的关系,竞价并不激烈,最后汪掌柜和李二姐较量一番,被李二姐收入囊中。
  “两百二十文。”
  “乖乖,能买一石多粟米了。”
  “可真是黄金果。”
  之后,两颗同样大小的红薯,被杨剑拿下,这回总价超过了一贯钱。
  人群中惊呼不已。
  那天,薛阿婆和孙子也挖到了十来颗红薯。看起来不多,对他们而言却是难得的宝贝。后来有了拍卖一事,薛阿婆思量再三,拿出了两颗普通大小的红薯——这已经是她的收获中最大的了。
  她想着,拿去卖的总得是好东西。
  好东西才更能卖出好价钱啊。
  有了杨剑那两颗一贯钱的记录,红薯的价格一再走高。普通的农户和小贩本以为能捡个漏,可当施婆婆那五枚又瘦又小的红薯,卖出一千二百文的总价时,他们彻底绝望了。
  这黄金果果然是黄金果,这富户的游戏他们还是别玩了。
  一千二百文吶,买床蚕丝被,或者买上几石粟米不好吗?为什么要拿来买山里挖到的野果?
  想是这么想,却也没人放下号码牌,碰上起拍价低的时候也有小贩或农户举牌,只是那本地与外来的客商富户更凶残,最终往往被他们收入囊中。
  薛阿婆的两枚红薯端上来时,已经经历了五轮瘦小果实洗礼的买主们,精神一振。这两枚果子虽没有杨公子拍到的那么大,却也品相不错,若是好好栽培,想必成果也很是喜人。
  “两百文!”
  这组红薯起拍价被定在一百六十文,当即被喊到了两百。
  “二百二十!”一个外地客商举牌加价,六娘小分队立刻扩音,五娘与李账房记录。
  之后又有几轮加价,多是些还未拍到合意拍品的客商,也有几个本地富户。
  “五百!”价格又创新高,这回喊价的却是一个从未出过价的大汉。他一身布衣,袖口收紧,不像是商贾之流,那两道剑眉微拧,气势非常,也不像农户。
  不知是不是他的长相有些可怕,加价的声音顿时弱了许多。
  最后大汉出到八百二,将这两枚红薯收入囊中。
  自家的红薯被高价卖出,薛阿婆长长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她家就能添置冬衣冬被了。
  拍卖一直进行到傍晚,五十三枚红薯,总共拍得一万八千多钱,宋菽留下他的一成,剩下的都按名单分给了拿出拍品的村民。大家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喜笑颜开。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着过这么多现钱,这山里挖的野果也能挣那么多,宋四郎可真是他们的福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